少年得志
明朝是一个武德非常充沛的王朝,速来有中华第三帝国的美誉,非常遗憾由于种种原因,被涂抹的面目全非。只能尽我所能,尽可能的还原一些事实。
在明朝中期,有三个文官出身又极具军事才能,同时建立了非常辉煌的军功,以文官封爵,同时非常巧合的是他们都姓王,他们分别是王骥、王越和王阳明。到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只剩下王阳明,因为王阳明除了是文官、武将,最主要的是他还是圣人,而王骥和王越被湮灭在历史当中,非常的遗憾。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而不被后人铭记的王骥。
在大明洪武十一年公元年,在大明北平行省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一年大明的洪武天子也出生了一个大孙子,就是著名的明仁宗朱高炽。王骥和朱高炽是同岁。
王骥是非常典型的燕赵男儿,血管里流淌着慷慨勇烈的血液,身材高大魁梧,从小就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骑马射箭不在武将之下。更加难得的是读书也非常出色,29岁那年(永乐四年公元年)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了国家的高级公务员,虽然算不得天纵之才,但是也算的上是少年得志。他的起点非常高,被授予的第一份工作是兵科给事中,后被提拔为山西按察副使,在地方上历练了十几年。洪熙元年公元年,朱棣死后跟王骥同岁的朱高炽登基为新皇帝,他将考绩优秀的王骥调到北京,出任首都市长(顺天府尹),47岁的王骥仕途开始开挂。
朱高炽身体不好,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挂了,新任的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很快就把王骥提拔为兵部右侍郎,不久又代理督察院、代理兵部尚书,在宣德九年公元年56岁的王骥在兵部尚书岗位上转正。当时的大明正处于上升期,皇帝朱瞻基算的上是半个马上皇帝,就在这一年皇帝朱瞻基亲自带兵巡视边疆,到达洗马林(今河北万全县西北七十里),准备亲自带兵去砍瓦剌人,被杨荣苦劝皇帝才撤回北京。
亦集乃一战封神
很可惜在朱瞻基挂了之后,年仅9岁的大明战神朱祁镇在公元年即位成了大明新的掌舵人,此时大明已经建国60多年,国力达到巅峰,军队战无不胜、朝廷人才济济、经济上经过仁宣盛世国库充盈,作为一个皇帝,他摸到了牌好的不能再好。
第一个给朱祁镇找麻烦的是元气恢复的瓦剌,瓦剌人听说朱瞻基死了立刻沿着九边开始了各种试探性进攻,对于年轻气盛的小皇帝这是不可容忍的,于是立刻让兵部拿出全套反击方案。作为兵部的老大,王骥立刻着手制定方案,也许是为了给信任老板一个好印象,方案没有按期提交,五天后,心浮气躁的小皇帝等不了了,直接把兵部的一把手兵部尚书王骥和二把手兵部侍郎邝埜下狱,准备追责治罪。
但是随着瓦剌部在甘州、凉州频繁入侵,暂时代管兵部的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等人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都束手无策。小皇帝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还是需要请王骥出来恢复工作。王骥出狱后了解了情况然后跟朱祁镇要了一封密旨要把这次战斗中最拉胯的都指挥安敬杀了,朱祁镇立刻同意,然后他又跟朱祁镇要了便宜行事的权力,朱祁镇也同意了。然后王骥日夜兼程前往甘肃前线。
到任之后王骥没有着急跟众将搞团建,而是着急了一次全军高级军官会议,会上王骥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十分劲爆,“上次追击鱼儿海子的时候,是谁第一个退败的?”众将众口一词都说是都指挥安敬,王骥一看跟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一致,于是大手一挥,上演了经典桥段:“拉出去砍了。”刀斧手一拥而上,把安敬捆成粽子,拉到辕门就给砍了脑袋,并且把安敬的脑袋升上旗杆示众。
60岁的老爷子王骥气势上一点都不输给这群刀口舔血的悍将,指着这群人中职位最高的蒋贵的鼻子口吐芬芳,唾沫星子喷了蒋贵一脸,除了问候蒋家的先祖之外时不时的就要来两句威胁,例如要砍你脑袋如何如何。众将一看,这个老爷子哪里是个两榜进士,这分明是比他们还野的亡命徒,众人被吓的脑袋都快夹到裤裆里了。
王骥看到众将全都双腿打颤了,知道立威的目标已经达到,于是话头一转,摊开地图跟众将重新部署防御计划。安排完之后,王骥立刻深入部队进行视察调研,他发现甘肃边军中充斥着大量的老弱病残,于是他对边军队伍进行了优化,多达三分之一的老弱被裁撤,紧接着王骥又优化了边军论调的方案,并且优化了后勤物资运输机制,让边军的战斗力更强,后勤物资保证更加充分,边军士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紧接着他开始树立典型,当地有个很能打的千户杨洪,这个人的业务虽然很强,但是他有着能力强的人通常有的毛病,过于傲气,跟同僚和部下的关系都很糟糕,经常被黑,虽然功劳立了不少,但是长期得不到提拔。王骥了解情况之后,立刻对杨洪进行了火箭是提拔,一年之内先把杨洪提拔为游击将军,没几天又提拔为都指挥佥事镇守独石,成了一方军事主官。杨洪没了掣肘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多次击败前来入寇的兀良蒙古人,擒其首领,威名震岭北,后来与王骥一起被蒙古人所敬畏,被合称为“杨王”。
不久瓦剌人又跑过来抢劫,这次被王骥轻松打了一个防守反击战,在几个月中,王骥就快速恢复了甘肃军区的战斗力。王骥的军事才能得到朝廷的高度认可。于是朝廷让王骥策划了对瓦剌出塞反击。
经过详细的侦查、策划、准备,在正统三年公元年春天,王骥以蒋贵为先锋,自己带着主力亲自出塞偷袭瓦剌部,出发前61岁的王骥拍着蒋贵的肩膀说:“兄弟,这次出战如果打不赢,咱们就都战死吧,就再也不见了。”不知道当时蒋贵心里有多少匹羊驼奔过,但是蒋贵绝对是听懂了,王骥给了蒋贵两个选择,要么就砍赢瓦剌人,要么就要被王骥砍了祭旗。
蒋贵为了不被王骥砍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先是在石城击溃了瓦剌一部,瓦剌溃军撤往兀鲁乃。蒋贵带领轻骑兵二千五百多人日夜不息奔袭三天三夜,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生擒瓦剌左丞相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王骥带着主力自梧桐林突袭亦集乃,大获全胜,生擒了瓦剌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并招降了众多瓦剌部众。兵锋最远达到了黑泉。明朝偏将赵安等人从昌宁出发,到刁力沟,也擒获了敌军右丞、达鲁花赤等三十人。
此战明军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瓦剌首领阿台与朵尔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因为在兀鲁乃池明军几乎捕获鞑靼首领阿台汗,所以亦集乃之战又称兀鲁乃奇功。战后蒋贵和任礼被封为伯爵。王骥论功兼任大理寺卿,发了双薪(兵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两个岗位的工资),召回兵部继续上班。
一征麓川
当时盘踞在云南缅甸一带的地头蛇,麓川土司思任发叛乱,多次击败明军,明朝在云南的代理人黔国公沐晟(沐英的儿子)竟然被麓川土司兵大败,沐晟退到楚雄之后病逝,沐家新任家主沐昂于是向中央老大请求救援。当时掌权的大太监王振出掌大权,非常想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是当时大明的宿将老臣们都不把这个阉人放在眼里,没有人愿意出战。
王骥虽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更上一层楼,于是王骥主动向王振和他背后的小皇帝朱祁镇靠拢,主动站出来愿意担任此战的主帅。
朱祁镇和王振非常高兴,赐给王骥金兜鍪、细铠、蟒绣绯衣、硃弓矢,以示尊荣,并允许王骥便宜从事。于是王骥在正统六年公元年带领蒋贵、李安、刘聚等众将以及十五万大军南下入滇讨伐麓川。
到了云南之后,王骥召集众将经过仔细分析,制定下三路讨伐的战术。以参将冉保自缅甸抵达孟定,在木邦、车里会师;王骥同蒋贵率领中路,抵达腾冲;内官曹吉祥、副总兵刘聚等自下江、夹象石合攻,迳抵上江。三路大军分进合击。
十一月王骥进军到达上江寨,由于上江寨地势险要,攻打了五天都没有进展,刚好刮起大风,于是王骥让人迎风纵火,上江寨的寨墙全都烧毁,明军趁机进军出战,麓川军大败,被明军斩首五万多级,其余麓川兵四散奔逃。明军由夹象石、下江通高黎贡山道至腾冲,留副总兵李安戍卫。王骥等取道南甸,至罗卜思庄,令指挥江洪等以八千人抵木笼山。麓川土司思任发乘险以二万人列七营相救,副总兵刘聚、参将宫聚分兵进攻但无法攻下。王骥、蒋贵同奉御监萧保自中路进攻,左右两路夹攻,攻克对方防御,斩数百馀级,乘胜追至马鞍山,破其象阵,麓川土司并死者十馀万,麓川大震。
十二月,明军经过数次奋战,兵锋直抵麓川寨,明军将麓川寨团团围住。当时恰好是中南半岛的旱季,天干物燥,于是王骥学习司马懿对付马谡的办法,让士兵砍伐木柴纵火焚烧麓川寨的栅栏。刚好此时狂风大作,风借火势火借风威,麓川寨百姓被烧死无数,投江被淹死有数万人,麓川土司思任发带着两个儿子趁乱逃出包围圈,投靠到西面的孟养地区的大山里。
明军获取了麓川的虎符、金牌、宣慰司印及所掠腾冲诸卫所印章三十有多个。此战之后,麓川主力被歼灭,麓川的领地化作一片焦土,王骥一看此战的目标已经达到,麓川再也没有能力兴风作浪了,于是留下少量驻军就带着主力回昆明了。
在昆明驻守期间,闲着没事的王骥派出偏师顺便讨伐了另一个刺头维摩土司韦郎罗。摄于王骥的凶名,没等交战韦郎罗转身逃到了安南,明军只抓到韦郎罗的老婆孩子,于是王骥给安南去了一封信讨要韦郎罗。安南人也听说了王骥的残暴,立刻马上把韦郎罗绑上送给王骥,云南境内彻底平定。
于是在当年五月王骥班师回京。明英宗对于立下汗马功劳并且主动向自己靠拢的王骥给予高规格接待,命令户部侍郎王质带着牛羊美女犒劳三军,并亲自在奉天门为王骥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席。并当中册封王骥为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靖远伯,岁禄千二百石,世袭指挥同知,赐貂蝉冠玉带。王骥凭借着砍人技能成了明朝中期以文臣封爵的第一人,实现了华丽的阶层跃升,从此王家成功的从一介草民晋升为与大明休戚与共的功勋阶层,成了实实在在的贵族。
二征麓川
麓川被王骥一顿大刀片子砍了一轮,实力损失殆尽,思任发父子聚拢了麓川残部躲在孟养大山里的一个叫居者的地方苟延残喘,思任发知道要重振家业必须寻找外援,于是他留下儿子在思机发留在家里收拢旧部休养生息,他自己跑到缅甸寻求支援。同时派出使者到云南请求明朝的赦免,希望能回到老家继续给大明当狗。
王振接到报告,于是要求思任发要亲自到大明来认罪,思任发是百分之百认罪,但是死活是不敢去大明的,他可是被明朝的残暴吓坏了,生怕来打大明就会被砍成肉酱。王振一看,这是给脸不要啊,于是派遣王骥再次辛苦一趟,这次的目标是把麓川的罪魁祸首思任发抓回来明正典刑。
到了云南之后王骥没有着急进军,而是派人给缅甸国王送了一封信,跟缅甸要思任发,缅甸人一面应承着,但是始终不肯交出思任发。当年冬天,王骥带领大军突然逼近缅甸,对外宣称是要跟缅甸人交接思任发。缅甸人防守非常严密,王骥一看没有可趁之机,于是掉头奔袭思机发盘踞的者蓝,猛攻之下攻破者蓝,抓了思机发的老婆孩子,但是被思机发逃脱。
王骥一看已经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于是就结束了此次征伐。这就是二征麓川。
巡视边塞整顿军务
正统九年公元年,由于当时明英宗正在跟瓦剌对峙的关键时期,而且明朝从俘虏的口中得知,瓦剌联合了兀良哈等部准备大举入侵,于是明英宗赶紧把自己最能打的鹰犬王骥调回朝廷,并让王骥跟都御史陈镒巡延绥、宁夏、甘肃诸边,整顿军务防备蒙古的入侵。到了宁夏王骥就发现了一个弊政,原来宁夏守边的部队,半年一换,后来边事紧张,三年才换。军士日久疲惫,又增选军属来防备,有的一家有五六人在边防,军用物资供应因此而陷入困境。王骥请每年调换一次,应来更代的十月份到达,而被替代的留到次年正月再送回去,这样边备充足而军队也不会疲劳。英宗觉得他的建议很好,把它推行到各个边防。
三征麓川
当时缅甸人终于把麓川土司思任发的尸体送回来了,虽然明朝史书和缅甸史书中对于思任发的死因记录不同,但是缅甸人把思任发的尸体移交给明朝的沐斌这个事实是没错的。思任发的儿子思机发再次收拢了一部分残部盘踞在孟养一带的大山里,派出使者给明朝政府送去了很多礼物,并写信表示愿意臣服。当时朝廷上下对于这个盘踞在大山中不成气候的思机发赶紧招抚了算球,但是王振为了面子,要求思机发亲自到北京城来谢罪叫爸爸。
思机发又不傻,死活不肯下山。于是王振震怒,准备对麓川人来了亡国灭种,史书中说是“欲尽灭其种类”。于是在正统十三年公元年春,70岁的王骥带领十五万大军再次来到云南,发起了第三次征讨麓川。来到云南之后,王骥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并在第二年渡过金沙江,攻破盘踞在鬼哭山的思机发的营寨,麓川士兵死伤无数,但是思机发再次逃脱。
王骥深深的知道这样劳师远征非常危险,在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撤军,当时思任发的另一个儿子思陆收拢了一部分麓川残部,王骥经过反复的权衡,他判断出在这种山高水险的缅北丛林中彻底消灭麓川人代价过大,而且非常危险,于是跟麓川人的新首领思陆订立盟约,并立了一块石碑,“石烂江枯之后,麓川人才可以渡过金沙江。”然后王骥撤军回朝。
此次明军越过孟养,到达孟(冉阝)海。该地在金沙江之西,离麓川有一千里,这是明军最深入中南半岛的一次,这次明朝的决心和强悍的战斗力深深的震慑了中南半岛各部蛮族,王骥通过三次征讨麓川,在中南半岛建立了多年的权威,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他们乖乖的叫了大明一百多年的爸爸,直到缅甸东吁王朝的崛起,才动摇了大明在缅甸的统治。
但是明朝对于王骥三征麓川评价并不高,清流士子对于王骥也发起了大规模的弹劾,其中不乏穿凿附会泼脏水,部分引用弹劾的文章::“骥等多役民夫,舁彩绘,散诸土司以邀厚利。擅用腐刑,诡言进御,实充私役。师行无纪,十五万人一日起行,互相蹂践。每军负米六斗,跋陟山谷,自缢者多。抵金沙江,彳旁徨不敢渡;既渡不敢攻;攻而失都指挥路宣、翟亨等。俟贼解,多捕鱼户为俘。以地分木邦、缅甸,掩败为功。此何异李宓之败,而杨国忠以捷闻也。”在他们眼里王骥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不值一提,后来他们甚至把土木堡之变的罪责都推到王骥的身上。这里就不展开了。
清流力主要对王骥下狱治罪,明英宗和王振都把王骥当成自己人,于是把这件事压下去了,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平定苗乱
正统十四年年,当时湖广、贵州的苗族发动叛乱,攻打明军各地据点,贵州东部几乎全部沦陷,当时王骥带领军队刚好走到武昌,71岁的老将连家都没回就被派到贵州战场平叛。
同年,大明战神朱祁镇同志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抓走了。当时大明上下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了大太监王振身上,脑袋上贴满了王振同党标签的王骥也遭到了疯狂的弹劾。朝廷因为王骥正在军中,且还要倚仗他讨平苗人,便放过不问。十一月,朝廷命王骥佩平蛮将军印,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事宜,由侍郎侯琎总督军务。后来苗人势力更盛,部众达十余万。平越被围半年,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便挖草根来吃,而王骥屯兵在辰州和沅州并未进军。景泰元年(年),黄镐起草奏疏放在竹筒中,找人从间道出来,报告朝廷。代宗改命保定伯梁珤为平蛮将军,增兵二万人。侯从云南督军前进,急战,大破叛军,解除各城之围,而王骥也俘获了铲平王虫富等人献给朝廷。
被排挤名将投闲置散
虽然王骥非常能打,明朝精锐尽失也极度缺乏王骥这样的宿将重整大明的军事体系,但是当时当家的于谦非常不喜欢王骥,于是在国家非常缺乏军事人才的时期,宿将王骥被投闲置散了,被派到南京去养老。按说已经七十多岁的王骥到已经可以退休享清福了,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骥在南京整顿军务,训练士卒,把南京城的那群老爷兵训练的嗷嗷直叫,跟李云龙的独立团似的,但是于谦就像瞎了一样,对王骥的表白视而不见。
但是幸运的是,当时的皇帝朱祁钰对于王骥还是非常尊重的,虽然没有重用他,但是对他的待遇还是非常优厚的,并赐给他丹书铁券。景泰三年(年)四月,王骥75岁高龄的王骥看到再也没有被披挂砍人的机会了,于是提交了退休请求。景泰皇帝朱祁钰赐给王骥敕书,同意了他的退休请求。
王骥的退休生活很与众不同,每天仍然纵马驰骋、吃肉喝酒嫖妓,活的像个精壮小伙,精彩纷呈。跟别人退休后钓鱼、喝茶、养生形成鲜明对比。
夺门立功
景泰八年(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做了皇帝,据说王骥也深度参与了,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做先锋,还将儿孙都带在了身边参与了这次胜利大游行。
事后,给王骥的赏赐稍迟,他上书陈说道:“臣的儿子王祥进入南城,被诸将所挤,摔到地上差点死去。现在论功没有他的份,臣怀疑有人把他压了下来。”英宗便任命王祥为指挥佥事,仍任王骥为兵部尚书,管理兵部事务,加勋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其余如旧。子孙的前程都安排明白了,几个月之后,王骥正式退休了。
三年之后病死在家中,终年八十三岁。英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按旧例赐葬祭。追封靖远侯,谥号忠毅。王骥的爵位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王骥作为跟王守仁齐名的文人宿将,为大明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明朝文人的偏见以及清朝修史的时候刻意抹黑,这样一个大英雄的威名逐渐湮灭在历史当中,非常可惜。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