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芒宽社区辖18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农业户籍人口户人。芒宽社区黎新小区是四个高黎贡山移民安置点之一,共搬迁户2人,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名,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经过积极帮扶,贫困发生率从29.74%下降到2.50%。黎新小区移民群众自年底“冲”出大山,在区乡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的引导和帮扶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开启了新生活,正阔步奔向小康。

一是思想上的转变。易地搬迁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挪个窝,而应该是一次彻底的搬迁,是一个思想观念大转变、就业渠道大拓展、文明程度大进步、经济发展大跨越、生活品质大提升的历史性工程。芒宽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从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中挑选了23名中共党员挂钩联系安置点群众,确保安置点23栋楼房每一栋都有一名党员联系,注重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扶志。通过两年多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搬迁户逐步转变“等、靠、要”和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的苦熬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创建美好家园的新观念尉然成风,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生活习惯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制约,移民群众居家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搬进安置点的初期,群众卫生习惯不好、精气神不足、作息不规律等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在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隆阳区采取干部“八包”工作方式(包政策宣传、项目扫尾、民生保障、旧房拆除、脱贫就业、完善档案、社会治理、社会融入),确保移民“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通过摆摊设点进行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就医就学、产业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政策的宣传和服务,逐栋逐户带领群众一起,从洗脸刷牙个人清洁卫生开始,手把手教授扫地、叠衣服、收拾衣柜、整理房间等,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积极开发公益岗位。黎新安置点共有公共服务岗位个,其中:保洁员79人、生态护林员人,主要从事卫生保洁、护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年共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1期人次,极大地提高了高黎贡山移民的就业能力和整体水平。二是积极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多场“自强·诚信·感恩”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攻坚现场会,组织群众就近、外出务工,安置点具有劳动能力的有户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户人,全部实现贫困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为提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早日踏上就业脱贫路,还特邀了3名傈僳族劳务经纪人,宣传、帮助、引导移民同胞们一起外出务工,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从麻栗山随迁搬入黎新安置点居住的李三益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李三益夫妻二人近9年的时间在浙江杭州打拼,从年1月份至今,共带动近名少数民族群众奔赴浙江杭州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四是精神面貌的转变。芒宽社区黎新安置点自年搬迁入住以来,乡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着力在留住搬迁群众上下功夫,在帮助群众增收上出实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用真心真情打动搬迁群众,换来了群众对新家园的归属感。围绕“留得住”,进而实现能致富,通过持续推进扶志扶智工作,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强化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引导,使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富裕、盼富裕、谋富裕的愿望转化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如今搬迁而来的群众,早已融入了新的家园,开启了积极奋斗的新生活。说起搬迁,大家都高兴得合不住嘴,已经搬迁的贫困户说,“如今小区交通便利,距乡政府、卫生院、中心小学都不足米。再也不用接送孩子上学,自己也能安心在外打工挣钱了。因为搬迁,现在住在小区,地面硬化了,绿树成荫;因为搬迁,生活质量提高了,现在住楼房,吃自来水,真是掉进福窝了;因为搬迁,就住在集镇中心,买东西、就医、就业都方便了。更重要的是,见得多了,眼界也开阔了。过去走路抬不起头,现在很自豪。我们必须发愤图强,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下一步工作中,在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芒宽乡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持续绷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之弦,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让高黎贡山移民搬出幸福,搬出自信,搬出尊严,搬出小康!”(完)

(王颖临王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