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高黎贡“移”跃跨千年
——高黎贡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空广安置点。供图
立夏时节,富饶美丽的潞江坝热浪滚滚。
在隆阳区芒宽集镇、敢顶集镇、小平田集镇、丛岗村等8个集中安置点,户名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于年底“冲”出大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这是一个由傈僳族、怒族、白族群众组成的兄弟民族特殊群体。20多年前,他们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兰坪等县的大山深处走来,在政府有序组织和自发移民的大潮中,来到了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潞江镇海拔米至米左右的“二半山”一带居住。
在高黎贡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扶持下,如今名少数民族移民真正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融入现代生活的惊人一跃。
“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个都不能少!”今天的高黎贡山跨州市傈僳族、怒族、白族移民,在保山市和隆阳区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引导和帮扶下,正阔步奔向小康。
户名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于年底统一搬迁到8个集中安置点
隆阳区累计开展劳动就业培训50期、培训人次,实现多渠道就业人
移民出山
峰峦起伏,云雾缭绕。在高黎贡山海拔米至米之间的“二半山”,是名少数民族移民曾经的“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们或由政府组织移民,或自发逃离贫瘠的土地,从怒江迁徙到保山。20多年来,他们居住在高黎贡山半山腰,大多数人居住的仍是简陋的窝棚。
“二半山”移民带来了人户分离的管理难题,进而演变成大量的“黑户”问题。父辈们脱离户籍地管理,无法获得任何保障政策,他们长期挣扎于贫困线上,生病只能听天由命;后代中多数没有户口,无法出行、无法读书,甚至无法合法结婚。
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高黎贡山移民历史问题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及《云南省解决高黎贡山移民历史问题总体方案》要求,保山市、隆阳区秉持“各民族兄弟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将高黎贡山移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隆阳区易地扶贫搬迁范围。
市区两级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隆阳区抽调了82名领导干部组建现场指挥部,驻点开展工作。市区两级层层细化职责任务,形成了市、区、乡(镇)三级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深入调研、分析贫情、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市区编制了《保山市高黎贡山移民群众脱贫发展行动计划(—年)》,出台产业发展、技能扶贫、安置点“双点长”制、迁出地旧房拆除及腾退土地复垦复绿等系列工作方案,为移民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隆阳区成立了9个法治宣传组,到移民当中开展法治、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印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明白卡余份,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认真做好信教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寻访移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工作伊始,工作队员每次进山,村子里的成人都跑光了,只剩下孩子们留守在附近。几经努力、多番接触,移民们感受到了工作队的真心和诚意,戒备心慢慢放松了。在工作队的耐心劝说下,他们逐渐同意搬下山来。
易地搬迁
搬迁到芒宽、潞江的集镇或坝区生活,高黎贡山移民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隆阳区精准锁定高黎贡山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为户人,并完成了跨州市搬迁、建新拆旧和脱贫就业三个协议的签订工作。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工作要求,隆阳区甄选出怒江江畔、六曼公路沿线地势平整,靠近中心集镇和中心村,交通便利、就医就学方便且利于脱贫发展的芒宽集镇、敢顶集镇、空广、西亚、小平田集镇、芒合、丛岗、户门坝等8个集中安置点,对高黎贡山移民群众进行就近适度规模集中安置。在严格执行人均、户均面积标准的前提下,隆阳区提供12种安置房户型供搬迁户自愿选择,充分尊重搬迁户意愿,将原迁出地的邻居、熟人集中安排居住。
按照搬迁群众的民族属性,确定安置点建筑整体风貌,部分安置点规划“微田园”,既充分体现民俗,又能让搬迁移民寄托乡愁。
隆阳区执行统规统建要求,在实现施工工序优化、建设工期缩短、安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套安置房中套为钢结构房屋,占比高达99%,实现建房面积及投资概算“双控”。
落实“双点长制”。隆阳区明确了8个集中安置点的政府、企业“双点长”,全面负责安置点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设立“双点长”公示牌,各安置点“双点长”共召开专题会议次。
严格按照省、市高黎贡山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管理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存储、管理资金,并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规范安全运行。
保山市将高黎贡山移民安置工作纳入年度10项重点工作和10项重大项目督查重点,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每周到安置点督促检查1次,市、区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
安居乐业
在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隆阳区采取干部“八包”工作方式,确保移民“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八包”即包政策宣传、项目扫尾、民生保障、旧房拆除、脱贫就业、完善档案、社会治理、社会融入。
在工作中,隆阳区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挂户干部共同负责,摆摊设点进行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就医就学、产业就业、社会治安等方面政策的宣传和服务,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
采取倒排工期、增加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优化施工组织等有力措施,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扫尾完善工作,确保满足搬迁入住需求。年12月底前,名高黎贡山移民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早在年7月,保山市将高黎贡山移民群众的户口全部迁移到隆阳区。同时,将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保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并将8个安置点的困难群众户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目前,隆阳区已将所有移民适龄子女就近就便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同步解决学生食宿、教材、衣服、体检等问题。加大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力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
围绕有劳动力的移民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隆阳区累计开展劳动就业培训50期、培训人次,实现多渠道就业人。其中向省内外输出劳动力人,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上岗人。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并根据安置点区域、安置规模合理设立村民小组、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强化管理,严格程序,选好、用好村民小组长。
在每个安置点,制定完善了条款精简、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并按规约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加强移民区域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培训,认真做好信教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到已批准开放的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
自年10月起,通过相关部门集中摆摊设点、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全面帮助和解决搬迁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挂户干部深入群众,帮助移民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保持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同时维护好绿化带、道路等公共卫生。对安置房前后未硬化及绿化区域,由搬迁户按标准种植蔬菜、水果等,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隆阳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强·诚信·感恩”活动等为主题,加强移民的思想引导和感恩教育。同时还以个人行为习惯培养、用电常识科普、礼仪教育、国家政策、普通话学习、家用电器设备了解认识等为学习重点,扎实开展移民的文化补习培训。
目前,从高黎贡山“二半山”走出的移民们,已经尝到了生活的甜头,有了致富的奔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