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9108.html

驼峰航线诞生于二战期间,是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担着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运送战略物资的重要任务,因此被人们誉为空中抗战“生命线”。这条航线由于要穿越像驼峰一样起伏的喜玛拉雅山脉,因此被称作“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图)

那么,在这条“生命线”上,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驼峰航线全长公里,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最后进入中国境内的云南高原和四川地区。

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区域,地理环境极其复杂,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平均海拔都在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了多米。其间山峦起伏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禁飞区”。

驼峰航线自年开辟,终止于年二战结束。三年多来,无数英勇的飞行员驾驶着飞机,不但要抵抗猛烈的暴风雨和每小时高达多公里的横风,以及严重的结冰,面临随时坠毁、撞山的危险,还要竭力躲避日机的疯狂阻击。

但他们还是凭借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毅然决然地将抗战物资和希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战争前线,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抗击法西斯斗争的英雄壮歌,留下了无数个感人至深的英勇故事。

在驼峰航线存在的三年多里,为了将85万多吨军需物资运进中国,共有超过架飞机坠毁,0多名飞行员牺牲或失踪。航线所经过的山谷中因此洒满了飞机残骸,被人们称为“铝谷”。

(日军偷袭珍珠港)

既然这条航线如此凶险,为什么一定要开辟它呢?

年底,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此后,日本加强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大规模袭击了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继沦陷,中国战场成为了阻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

为此,日本人在中国投入了超过万的兵力,但依然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为了进一步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人决定占领缅甸。一来可以切断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妄图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二来可以打开通往太平洋的西方门户,为日后英美进攻日本设置陆路屏障。

如果日本人的图谋得逞,切断了滇缅公路,那么,中国的战略物资储存量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宋子文也不免惊呼:“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就在这样极其险恶的局面下,中美两国于年6月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决定在原来的昆明至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就此诞生。

本来,这一条空中航线大可选择沿喜马拉雅山南麓飞行,经缅北密支那、那戌到达昆明,大可不必翻越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不过,在日本占领缅甸全境后,东条英机指示在缅的日本防空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切断中印空中运输线路。

为了躲避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盟国的飞机只得冒险飞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航线开辟的最初几个月,由于护航力量有限,日本飞机给运输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美国人增加了驻印飞机数量,增强了驼峰航线的护航力度,制空权才逐渐被盟军所掌握。

(陈纳德)

说到驼峰航线,就不能不提陈纳德和飞虎队,这支创立于年7月的空军战斗部队,以其插翅飞虎队徽和夸张的鲨鱼头闻名天下。飞虎队的飞行员,全部由美国人担任,其活动范围非常广,除了中、印、缅战场外,还远及香港、越南、乃至日本等广大地区。

在驼峰航线存在的三年时间里,飞虎队就一直担任着保驾护航的重任,仅在该航线开通半年时间内,飞虎队就击落了日机架,击毁85架。

从驼峰航线空运开始到抗战结束,陈纳德带领着“飞虎队”,和中国空军一起在中、印、缅战场共击落击伤日军飞机0多架,相当于日本全部飞机产量的三分之一,为驼峰航线上日夜穿梭往来的中美两国飞机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发生在驼峰航线上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惊险无比、九死一生的经历。

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后来接受采访时,讲述过自己经历的一次生死考验:他驾驶着C-46从印度出发后不久,就迎面遇上了强烈的风暴,罗盘、定位仪全部都失灵,找不到任何方向,不知道身处何方,强烈的颠簸几乎让飞机完全失控。他完全收不到地面控制站的任何信号,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飞机漂移的情况来搞清楚风向,并拼尽全力试图控制住飞机。

为了飞机和同伴的安全,罗伯特只好命令战友打开舱门,将一箱箱货物推出舱外。在此过程中,战友被甩出了舱外,幸好他用绳索将自己与飞机固定在一起,才又在迎面气流的冲击下,重新爬回了机舱,捡回了一条性命。

在年1月6日的深夜,一场特大风暴席卷了喜马拉雅,当时有60架飞机正在穿越驼峰航线,求救电波充斥着整个夜空。在这个寒冷而绝望的夜晚,至少有30架飞机消失在冰川雪峰之上。

这就是这条充斥着死亡的“生命线”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在3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无数飞行勇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中国这条唯一通往外界的空中通道,为二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太平洋战争》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