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年11月16至18日,在徐霞客游永昌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有幸参加了“霞客隆阳行”边走边读文化体验活动。
一路上,我们的带队红旗上印着的是“穿越年,与徐霞客一起走读隆阳”字样。参加此次活动的,都是隆阳区内的艺术家和文学爱好者,大家志趣相投,一路交谈甚欢。一行人跋山涉水,精神奋发,享尽隆阳区的大好如画山河,都深刻体验到隆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保山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
澜沧江与霁虹桥
16日清晨,我们一行人由隆阳区瓦窑镇启程,顺澜沧江坐游轮到水寨。滚滚澜沧江,巍巍博南山气势巍峨,适逢深秋,江水苍翠,清爽宜人。举目四揽,南有壁立万仞的普陀岩,北有千姿百态的鹰咀峰。原霁虹桥上约米处双峰对立,昭然欲合,流水破峡争涌,白浪滔天;桥下米处礁石耸立,迴流旋涡,盘转叠汆,美不胜收。普陀岩上段飞峰倒悬,有奇花异草从石缝中长出。可见青苔浮面,玉芙蓉(仙人掌)蒂裹,岩桑倒挂,过江龙盘绕在嶙峋怪石之上。
“号称西南第一桥,却是保山东大门”的霁虹桥,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名胜古迹,蜚声海内外。“汉德广,开不宾,度澜沧,越兰津,为他人”,古老歌谣,迄自西汉,古称兰津渡,那是已有树藤悬索吊桥,连接两岸交通;元元贞年间,也先不花铺设木板以渡大军。直到明朝时期,高僧了然募建铁链吊桥。其后,名人骚客,商旅马帮往来络绎。各类建筑包括:税楼、关楼、祠堂、文化长廊逐步修建。最为有名的是有清康熙帝亲题“虹飞彼岸”,故建“御书楼”于左岸。
桥右侧则是壁立万仞、曾经闻名遐迩的普陀岩摩崖,诸多诗客骚人,过往官员,不乏大家名家、雕刻诗句、题词、楹联匾额于其上,成为中华书法文化瑰宝。其中诸多有名是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诗曰:“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真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渔梁鹊架得有此,绝顶咫尺樊桐宫”。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同行的一位专家老师指出:这里只刻录了诗的前半截,还有后半截,其内容是:“鱼龙战斗日月暗,鹳鹤喧呼烟雾浓。木阁依石架朱凤,铁索横空飞彩虹。江流迸激待禹凿,百蛮琛贽梯航通。黑水之西哀牢东,岧峣山色开鸿蒙。”该专家分析原因,认为:一则可能是石刻区域面积有限而省略;再则有可能是“百蛮琛贽梯航通”一句,不利于当时汉族移民与本地土著的和谐关系的缘故。专家学者认真探究的严谨治学精神,使我暗暗钦佩。
年,一场巨大的山洪将古老铁索桥冲毁,直到年,保山洞经协会在老址下游重建铁索桥,时称“霁虹尚德桥”。年,国家大西部开发项目,小湾电站的修建,大瑞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普陀崖摩崖石刻被江水淹没。国家投资在原霁虹桥上游不远处修建起的一座钢索吊缆大桥,钢板铺就,可以容许三十吨大车自由通行,桥右侧水泥拱顶,大书红字“霁虹桥”三字。此时此刻,站在桥面上,静观车来人往,经不住的心潮澎湃,思如潮涌。仰观正前方,居中一座石油管道衔接便桥,整个桥体红色红光,宛如一条赤龙。长达数千米的中缅石油管道,绝大部分埋于地下,不见天日,唯在此段,却横跨沧江,仿佛天上“鹊桥”,把中缅两国胞波情谊及经济血脉紧紧连在了一起;最上方还有一座即将竣工的未来火车桥,现已接拢,整个桥体,青色青光,恍若一条青龙。该桥面宽而跨径长,雄伟之姿,位列澜沧江诸桥之首。大有“增色兰津渡,壮威大中华”的大国雄风!而桥之两端与隧道相接,北穿博南山、南穿罗岷山,洞府纵深,正所谓“汽锚鸣阴曹,板桥通幽异”是也!而脚下这座钢索吊缆桥,常俯瞰水面,波光粼粼,映掩桥体,呈白色白光,则如一条白龙。真可谓,三龙闹渡,气势非凡。而前右侧的山崖上,原水过峡南猴子岩下半腰(即大瑞铁路隧道保山境入口斜下方)突然冒出脸盆粗一股浊水,顺石壁奔流入江,到此形成一条美丽瀑布,但见,水花四溅,如弓弹绵,遥洒人衣面,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句,禁不住脱口而出了。
过平坡村,寨头寨尾,各有一座石门拱,千年古道穿村而过,马蹄窝坑,更加密集,深浅各异,;两边的房屋建筑,大多保留着旧样式的铺面、柜台和马店,大体格局,依然清晰。沿着水石坎梯云路的千年古道一路爬坡,只见道路崎岖、宛如斗折蛇行,其间杂草重生,怪石嶙峋,一个个碗口大的马蹄窝深深印在了石面上,随处可见。挥汗如雨之时,禁不住蓦然回首,来时路的澜沧江,恰似一条碧玉带,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水波粼粼,光闪熠熠,好似巨龙,蜿蜒崎岖着环绕大山而去。对岸齐刷刷的一排高山矗立,宛如展开的山水画屏风,是山是画,令人惊疑,拍案称奇。山峰较高处,隐约可见,远方的杉阳坝子,白汪汪一大片,好似“海市蜃楼”,街市、道路、楼房、建筑,似在云端,恍若天外之天。
爬通梯云路的头道桥,穿过水云寺,来到了水寨古驿站。《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九》中说:“盘南峰之腋而西。一里,透峡西出,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回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但有灵气。不意危崖绝蹬之上,芙蓉蒂里,又现此世界也,是为水寨。先是闻其名,余以为将越山而下,至是而知平洼中环,山顶之水,交注洼中,惟山达关一线坠空为水口,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
夜宿水寨,大快朵颐,贪吃着海棠洼烤洋芋、松茸烀鸡、片片火腿红润油滑、水煮白芸豆,风味独特。又听到水寨老人传唱的花灯,清越高雅,古曲古调,如同天籁。
百年古镇话板桥
次日清晨,过天井铺,走牛角关,来到了位于板桥镇辖区的官坡古道。在晨风习习中,回想起千年古道驼铃梦,令人嘘嘘。有文友认为:徐霞客做为民间人士,即便地方官员因倾心闻其名而有所优待,也不可能在官方驿站接受招待,封建社会毕竟等级森严。众人无不点头默认,遥想年前的徐霞客,当时年过花甲,这一路步行,肯定吃尽了苦头,他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能不让人佩服。
板桥古镇,是滇西第一大镇,拥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埠年丰的鱼米乡。而徐霞客的到来,为其扬名中原大地,提供了有利契机。来到街头,只见一条水泥雕塑的青龙盘旋于假山高台,展示着入镇第一道靓丽风景。源自于对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和数千年龙文化的景仰,也由于对风调雨顺,四季好年景的期盼,淳朴善良的小镇居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要耍青龙,放鞭炮,请人喝大彩,图个吉利好兆头。于是,青龙街的美名由来已久,传遍滇西,得以享誉边陲邻邦。
“北津烟柳”、“梅花古渡”位列永昌外八景。而今,则是一座仿古式的混泥土大桥,雕梁画栋,古朴风雅,气势不凡。正中一匾,题曰“北津桥”。顺桥而下,约米,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老官道就呈现在眼前。街道正中,多用50厘米宽,40至多厘米长不等的大条石铺就,条石两侧再用鹅卵大小的石头成水平斜坡状铺出90厘米宽。于是,整条大街共2米多宽,街头到街尾约多米长。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原是如此的完美,无论下多大的雨,街道两侧都不会积水。于是,我们不得不叹服,小镇古代居民的聪明与智慧。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古老的青石板,竟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如镜,于是就有了“滑石板”的雅号。石板上那一个个或深或浅的光滑小坑,竟然是千年马蹄留下足迹,始终在默默倾诉着历史沧桑的变化与兴衰的故事。酒肆茶馆点缀着大街,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说伴随着酒醇茶香在古道上流淌。
街道两侧,还完整地保留了土木结构的老式铺面,一座座飞檐斗拱,瓦铛齐整,古老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依稀可辨,雕檐画壁,古门古窗,古色古香的旧式样,令人叹为观止。无须多加装饰,就可为古装剧拍摄组提供现成的外景现场。街道中段,有一座过街楼,本地人称“魁阁”,街道就从楼下中阁穿过。虽然只是三阁的一间木楼,然而却明显的比周围的其他建筑高出一头,颇有些鹤立鸡群,傲然卓立的非凡气势。阁楼建筑基础坚实,高两丈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屋顶中央宝鼎镇中,双鳌吞脊,四角风铃叮当,匠心独具。楼阁中间供奉着魁神老爷,青面獠牙,威风凛凛,拿着一把蚊刷(又叫拂尘)。那一年,日军入侵,敌机轰炸保山,造成惨案。保山城尸集如山,血流成河。连板桥辖区内的仅隔几条田埂的板桥东村,也被扔下两颗炸弹。两条耕牛被炸死,几间茅屋被毁坏。村民袁某吓得躲进箩筐中,头钻进去了,屁股还留在外边,结果被弹片削去了半边屁股。可为什么处于中心地带的板桥街却能安然无恙,完全是因为魁神爷用蚊刷把飞机扫到东村田头去的。于是,魁星阁又成了四邻八乡,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所在。每逢佛诞、会期,行人如织,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为小镇的经济繁荣带来无限商机。
小镇万家祖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朝曾任翰林院通议大夫益府左长侍史万纶的家庙,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祖祠庭院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布局合理,正面大殿雄伟,左右两厢两耳房前有照壁对应,形成方形天井。照壁上,大书一个红色的“孝”字,突出了忠孝传家的中华美德。照壁前有一古老花台,筑成凸字形,中间栽有牡丹花数十株,两边配栽芍药,此花已有九十多年历史,至今每年盛开。花台旁有一棵近三百多年的桂花古树,根部直径四十五厘米,树高近十米,树冠八米左右。古老的建筑,配以四季翠绿的古桂花树和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牡丹,成为青龙街又一大胜景。
文化厚土金鸡
金鸡古镇,是汉朝永昌郡的旧治所,却与西汉益州郡不韦县的县名大有渊源。据传,吕不韦获罪秦始皇而被鸩杀,其后裔流放岭南;其后世孙吕嘉曾任南越国相。而汉武帝更是“为彰其先人(吕不韦)恶”,令其后人继续南迁,并设“不韦县”。但笔者认为是后人为记取先人教训,“知耻而后勇”的缘故,也未可知。再后来,吕氏族人为避政治迫害,移居永昌,不久成为大族。三国蜀汉时期,吕族后人吕凯在金鸡(永昌旧治所),与周边豪族大姓叛军对峙抗争,展开一系列拉锯式血战,历尽艰难而义无反顾,被诸葛亮赞誉为“执忠绝域”。因吕凯字季平,而今的金鸡镇仍有“季平街”之名,以纪念其爱国精神。到了年,中国共产党人孟循时等人,在此组织和领导了“四·一五”起义,推翻了当地旧政府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全区第一个乡镇级革命根据地,由此,金鸡又成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在金鸡,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国宝“永子制造厂”,又参观了“四一五武装起义纪念碑”,继而又到了金鸡四方街古戏台,每到一处,诸位文友,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再结合自己的认知,展开讨论和交流,彼此互相切磋,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开阔了视野。
神乎其名的国宝永子,是棋中圣品,原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据传明朝李德章所发明。民间则流传有吕洞宾神仙指点一说。在黑白(阴阳)交替的世界里,经纬交织,经天纬地。永子是由红玛瑙、黄龙玉等珠宝,加之祖传配方炼制。纯手工生产,珠圆玉润,厚薄均匀,色泽养眼,怎不让人拍案惊奇?
金鸡小吃,著名的口袋豆腐,号称“嚼铁丸不费力气,吃豆腐需下功夫”、还有铜瓢牛肉、老侯乳鸽等等,风味独特,远近驰名。
金鸡一行的诸多见闻和体验,不得不令人感叹,这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热土,也是一块旅游发展的富矿,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蒲缥镇与梁金山故居
蒲缥古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据考古专家研究发现,这里的塘子沟,是古人类文明遗迹,可称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从远古时开始,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薪火相传。在滇西抗战时期,这里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支援,出钱出力,不懈余力,做好后勤保障,体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蒲缥镇老街子,街头有一座“文建桥”,原名“南津桥”,与板桥镇的“北津桥”,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后因文化大革命时期重修而改名。著名的买盐街,古式店面保存良好,江西会馆、四川会馆、林家大院,以及其他马店旧址,仍在倾诉着历史马帮文化的悠久和古来贸易的繁荣。而新街子则是现代化大多是的模样:水泥钢筋的高楼大厦、宽阔马路霓虹灯、两边两廊,店铺林立;超市商场,纷纷扰扰;游人商客,摩肩接踵。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此博弈,两相对比,各得千秋。
梁金山故居,有北、中、南,三个毗邻的四合院。北院和南院,正在修缮,还未开放。此行仅重点参观了中院。顺沿六面石平整修砌的大路稍微上坡,就看见一道敞开大门的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民居,巍峨挺立。大门台阶,由大青石和四方砖铺垫,齐齐整整。宽大的屋檐口,台阶下有两个巨大的拴马石,呈“v”字形;阶上右侧,是梁金山老年时期的白蜡石雕像:带着鸭舌帽,穿着整齐的中山装,两个上衣袋和高领上的扣子都紧紧扣起,显得庄重而整洁,手拿烟斗,心定气闲,脸上是格外慈祥和睿智的表情;而大门里则是梁金山年轻时的铜色雕像:穿骑马西服,腰系皮带,左手握大银刀(英国女王御赐),右手提猎枪,枪托平置地面,枪口向天,更觉英姿飒爽,器宇轩昂。铜像背靠白色屏风,屏风上有金字“梁金山纪念馆”六字居正中,两侧是几个白色四位数,那是梁老这一生比较有意义几个年代。绕过屏风,看其屏风背面,则是几列鎏金楷字,竖行书写,从右往左,一列列逐步读来,不胜感人肺腑:“梁金山先生家训自愧不能文,更愧不能武,忠厚传家,耕读为本,生平政见要讲义捐贫,要志气修德,吾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为亲骨肉,外人欺凌,如遭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愤而不平,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既家败。窃思人生斯世要做个模范人物。”这真是先生一生磊落胸怀,爱国爱民,嫉恶如仇的真实写照。这便是西屋楼下的摆设。
穿过西屋,则见宽阔的四方天井,正中有一个巨大白色石缸,径口一米多,几尾红色金鱼在嬉戏。四个旮旯,又各有一个较小的白色石缸,天井长宽月十四、五米,清一色石板铺砌。天井四面有台阶,阶前两侧都摆了盆景花卉。东屋、西屋、南屋和北屋,都是三格的土木瓦房,分上下两层,檐口互接,如果是下雨天可以从这头穿通那头,而落不着一滴雨,可谓是设计得科学合理。屋与屋之间,则是两小格耳房。不论正房还是耳房,都是两层,有木板楼梯可上下。
东屋正中一格是堂屋,两把太师椅,中间八仙桌,两侧是客座,左侧板壁上有一张两米多长的已然发黄的黑白照片,那是全国政协会议的留念,正中间是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人,依稀可辨,而梁金山则站在靠左侧的一个位置,整张照片大约容纳了四百余人。东屋左间是主卧,有红木雕花大床,四方蚊帐依旧,大红被褥积尘,木制穿衣镜、洗脸架、小柜、椅凳,一切都依旧摆放着。而东屋右间是书房,文房四宝,老花镜,旧字画,旧式线装书和本子都有。绕过北屋楼下,中格是小客厅,左侧是小姐卧室,右侧是如夫人的卧室;南屋楼下中格也是小客厅,两侧则是客房。
东屋与南屋接头的耳房是厨房,东屋与北屋接头的耳房是库房。
厨房楼头,有粮仓(墩箩),打谷子用的掼斗,簸箕等杂物。墙壁上居然留有机枪射击口和瞭望口。而库房楼头,则挂着“中国远征军八十八师江防司令部旧址”的牌子,里面的施设还保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样子,小桌上有手摇电话和文件卷宗,大长桌上铺着军用地图,桌檐两边各自摆放一行军用瓷口缸,每个口缸间隔二十多厘米,依然是当年在开军事会议的样子,墙壁上也有几个机枪射击孔,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
顺楼梯登上南屋楼头,一件件梁先生的生前物品,排列在玻璃柜台里:草帽、炊壶、大衣、皮鞋、烟斗、酒壶酒盅,尽显其富而不骄的简朴,而著名英国女王御赐大银刀(仿制品),又显出平凡中的伟大。古语云:“富贵不能淫”,在这里再次得以诠释。东屋楼头,则有许多壁画,充分显示梁先生的生平故事解读;北屋楼头,主要成列有关先生的信函文件资料陈列,其间有一枚铜制“修建保腾公路纪念章”,是年颁发的,体现了先生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光辉业绩。西屋楼头,整整齐齐几排红木靠背椅,恍惚依旧是当年八十八师江防司令部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的样子……
怒江大峡谷和双虹桥
怒江之“怒”,水流湍急也。地处热带,两岸风光,颇具亚热带气候特色。粗大的木棉树,披撒着绿茵茵的万千秀发;树叶犹如叉开五爪的菠萝蜜(本地称“麻三浦”),枝干芊芊,并不粗大,却有一个个硕大的果实围绕树干而生,“儿多母苦”,这个比喻相当到位。
大伙首先观看了传说中的盘蛇谷和哑泉,当地居民言之凿凿:这就是当年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古战场。古代医药不发达,人口少,这里原始森林密布,从林中多猛兽和毒蛇,加之气候炎热,有瘴气热毒和流行病,所以,山岩石壁刻有“此名哑泉,不可饮”等字样。据说诸葛亮受本地居民启示,发明了“武侯行军散”,解救误饮哑泉中毒的士兵。
带着种种疑问和好奇,大伙儿举目四揽:这里山谷盘曲,弯弯绕绕,的确神似巨蛇爬行之状;到处草木葱茏,青翠欲滴;而所谓“哑泉”,到底在哪里?确实无法考证。而随行导游介绍说:自小湾电站建立以及修路扩路以来,哑泉已经彻底枯竭。然而,经过细致分析,此说是为了打消有人恐惧,还是其他目的,也不得而知。笔者却意外发现:就在石壁不远处的涧底,此时有一条潺潺小溪正在“泉水叮咚”,如歌如诉,河水清澈明亮,带来一丝丝惬意的凉爽,水底沙石被流水打磨出光滑溜溜,此景若何,正恰似一位娉娉婷婷的温柔少女,在脉脉含情地辛勤灌溉着周边这片茂密的丛林,然而无意中却“躺着也挨枪”,被误作“哑泉”之名;若论时运,实比刘备还背;若论冤情,就在比窦娥还冤了。《三国演义》中说孟获请来了三万藤甲兵。而这个山谷真能隐藏三万人马吗?重生疑窦。然而话虽如此,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当地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想象能力。随行的导游介绍,想当年大闹钢铁铜,十座山岗九剃头。而今这些树木,都是近三四十年,才长出来的。
言及于此,由不得想要借用一下白乐天的口吻,来一句:怒江忆,最忆是江桥。君请看,著名的双虹桥横卧怒江,气势非凡。它是一座古老的铁链吊桥,上面用木板铺就。它名叫“双虹”,巧就翘在一个“双”字,这既是自然造物的神奇,也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滚滚大怒江,江面一路宽阔,怒水急流,唯独到了此处自然减缓,这尚且不说,更巧的是在江心突然冒出一大个山包;当地人民因势利导,就地制宜,从江东搭桥至江心大山包,再由江心大山包建桥至西岸,所以也可以认作是对接的两座桥。于是,桥卧江面,形似彩虹,而且是两条彩虹,故得双虹桥之名。在江中心的大山包上,建有一座风雨亭。亭子周围,仅丈二方圆之外,就都是汹涌江水,白浪滔滔,这风雨,可是不听也得听,而且是昼夜不息的。然而由于江心山包的承接,一桥分为两桥,桥身的过江跨度减少,虽是铁链木吊桥,倒也不很摇晃。有几位年轻人为了在女友面前表现勇敢,骑着摩托在桥面上“呼啸”而过,甚是潇洒,一旁观看的女孩,时而尖叫,时而大翘拇指,有一个灵活点的女孩甚至就在临江微晃的桥面上,翻身坐进男友摩托后座,看得观众大咂其舌。而上文所提到的年保山洞经协会修的霁虹善德桥,那可是摇摇晃晃,一步一惊心,我是在我妻的堂妹的搀扶中抖抖颤颤过去的,心肝都差点吓跳出来……既见双虹桥如此坚固平稳,大伙儿一拥而上,涌上桥面,纷纷摄影留念,“咔嚓咔嚓”之声不断。远观山色,静听涛响,视野辽阔,风雨亭前合张影,耐不住的豪情,高歌一曲或吟诗一首,那都是自然的,必须的。
四百鸟天堂——百花岭
位于高黎贡山的百花岭,属于隆阳区芒宽乡,自然原始生态保护良好。由于地处热区,这里风景十分优美,到处丛林密布,葳蕤苍翠。随行摄影家介绍:这两天是深秋,季节还未到,特别是到了冬天,山顶白雪皑皑,山腰百花盛开,山脚木棉花开似火烧,典型的立体气候垂直分布,可谓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才一天,远看似一年,如此这般,不是天堂,那又是什么?由于这里植被好,森林茂密,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百鸟在此云集,叽叽喳喳,遍满山林,其中不乏诸多珍贵物种和珍惜异鸟,所以又成了百鸟的天堂。
未进其山,先闻其人。有知情人介绍,老侯早年是猎鸟人,而今却成了爱鸟护林人。他投资建造了大型的农家乐,以及各种旅游观光,看鸟摄影等设施,接待各位中外游人和爱鸟专家,到此旅游考察,拍摄鸟类照片、收集鸟类资料等。说到这里,同为70后的我,回想起因贫困而缺衣少食的童年,还不是一样的,为了给常年吃不到荤腥,几乎要生锈的肠胃增加点油水,到处拿着弹弓打麻雀,改善伙食;有时还用一只簸箕,上盖砖石,下用一根细木棍撑起一边,簸箕底下,放上几粒粮食,细木棍上栓根长绳,手握长绳的另一头,悄悄躲起来。等到麻雀来吃粮食,猛一下拉动绳子,簸箕掉下来盖住麻雀,麻雀在簸箕里垂死挣扎,拼命扑腾翅膀,无奈有砖石压在簸箕上,个小力不足的麻雀根本逃不出去。那时,我们每弄到一只麻雀,就硬生生扒去毛羽,过火一烤,抹上点盐,就大吞大嚼起来,根本不会想到什么怜惜之心。然而,不几年以后,村村寨寨再也看不到麻雀的踪迹。据专家说,是DDT(七、八十年代常用的一种农药)中毒。麻雀闻到DDT,就吃不进东西,会被活活饿死。直到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鹅,吃之不尽,再也没人打鸟,又加上退耕还林,山林逐年茂密,久违的麻雀,才又开始光顾村人的屋檐和庭院。
来到老侯家的农家乐,一派清雅异常,虽是农家小院,倒是设备齐全,院里院外,花草树木都是精心打理过的样子,道路硬化,餐厅宽阔敞亮,却又不失现代化文明气息。墙上有许多爱鸟人的签名,有中文、英文,甚至有韩文和日文。晚餐期间,我们居然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英国老者,慈祥的老人虽然不懂汉语,但是也用英语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爱鸟的感受,而且还津津乐道的描述了自己在山上参观时的趣闻和发现。一说到爱鸟和环保的话题,他竟然兴奋地像个小孩,很明显是被这鸟的天堂吸引而痴迷住了……
快乐的时光似流水,数百年的霞客,来去也匆匆,而这三日的景从,雅意正浓。活动却已经接近尾声,归去来兮,期盼这样的活动,能下次继续,而美好的一切将永远留作记忆……
大美的隆阳啊,作为你光荣的的子女,我骄傲,我陶醉,我深深爱你。
张洪波/文王发智/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