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除了在藏民族中传播,在藏滇川交界部分,还流传于纳西族(含摩梭人)和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当中。藏传佛教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吸收当地的民间宗教,产生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杨学政所著“云南宗教文化研究—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对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有三个部分,一是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中心,并及毗邻的西藏芒康等地,以藏族为主的藏传佛教。
二是以云南丽江县为中心,并及维西等地,以纳西族为主的藏传佛教。以噶举派为主。
三是以云南宁蒗县永宁和四川盐源县左所、前所(泸沽湖地区)为中心,以摩梭人和普米族为主的藏传佛教。其教派有格鲁派(黄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其中以格鲁派和萨迦派为主。
萨迦派现今在其他地区已较少,但在永宁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却有传承。藏族最古老的民间信仰苯教在这一地区也有传承,并与本地原始信仰相融合。
藏传佛教在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的长期的传播过程中,既影响也融合了纳西族的东巴教、摩梭人的达巴教、普米族的汗归教。
另一方面,这里的藏传佛教也吸收了当地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地方自然神祗,使之藏传佛教化,以充实藏传佛教的万神殿。
例如中甸白三坝纳西族的白水台神、丽江玉龙雪山、永宁摩梭人的格姆女山,这些原始宗教中的地方山神、湖神、沪沽湖母亲湖、泉水神等都被藏传佛教所吸收,并被藏传佛教化。
杨学政所说的地区,是被称为“三江并流”的地区。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江水并流而不交汇”。其中很大部分,是在金沙江(长江)流域。
三江并流地区是青藏高原的延伸,自古便有经济和文化上的密切往来。据纳西族的创世史诗中说,藏族和纳西族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普米族的古老传说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由此可见,这几个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因而藏传佛教及藏族更早的苯教信仰在这里都有传播。
关于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正如杨学政所认为,大致经历了四个较大的传播阶段:
第一阶段为吐蕃时代,前弘期藏传佛教及苯教伴随着吐蕃与南诏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而传入。
第二阶段为宋元时代,特别是元朝,扶持萨迦派。
第三个阶段为明朝时代,明朝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势力强盛,大力支持噶玛巴派。
第四阶段为清代,由于和硕特部及五区的经营时期及清皇朝扶持格鲁派以安蒙古的政策等原因,而使格鲁派在云南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兴盛,并居宗教领域中的统治地位。
总的来说,这一地区藏传佛教和西藏佛教是一脉相承的,其教义、戒律和经典基本相同,藏传佛教也把这一地区视为自己的领域。清代,西藏有不少著名活佛转生于云南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地区。
从前每到藏民朝拜鸡足山的季节,藏民首先要到丽江“香格里牟波”神山“借”噶玛巴活佛(大宝法王)留在此山的钥匙。藏民一路化缘朝山到此,也会受到丽江民众的热情欢迎,以酥油茶、耙耙等食品招待他。
然而,因为历史、地理、人文和政治上的差异,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特别是在纳西族和普米族等其他民族的藏传佛教,在寺院制度和生活方式上,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