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高黎贡山,平均海拔约米。人体在海拔米的地方就会头痛、气短、胸闷、浑身乏力,何况许多地方都在米以上。年的中国远征军遇到一个困境,不得不翻越这座高山,更没想到的是还要进行一场惨烈的战争。
远征军将士整装待发年抗战局势日趋明朗,蒋介石制定了反攻计划。由两个集团军分别从滇缅公路南北两方进击。向北攻占腾冲,在南方攻占松山地区,然后由南向北,向滇缅公路方向包围夹击日军,占领滇西战略重镇——龙陵。
北面攻占腾冲的部队由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负责。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远征军决定翻越高黎贡山,以最近的距离直达腾冲。
战前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委托美军顾问团参谋长弗兰克·多尔全面拍摄滇西地区航空图片。美国人这方面的技术的确厉害,航空图比当时国民党政府测绘的地图准多了。卫立煌在航空照片上看到一条似路非路的模糊痕迹,这在以前绘制的十万分之一和五万分之一的高比例军事地图上,都没有标出。
远征军旧照于是他命令情报部门,立即侦察是否有这条路。侦察兵听当地老年人讲,早年间的确是有一条小路,因为过于陡峭难行,一般马帮都不走这条路。卫立煌又指示,向敌后特种分队和少数民族游击队探询,在这一带有无日军重兵。回答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偶有小股日军巡逻。
卫立煌当即制定了作战计划:第五十四军沿平常的道路,攻克日军北部重要据点北斋公房,再挥师向南,围攻腾冲;第五十三军走这条不为人知的古道,直扑腾冲;五十四、五十三两军,一明一暗,南北夹击。
远征军收复腾冲然而日军似乎有所察觉,远征军前进的各个方向,都遇到日军的迎面阻挡,特别是在灰坡,这个翻越高黎贡山必须经过的地方,布置了重兵把守。
远征军连夜发起攻击。日军在山顶上修的工事非常坚固,远征军士兵奋不顾身地往上冲,一个个倒在日军的重机枪阵地前。远征军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后面的部队就在尸体上架起了机枪,压制日军的火力。
战争的困难只是这次翻越高黎贡山困难中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难题是高黎贡山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五月的高黎贡山进入了雨季,山顶彻骨的寒冷,让活着的远征军士兵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
远征军的一名团长陶达纲回忆起在他面前死去的两个士兵:“6月1日这一天,天气阴雨,高黎贡山上很冷。担架兵抬了两个兵来团部,是冷倒的,不能动了。摸他们的双手和头额两颊,都是冰冷的,他们双眼睁得大大的,还在不断转动。等卫生兵端了热汤去喂他们,已经喝不下去了。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
山地行军,后勤供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美国的一个联络军官在攻克日军据点,冲进他们指挥部的食堂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日军吃人肉:准备好的不同阶段的尸体像堆柴一样在地上堆着,有一些尸体的部分位置被剥了皮,有几人仅剩下了骨架。
如今的腾冲仍可见到当年远征军留下的痕后勤很有保障的日军尚且如此,更别说本身后勤保障很差的远征军了。不过好在他们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当地组织了3万余老百姓——从八九岁的小孩,十多岁的少年,到妇女,再到年过半百甚至更大的老人。
当时男的是背六十斤,女的是背四十斤粮食。一个人每天只有一斤米的口粮。而且又没有锅灶,不能煮着吃,只能生吃。渴了就喝路边的泥水。就这样又冷又饿外加潮湿,许多运粮的百姓出去就没回来。
战后,美军顾问弗兰克·多尔感慨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毅力和韧性的人民,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山区行动,身躯瘦弱甚至营养不良、恶劣的气候、缺氧、日本人的炮火都没能阻挡他们的步伐。
中国远征军和当地人民为了打赢那场战争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正是这种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刻坚持了下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