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永远跪在中国的四个日军雕像!日方强烈要求将其拆除,结果我国提出了三个条件,让日方哑口无言,最终只能默默选择放弃。
那么,这四个日军雕像位于何处?我国又是用什么条件吓退日本的?
抗日战争中后期,战场局势逐渐稳定,我国开辟了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等后勤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寇的全面封锁。
而日军自然不可能让我国得到国际援助,于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向东南亚发动大规模入侵,切断了滇缅公路,并极大影响了驼峰航线的运输。
年初,日军开始向云南猛攻,5月10日,日军占领了当地重镇腾冲县城。
进入县城后,只要是有意反抗的城内平民,不管手上有没有持枪,残忍的日寇不顾国际公约,不仅公然进行屠杀,还强迫其为自己修筑工事。
就这样,日寇将县城城墙用周边山石和糯米砌好,高厚分别为8米和6米,十分坚固,经过实战测试,能有效抵御炮弹的轰击,更不用说子弹了。
不仅如此,日军还在腾冲县城周边高黎贡山头修筑了大量碉堡,城内民居经过改建也成了他们的藏兵洞,中国军队想要攻下这座城池,必须花费巨大的代价。
此时驻守在腾冲县城及其周边的是日军第56师团,该师团以原精锐第1师团部分主力为根基,抽调国内新兵组成,属于常设师团,并且由于长期在东南亚作战,又有着“丛林战之王”的美誉。
这支部队也确实不愧精锐之名,其下属的五个联队各一部驻守分别驻守在腾冲县城、高黎贡山碉堡群一带,形成掎角之势,易守难攻。
而腾冲地处云南中西部,左面紧挨着邻国缅甸,右面即是地势险恶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如果任由日军占据这块突出部,中国远征军势必将进退两难。
因此,尽管明知强攻会付出巨大代价,不过为了重新开辟国际通道,缓解国内抗日压力,中国驻印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名将卫立煌的指挥下,还是决定发起腾冲战役。
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下属5个师在誓师完毕之后,随即乘坐简陋的木船竹筏,强行渡过汹涌的怒江,向腾冲地区攻去。
在高黎贡山区进攻战中,由于远征军是从下往上仰攻,加上日军刁钻地将机枪架在隐蔽的树上,将士们遭受了很大伤亡。
其中第师团作为先锋团,在第一次进攻大塘子地区时即伤亡一半,然而他们没有退缩,又继续发起了两次猛攻,最终在团部军官大部分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拿下此地。
而其他地区远征军将士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师团承接了突袭任务之后,不顾饥饿和寒冷,向桥头地区急袭猛攻,配合大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
最终,我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死战,拿下了日军经营多年的高黎贡山区,眼前即是腾冲县城。
年7月27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聚集在腾冲县城,准备围剿困守城池的日军第56师团余部,即日军第联队。
8月3日,远征军发起了全面进攻,近5个师的兵力分批猛攻由山石和糯米黏合而成的坚固城墙,大量战士还没冲到墙边,即被日军机枪扫射倒地。
按理来说,以一般军队的战斗素质,遭受如此巨大伤亡后应该撤退另寻机会才是,但这批军队可不一般,他们是名震盟军的中国远征军。
当天晚上,战士们通过肉身爆破的方式,终于炸开了腾冲西南角城墙,随后向内猛攻,成功打开了局面。
不过守城部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是有着“丛林战之王”美誉的日军精锐,其联队在藏重康美大佐指挥下,于深夜发动了“万岁冲锋”,迫使远征军退出城墙。
此后的半个多月里,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白天远征军用肉身炸毁了城墙,夜晚日军就发起万岁冲锋,利用白刃战逼退我军。
在拉锯战中,日军指挥官藏重康美大佐及以下僚属32人被炸死,远征军团2营为了掩护部队入内,在城头肉搏战中全员壮烈牺牲。
总共经过四次大型全面进攻,远征军才终于拿下了腾冲城墙,不过这也只是胜利的第一步,因为接下来就是同样惨烈的巷战。
日军利用此前修筑的工事顽强抵抗,远征军战士们防不胜防,一个本来不可能藏人的水缸,都有可能冒出来一个日寇,手持手榴弹和战士同归于尽。
打到9月11日,日军弹药全部用光,最先支撑不住,随后开始销毁武器文件,准备为天皇尽忠最后一次。
三天后,当远征军完全占领腾冲县城后,竟然只发现了20多名个身受重伤的日军官兵,全部多人要么已经战死,要么已经切腹自尽。
远征军将士的情况也十分惨烈,全军近人牺牲、1万多人受伤,此外还有无数自发到前线支援的当地民工,伤亡人数无法统计。
而腾冲战役也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远征军以顽强精神攻坚收复的第一个县城,同时为了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和民众,国民政府元老李根源提议修筑一座烈士陵园。
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和修建,远征军烈士陵园最终于年7月7日建成,全园占地5万多平米,被命名为“国殇墓园”。
不过整个园区最引人瞩目的部分,还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倭冢”。在多块烈士冢的大门左侧,不仅立有4个日军的井口状小坟,还有4座日军跪立石像!
而这4个日本人,正是在腾冲战役中被中国远征军生俘的4个日本军官,他们的石像双手被绳子绑住,垂头丧气,面向远征军陵墓跪立。
最杀人诛心的是,这4个石像跪于远征军陵墓大门左侧,表示他们只配向中国军人下跪,而且只能在一旁下跪,为牺牲的远征军将士陪祭!
这些雕像位于云南腾冲县城的“国殇墓园”,原来,这里埋葬着多名中国远征军烈士,而墓园大门左侧有一座不起眼的日军小坟,坟前有4个面向远征军烈士跪立的日军军官石像,旁边石碑上用黑色墨水写着“倭冢”二字。
这是我国为纪念在腾冲战役中,不幸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和被日军屠戮的民众,于是修筑了这座国殇墓园和倭冢,将侵华日军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到了年,我国更是将其列为了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进行了多次修缮,最终使其成为了西南当地著名的爱国景点。
我们都知道,日本自二战结束后,就妄图抹去侵华历史,不仅肆意篡改教科书,甚至还将战犯送去靖国神社,让人前去参拜。
而跪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前的4个日军军官石像,是当之无愧的日寇侵华铁证,日本方面怎么可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于是向我国多次强烈抗议。
在他们看来,日军代表日本的国体和尊严,这4个跪在中国烈士前的4个日军军官石像,明显有损他们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必须予以拆除,同时还得奉还日军骸骨。
我国自然不可能听信日方的鬼话,外交人员经过深思熟虑,向日方斩钉截铁地回复了一句话: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我国随时可以完成日方提出的要求!
首先第一个条件,是日方必须拆除国内所有供奉战犯的神社,尤其是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同时官方和民间停止参拜和祭奠战犯。
其次第二个条件,是日本官方不再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其他相关书籍,同时必须还原真实的侵华历史,向民众承认曾经犯下的罪行。
最后第三个条件,是日方必须向腾冲人民诚恳道歉,为表示诚意,还需派出全权代表到腾冲国殇墓园,向全体烈士致歉。
可以说,这三个条件十分简单,日方其实不用花费多少资源就能完成,特别是第三个条件,只需要一句诚恳的道歉即可,动动嘴皮的事。
不过在我国提出三个条件后,日方却罕见地沉默了,他们是不知道条件很简单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出于野心和其他目的,最终哑口无言。
不仅如此,日方见一计不成,于是又心生一计,其国内财阀三菱重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斥资10亿,向腾冲提出修建一条汽车生产线,妄图用重金修改民族记忆。
然而,腾冲人民严词拒绝了日方的提议,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日寇在当地犯下的累累罪行,1.4万多平民遇害,无数房屋、粮食、牲畜被毁坏,当时几乎家家戴孝。
直到现在,腾冲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给日本人提供食宿!
而4座日军军官石像,也永远跪立在国殇墓园前,似乎在为当年恶行赎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