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岐村,《腾冲县地名志》记载:“清代新修一条岔路经此通往盈江县。故名。”《新岐志》记,因村“四周山峦起伏、群峰拱卫,有‘凤鸣岐山’之兆”而得名。新岐社区隶属于腾冲市中和镇,位于中和镇西部,距腾冲县城30千米,辖大寨子、坡岭子、黑心洼、秧田坡、土坎地、谢家河等12个村民小组户人,世居姓氏为段、闫二姓。

新岐村是腾密古道南线在腾冲的最后一站,有厚重的生态文化、古道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据《新岐志》记述,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年),阳春时节,山花绽放,景致美不胜收。居住在缅箐荆竹寨的段执、闫三重、闫三省,三人是血亲表弟兄,年龄相差不大,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长大成人,关系甚为亲密。一天,他们游山狩猎至长坡山,发现一群神奇美丽的梅花鹿,欢快地向西部山岭方向奔跑,他们满心欢喜地追至练房山腰,越过河流,攀越群山,披荆斩棘,紧追不舍,沿冒盔山巅追至大平头,再沿石岩头直下龙塘坡,上至扑锅垴顶峰。突然,神秘鹿群隐无踪影。三人急切地寻觅鹿群,停步向东瞭望,眼前的山川万花如海,美丽的景致把三人陶醉了,段执是腾越有名的堪舆先生,举目四望,细致观察,见此地群峰环绕,布局紧似罗城,山川秀美灵气,来脉绵绵起伏,土地宽阔而肥沃。他们认定此地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将来必有发达之相。三人议定后,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年)阴历十月十日由中和(旧称“缅箐”)荆竹寨(时称“明新邑”)携家带口,一同迁居新岐开基立业。自此,闫、段二姓在此地繁衍生息。

由于该村有多年的历史,融合了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生态文化、古道文化、农耕文化,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被中国生态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年被评为“保山市文明村”,年被保山市委、市政府评为“AAAA级美丽乡村”;同年,被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云南省卫生村”,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来到新岐,村前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牌坊,石牌坊的左上方是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年)的魁阁。魁阁由本村木匠闫国英设计建盖,高约10米,砖木结构,两层楼,四周砖墙,六角飞檐,楼顶部装嵌宝鼎,青色简瓦,木制亭阁,雕梁画栋,红潻木柱,横梁头有龙头斗拱,阁台石板镶砌,环形相通,四周石雕花板护栏。登阁远眺,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盈水,处在众水交汇处的魁阁,宝峰突起,山光水色,万山朝拜,村落田畴尽收眼底。

进入群山环抱、南北坐向的村庄,民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房屋高低错落,白墙灰瓦,青砖围墙,建筑主次分明,光照充足,风貌统一。村内道路硬化,所有通道全部用火山石铺筑而成,道路呈网状分布,街巷宽窄有致,小径曲折通幽;村落格局、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形成了古朴、独特的自然村落风貌。据《新岐志》介绍,新岐最初的民居是以木杈为柱,杈上架横木为梁,梁上捆细圆木为椽,山柏草盖房。房屋四周用篱笆树枝做围栏,柱桩上打孔架设横木做楼楞,楼楞上铺木板或篱笆。为防野兽毒蛇侵袭,人居楼上,牲畜养在楼下。到了清朝中叶,村民才开始伐木建房,所建房屋为木结构三架或五架小四合院平房,木材选用梳子栗、酸板栗、黄心木、黑心木等优质树种,削去白标,采用虫蚁难蛀的硬心,柱子和房料砍成方形,在水塘里浸泡二至三年,竖柱多在夜间,檐柱高八九尺,以木板装围,屋顶有的盖瓦,有的盖茅草不等;因房屋低矮,室内光线昏暗,通风采光较差,用篱笆做围墙。新中国成立后,住宅形式发生变化,小四合院逐步减少,三房一照壁增多。为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房屋高度有所增加,逐步以五、七架楼房为主,中柱高多升至二丈四尺至二丈六尺(即七至八米不等),为了防火保暖及安全,以土基做围墙。至年,新岐原有住草房的农户都换成了瓦房,新岐人结束了住草房的历史。进入20世纪后,新岐人所建房屋多是古朴雅致的两层木楼,卯榫严丝合缝,精雕细琢。部分村民对原有住房进行改造,增设阳台,装置天花板及玻璃窗户;庭院用火山石铺地,干净整洁。通过几次改造提升的住宅,已形成了现代传统建筑群落。而村内仍保留了部分带有明显传统建筑痕迹的房屋,如:魁星阁、土主庙、段氏宗祠、下支闫氏宗祠、上支闫氏宗祠、月老殿、财神殿、玉皇殿和冒盔仙山等。顺口溜说:“新岐是个好地方,一年四季好风光,走的是康庄道,住的是新楼房。”

在带有历史韵味的村落中穿行,无意间走进了环湖通道。沿着环湖通道来到一泓碧水的岐灵湖畔,眼前豁然开朗。宛如翠玉的岐灵湖,坐落在群峰之间,山映湖中,水天一色,湖面青雾缥缈,日出轮波,波光粼粼,犹如仙境。岐灵湖占地亩,湖面约亩,湖边种植了桃树、梨树、睡莲、樱花、茶花、海棠等,绿树红花倒映水中,四季花开不败,千姿百态惹人爱。传说,很久以前,新岐坝子是一个湖,湖边全是原始森林,湖里住着一个凶残的怪兽,怪兽时常出没践踏庄稼,吞食牲畜,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村民无奈,写奏章向天庭求救,祈求惩治怪兽。玉帝看到奏章后,派遣一位天神到湖旁查看。天神来到湖畔,目睹了怪兽撕咬人畜的惨景,速将实情奏明玉帝。玉帝急派天神带领天兵天将下凡降妖除魔,将怪兽压在湖边的一块大青石下。为让怪兽永无翻身之日,天神临走,伸手在大青石上点刻了“岐灵湖”三个大字,作为镇湖降魔的宝物。沿着环湖通道静静地走到湖的源头,山坡上潺潺流淌的溪流,带着野草的芳香,汇集在一起,欢快地向岐灵湖奔来。溪流边,石磨房、水碾房、懒碓、水车依次映入眼帘,勾起童年的记忆;小桥流水,水车转动,如同走进童话的世界,游子的乡愁也被结结实实地锁在了这里。湖岸上,村夫寨妇颇有闲情逸致地对唱山歌,歌声悠扬,一派欢乐的景象。

《腾越厅志》记载:“冒盔山下有飞龙洞,有人见飞龙从洞中飞出,因而得名‘飞龙洞’。”在万山丛中,海拔米的冒盔山,地势高耸巍峨,雄盔凸起。传说,清朝康熙末年,一日清晨,闫、段二姓祖人远眺冒盔山,峰巅霞光万道,喷薄四射,祥云涌现,5条金龙缠绕,吞云吐雾,群龙戏珠。乾隆初年,闫、段二姓同心协力,在冒盔山搭建木架茅屋,供奉上界天神。天神有求必应,庇佑新岐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六畜兴旺,朝拜香客不断,香火旺盛。后来,庙宇多次毁于山火、兵戈,经若干次改扩修缮,雄伟辉煌,鬼斧神工,飞檐斗拱,殿宇高拂云天。站在山顶上眺望,似幻似空,犹如天庭阁楼,令人遐想神往。放眼东望,高黎贡山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纵目西方,但见森林似涛,百花垴万花如海,暗送阵阵幽香;遥看南方,梁河、盈江清晰可见,田畦中油菜金黄,麦苗吐翠,一派田园风光;回首北观,打鹰山、大小笼苁山等火山并列比肩,遥相呼应;山坡上牛羊撒欢,尽情地啃食青草。云雾缭绕,青松苍翠,山茶遍野,令人遐思神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