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ilence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到腾冲去

重走史迪威公路

那个时候,我们的腾冲之行主要是自然风光之路:在冬日温暖的阳光和盛开的樱花下泡温泉,在古意盎然的镇子大院旁爬特别的火山,徒步到高黎贡山深处看云杉和银杏,感受这个极边小城的温柔和闲适。腾冲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如果第一次去腾冲,没有什么计划和想法,可以先体验自然风光之路。

今年夏天再去腾冲,我们准备走一条人文历史之路,去看看史迪威公路。

这是一条“被遗忘的公路”,好像没有什么“网红点”和“话题点”,看上去也不那么时尚,不那么像一条旅行路线,那可能是你没有那么了解它。如果你稍微懂一点这条公路背后的故事,你会觉得它又刚又酷又迷人。

这是二战时期一个美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在中国西南开创的一条线路,这趟旅程漫长而艰苦,之后这条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那个年代的人没有旅行,可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路上。

对近现代史和战争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史迪威公路:这是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始自印度东北部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横跨印度、缅甸、中国,全长多公里,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

它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

如今在腾冲,史迪威公路南线和北线依然是比较小众的追溯历史记忆之路和人文旅行之路,一些人到云南保山去,到腾冲、瑞丽去,租一台越野车,就是为了自驾重走这条公路,去实地体验和感受这条西南抗战公路的地理和人文意义。

我们今天来做做行前功课吧,关于史迪威公路,你应该知道的八个小故事。

1

为什么要修史迪威公路

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切断了陇海线、粤汉铁路等中国对外交通干线后,占领广西、越南,切断了滇越铁路。苏联与日本媾和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后,苏联主动切断从西伯利亚运输援华物资的西北运输线。到年,中国抗战赖以生存的外援线仅剩下一条滇缅公路。

但日军继续对滇缅公路进行了无数次狂轰滥炸,为保证中国抗战外援线的正常运转,中国国民政府于年2月组建了中印公路勘测队,8月份又组建了以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为首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以便保卫滇缅公路,保证援华物资的运输。

年2,中英代表在新德里确定了中印公路的走向——从滇缅公路上的龙陵,经过腾冲,连接缅甸密支那。年3月,中印公路的勘测工作从腾冲正式开始,12月中印公路在印度雷多破土动工。因地势险阻、气候及气象条件多变且不利,工程量也极其浩大,加之日军的封锁、破坏,该公路至年1月才建成通车,蒋介石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2

史迪威将军

约瑟夫·史迪威(年—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人,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在反攻缅北及修筑中印公路中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年奉召回国,年病故。

年10月,史迪威将军发布命令,中国驻印军开赴野人山,工程部队和上万名饱受战争磨难的民工组成了新的筑路大军,他们一边反攻一边筑路,把公路一步步推向缅甸密支那、推向中国。与此同时,驻守在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也兵分四路渡过怒江,向高黎贡山和松山发起猛烈的攻击,打响了交通运输线之战。

所以史迪威公路是中美盟军和中国民众浴血奋战,共同铸造出的血肉丰碑。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之际,中国最高当局——国民政府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在公路的抉择、运筹及指挥方面起的重大作用和付出的卓越贡献,将中印公路正式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3

史迪威公路VS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是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中国为防传统交通线被切断而修的道路。它在年12月开工,年8月通车,从云南昆明到缅甸腊戍,最终通过铁路与仰光港相连。既能进口中国所需的武器弹药,又可出口欧美急需的各种资源。

滇西20万民工在没有任何机械和报酬的情况下,仅用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长公里的滇缅公路的修筑任务,其中在高山峡谷中新筑公路公里,穿越了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和怒江、澜沧江两个峡谷,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此后三年,滇缅公路成为抗日战争的生命线。

这条大动脉因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大部分地方而被切断了,才有了年开始修建的史迪威公路。可以这样讲,先有滇缅公路,再有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公路有一段,与滇缅公路是重合的。

史迪威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之后盟国在亚洲战场开辟的又一条反击日军的战略大通道,它与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命运紧密相关,是战争条件下抢修的国际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军民创造的交通奇迹。

4

史迪威公路还在吗?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其中印度境内部分的路况尤其差。从雷多开始延伸23公里,由于严重滑坡,再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段公路已经不能通过任何车辆了。剩下一直延伸到印缅边境的大约36公里路段,出于行政和安全考虑一直在关闭之中。

但是史迪威公路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中印缅三国,中印两国曾先后数次倡议重修。中国政府尤其是云南省地方政府不断积极推动,不仅修建了更为笔直宽阔的昆明至大理、保山、腾冲的高速公路,缩短原有路线长度,而且还于年至年4月主动帮助缅甸重建了腾密公路,解决了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

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重开史迪威公路,可以把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新兴生产基地与印度及南亚其他国家的广大市场连接起来。

5

“24拐”并不在史迪威公路上

如今找史迪威公路的资料,还有很多将“24拐”图片和史迪威公路放在一起的信息。这是谬误,“24拐”不在云南,不在滇缅公路,而是在贵州。

谬误来源于一张摄影照片:一支车队正在缓慢地艰难攀爬着曲曲拐拐的史迪威高山公路,20多个度的拐弯叠加着升到山顶,构成了一个世界公路奇观。这幅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还在于全景般地展现了这条抗日战争的国际大通道,很早就被中外报刊刊登,使“24拐”成了著名的“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或“利多公路”的标志。

到年,一个认真细心执着的中国二战历史研究者发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声称多方寻找“24拐”照片的地点,竟然遍寻不得。过程很曲折,寻找很艰难,后来在贵州省晴隆县近郊找到了。

如果再有给你讲史迪威公路时用“24拐”的照片,告诉他:在贵州。

6

史迪威公路博物馆

腾冲为一条公路建了一个博物馆:史迪威公路博物馆。在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侧,是腾冲博物馆主题街区建成的第一个博物馆,馆内以腾冲收藏家周世才先生多年收藏的抗战车辆等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馆内有二战重器道奇汽车,戴安澜将军乘坐的威利斯吉普,修路的各种工具,大小共五千多件。周世才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宝贝寻之不易,是史迪威公路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目前,史迪威公路博物馆已经基本布置完成,不久将对公众开放。以后到腾冲去,可以有抗战主题博物馆游览路线:史迪威公路博物馆——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7

自驾穿越史迪威公路

(腾冲-保山段)路书

这条路上,最著名的莫过于云南保山和腾冲之间的高黎贡山段了。

史迪威公路国内保山到腾冲段,使用导航即可,大概距离公里,大部分为山土路,没有难度,底盘高点的车都可以通过,比较颠,该路段会横穿高黎贡山脉,翻过高黎贡山,就到达腾冲。

导航关键位置

保山(出发)

G

道街村

大蒿坪

赵营村

新红

腾冲(到达)

8

不要忘记惠通桥和高黎贡山

惠通桥也叫抗战生命桥,如果自驾从保山去松山,可以在怒江边停下来看看在抗战时如咽喉般重要的惠通桥。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日军占领松山后,中国守军将桥炸断,并沿江布防与日军对峙。年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大反攻,抢修后的惠通桥成为远征军的生命补给线,为将日寇驱出中国国境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在离惠通桥米处另建了红旗桥,惠通桥被废弃。红旗桥到松山的这段路还有一些滇缅公路的旧貌,有兴趣可以走走。除了惠通桥外,另外还保持着滇缅公路旧貌的就是畹町通往缅甸的旧桥了。

越过怒江前往腾冲,眼前的便是高黎贡山,永昌古道在这里被分成三条腾越古道。第一条始于西汉,是最早的一条,过怒江勐古渡上高黎贡山过北斋公房古道(北道);第二条为过怒江双虹桥上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古道(中道);第三条为过怒江惠仁桥上高黎贡山过天池古道(南道),这条古道因诸葛亮南征永昌即在东汉末或三国初形成的。

曾经从腾越古道和史迪威公路翻越高黎贡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在贡山峡谷里的怒江和龙川江已建有多座大桥,特别是年五一通车的龙江特大桥,让天堑变为通途,其跨径米,超过湖南矮寨大桥成为世界第一长峡谷大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