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8日)是
第23个记者节,
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今天和平常一样,
记者们扛着摄像机、
拿上电池、脚架、灯光……
装着话筒、笔记本,
整理行装,
出发!
不久前,条码君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同事,记录下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状态,也请他们讲述了自己的从业心路历程。
一位新记者眼里的职业吸引力
马莹是都市频道的一位新记者,入职1年多。
马莹从小看着都市条形码长大的,小时候每天放学最大的愿望就是边看节目边吃饭,电视看迷了,也想成为电视人。长大之后得偿所愿,现在感受着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和事儿,她说这是记者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马莹:“因为时间限制,我要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个人,一件事,这种职业体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这天,马莹来到永兴路社区拍摄“云南好人”专题片,一位曾经身患疾病又康复的老人刘啟云是今天的“主角”。记录她的日常生活,观察她与社区小伙伴们成立的“永兴帮帮团”,发挥余热,共建社区家园,定期打扫卫生,为邻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通过相处马莹发现,刘阿姨性格特别开朗,人很积极向上,采访她的日子里,自己也被感染到了,每天都是乐呵呵的,遇到困难就会想,像她们这样,不管什么总能克服。
马莹:“这就是我在职业里能够获得的能量之一吧。”
在社区,都市频道出镜记者汪丹走得更深入。
从年11月开始,都市频道联合公益品牌“蓝马甲”开展了一项数字化助老服务项目,主要功能就是带领一批老人学用智能手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汪丹成为这个项目的专职记者之一,直接嵌入到项目当中开展教学帮扶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汪丹:“前几年,我一直在走街串巷地采访,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为大家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
在参与活动过程当中,汪丹也体会到了变化。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汪丹:“开展活动的最初,我都是手把手教老人怎么用智能手机,对我来说有点不太适应这种慢节奏,但是慢慢的,我理解了,这和采访、报道一样,都属于记者的责任。”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部主编郝雩帆:“我们有一句口号,叫‘新闻为人民服务’,这项公益活动就是这个口号的实际体现。记者这个职业,能够及时了解百姓需要什么,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开始,是年轻人手把手教学,通过不断教学实践,项目成功地培育了一批学习骨干,成为了“银龄讲师”,让同龄人教同龄人学会操作智能手机,也使得项目的扩张效应得到了最大化呈现。
“数字生活进社区”以深入社区的线下活动为主,已经开展了近场线下活动及15场线上直播,累计参与人数近万人次,活动范围也从昆明市区延伸到周边县、区,走进了30多个社区,惠及更广泛人群。
成长的道路必须磨炼自己
记者都是在岗位、工作中
不断历练、成长的。
从实习小白到独立单飞,
从策划、外出采访、报道,
到回办公室写稿、编辑、
后期制作、等待审核……
每一步都必须磨炼自我。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舒珊:“今年是我成为一名记者的第5年。5年来,我走遍昆明的大街小巷,也走过云南很多地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聆听了无数个故事,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多面性。”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王正民:“14年的记者生涯,我经历了地震、火灾、高考等等各样事件,如今,我依然对记者这个职业保有热情,应该源于热爱吧!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这次条码君还采访了“躲在镜头后面”的摄像记者郭威,请他聊了聊从业10年的记者经历。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郭威:“我是一个记录者,但是面对我拍摄过的触动人心的场景,很多时候,我难以控制情感,所以工作之余,我寻找健身、绘画这些途径释放和解压。”
郭威说,一开始工作时候确实压力非常大,不同的事件遭遇,让他难以顺利消化,但是慢慢地,他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记录,其实也是参与者,是历史事件的其中一员,采访过的人和事,会逐步累积成自己的人生体验。为了应对每天强度较大的工作,他有计划地开展健身训练,成功减重几十公斤,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了帅气的“肌肉男”。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郭威:“健身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记者这个工作就是看似自由,实则不然。我曾经和钟丹立到乡村山头采访,有时爬山路都需要两三个小时,到目的地后,立即拿出随身带的设备进入拍摄采访,没有好的体力是支撑不了的。
另外,他还学习绘画,因为既疏导情绪,也能提高业务水平。他说,现场情况瞬息万变,不可能给拍摄者很多时间寻找最优角度。需要拍摄者精准得当,因此要提高构图、拍摄技巧,这些通过不断绘画、学习才能达到。
吃苦只是基本功
另外,条码君还要预告一下,目前都市频道专题部正在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盛世花开》专题节目。同事们在艰苦的拍摄过程当中,也记录下了一些日常。
他们为了拍到云南的奇花美景,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往高黎贡山深处,维西南极洛等环境艰险的野外地区进行拍摄,他们的汗水也挥洒在云南的山川溪谷之间。
致敬我们的同事
去年1月22日,
在昆明一起持刀劫持人质事件中,
一位蓝衣女记者
依照警方现场安排部署,
负责协助分散歹徒注意力。
当时,嫌犯向警方提出要与手持记者证的女记者对话,否则将伤害人质。昆明警方迅速联系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部,希望给予支援。接到指令后,当时在现场的一位女记者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她镇定地按照嫌犯要求喝水、出示记者证、拿设备录像……为特警成功处置争取了时间。
据初步统计,
截至年1月25日,
微博端“昆明女记者”等相关话题
阅读量12亿,
引发8万次讨论。
这位蓝衣女记者是条码君同事,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赵悦希。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赵悦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新闻人。在记者岗位上,我也一定会认真工作,肩负好记者的职责,牢记新闻为人民服务。”
最近,赵悦希入选
年第一批“云南好人”推荐评议活动。
记者说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舒珊:“记者这份职业,没有外人看到的鲜亮耀眼,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用我们干净的眼睛,用我们得心应手的文笔,呈现世间的美好与困苦。”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宗枸宇:“敬每一次乐此不疲的出发,敬每一幕直抵人心的报道,敬每一个白发不休的理想。”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马莹:“的确,记者这份职业能够让我们到达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同样也肩负着不寻常的责任与使命。”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董书蓉:“放眼望去,身处彩云之南,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手拿话筒,还有很多云岭大地的故事没有述说。记着自己的使命,沉下去,好好做新闻,让新闻‘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足以。”
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马宁:“今年11月4号晚9点多,一位我们曾经帮助过的采访对象来电,说她隔壁小区居民遇到了麻烦,阿姨说:‘小马,实在不好意思打搅你,但是我跟他们说啊,有困难找你们最有用最负责啦!’我说:‘我要谢谢您,阿姨,有困难时最先想到我们!’我想尽最大的努力,配得上老百姓对记者的信任!”
上图为疫情初期,记者马宁和付京,准备医院的负压病房采访↑
上图为新媒体记者跋山涉水采访乡村振兴,报道茶山变化↑
因为时间有限,条码君很遗憾没有来得及采访到更多同事甚至同行。大家总是忙碌在采访编辑等各项工作当中,有人说,这只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努力去做。
第23个记者节,
记者依然在忙碌中
我们深知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永远印刻在
忠诚、使命、奉献的
职业底色之上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光芒
我们以此职业为荣,
照亮他人,
继续携手前行!
记者:董桂英、胡华
视频制作:王海生
摄像:郭威王杰
审核:顾斌
都市频道融媒体事业部、新闻部、专题部、项目部联合策划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