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李贵平文/图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时期,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直到近代社会农业尚未机械化之前,马几乎包办了农村的一切繁重工作。可以说,马儿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人类进入畜牧时代后,开始用牛、羊、驴、骡、象、骆驼、马等驮运物品,也就是扮演驮畜的角色。

当然,马儿登上历史舞台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是车,是马车。

《古史考》说:“黄帝作车,任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说明车的出现可能比牛、马的出现要早。车的出现要求道路平直,还不能太窄。《诗经·谷风之什·大东》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说中原地区的路况不差。难怪以前秦始皇修建了遍布秦岭以北的通衢驿道网。

横断山脉,处处是悬崖峭壁、激流险滩,车道并不是想扩展就扩展、想拓宽就拓宽的,马儿也就不可能像在草原上那样一路狂奔。于是,马车和骑兵来到横断山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中原王朝的骁雄骑士再能打,但没有通衢大道也经常很被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唐帝国南攻南诏国,那没吃到什么好果子,马不给力。

司马相如开辟西南夷后,马儿除了帮军队杀点人,还摇身一变,抖擞鬃毛,变成了驮畜,成了运输工作者。

驮畜形成的运输大军中,马的驮运能力是最强的。

古代南丝之路,由于路段和地形不同,使用了不同的马匹来作驮畜。

唐宋时用得较多的是河曲马。河曲马既用在茶马古道也用在更早的南方丝绸之路。河曲马主要来自四川若尔盖、红原等地,它们体高强壮,马蹄儿圆大有力,能够涉水渡河,行走在高山悬崖和水沼低洼之地。

再就是建昌马,建昌马主要产自西昌、冕宁、会理等地,这种马体格强健,吃苦耐劳,咬咬牙能驮负来斤,驮物越山,履险如夷。它们熟练地前进、停止、倒退、转弯、爬坡,就像痴爱你的姑娘那般听话儿。

西昌地区出产一种矮马。西昌矮马看上去是个萌宝宝,高约一米,小不丁点儿。毛皮油光水滑,性格温顺。若搁家里,它憨厚可爱的模样会让孩子们天天抱着睡觉。

云南马,也就是滇马,该出场了。

穿越横断山尤其是沙鲁里山、怒山和高黎贡山时,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滇马。滇马同样矮小、体健,善负重、能远行,适合在崎岖山道长途驮运,是个好劳模。

早在三国时期,滇马就撒腿儿跑进史书。《华阳国志·南中志》说:“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诸葛亮从成都南征蛮夷,就动用了滇马。《蛮书》云:“马出越赕山东面一带……尾高,尤善驰骤,日行数百里……腾冲及申赕亦出马,次赕,滇池尤佳。”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

大理的滇马分布很广,它以云南为辐射中心,西南至缅甸,东北抵湖北建始的高坪,东南一直到广西柳城巨猿洞等,都有滇马的踪影。

唐代僧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唐中宗时期,来自四川的糖、布、线、粉丝等生活日用品被运输出去,来自云南大理、丽江、腾冲及周边地区的皮毛、藏金、藏红花、麝香、贝母、鹿茸、虫草等又随这条路来到四川,大多靠的是滇马,滇马的数量几乎占三成以上,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驮畜大军。

据说当年吴三桂意图造反时,还运送过大批滇马入京,迷惑康熙皇帝(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