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天空最大的“鸟”,虽然外壳是由精密的金属材质制成,但十分脆弱,飞行时需要考虑各种天气和人为因素。
遇上恶劣的天气,比爬在摩天大楼上擦玻璃的蜘蛛人还危险。从来没有听说,有哪架飞机敢顶着恶劣天气飞行。
但在人类历史上,迫于战争的需要,真有一批飞行员冒着不稳定的高原气流,强行穿越敌人的空中封锁。三年时间里,不惜以损失架运输机、牺牲名飞行员的代价,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九十年代,昆明的郊野公园里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写道:
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这里的“铅谷”就是二战时期著名的驼峰航线,也是人类航空史的死亡航线。
驼峰航线的起源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仅用一年半的时间,攻占华北、华南、华中等地区。也不知道现在的抗日神剧的编导有没有读过小学三年级,把日军刻画成猪一般的存在。
其实,侵华日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输德国纳粹。日军的进攻速度更是令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二战的格局是这样,德国的势力遍及欧洲和非洲,日本的势力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中国是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更是能否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
当时的中国战场十分严峻,日本把重心放在沿海港口。目的只有一个,港口是一切物资的进出口。
虽说战争是烧钱的游戏,说到底拼得是物资。光有钱,买不来粮草弹药也无济于事。日军把能占的都给占了,不能占的也在海上进行封锁。国民军无法从海上运输物资,只能依靠西南边陲的滇缅公路进口物资。
很快日军发现滇缅公路的存在,并在年,对缅甸进行大规模攻击。中国远征军与英军联合拼死守护,最终也没能把滇缅公路抢下来。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后,中国战场失去最后的物资生命线。
一时间,国民军陷入被动的局面,很难维持下去。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假如此时不向东方战场提供帮助,让日本得逞的话,反法西斯阵营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他们开始商讨对东方战场的援助。
年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促使援助计划的加快兑现。罗斯福来到欧洲对英军总参谋长说: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我认为使滇缅公路畅通比守住新加坡更为重要。
丘吉尔也意识到该问题,发电报至缅甸英军总指挥说:缅甸以及中国是东方战场最重要的环节。
年春末夏初,反法西斯同盟决定开辟一条新的飞行航线——“驼峰”航线。但是经过各方专家的论述,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驼峰航线难度在哪
驼峰航线面临各种困难,先是飞跃美国东海岸抵达非洲,再从非洲中转起飞,横穿印度洋,达到印度西海岸。全程穿越大西洋和印度洋,单次飞行里程里。
飞机在印度坐上火车,经过里的路程,达到加尔各答。休息片刻,再走里到达印度东北边境阿萨姆邦的机场。
从阿萨姆邦国际机场起飞,沿着中印航线来到中国。最后的中印航线路程较短,也是整个援助计划最难的一步。
“驼峰航线”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从印度阿萨姆邦到云南高原;二是跨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丽江白沙机场。
短短公里的航线,全程都在海拔米高度的飞行,最高海拔高达米,一路贴着喜马拉雅山飞行。
反法西斯同盟之所以选择驼峰航线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日军也不是傻白,他们早已获悉驼峰航线的情报,不惜动用大批量飞机,对附近进行空中封锁。只留下喜马拉雅山的死亡航线。
驼峰航线九死一生!阿萨姆邦机场起飞的飞行高度是米左右,再往前要爬升到米,达到伊洛瓦底江河谷时,必须下降到米,随后再拉高到米。飞跃缅甸边境时,要飞到米以上的高度,才能穿越一大片山脉。
在飞机制造没有智能化的年代,此次飞行必须由飞行员纯手工完成。更要命的是,二战期间的飞机舱没有恒温设施,假如超过米,飞行员就会面临供氧不足和气温骤降的考验。
尤其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时,山口风力常年在里6到7级左右,时不时会有极速气流把飞机卷走。
驼峰航线运送多少物资
航线刚建立时,头一趟只有16吨物资抵达中国战场,逐渐增加到80吨、吨、吨。航线摸透后,由吨到吨。
但是与预期的数量相差甚远,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罗斯福急了,作出“吨到00吨”的决定。为此,制定“7号工程”方案,追加架运输机和名飞行员,同时增加地面通讯设施。到年8月,驼峰航线运输物资总量达到65万吨,承担着中国战场五分之四的物资进口量。
驼峰航线是人类飞行史的里程碑,无数的飞行健儿长眠在短短公里的航线,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出人类历史光辉的一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