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彭愫英,笔名沧江霞衣,白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枣红》、小说集《古道碎花》《云朵上的树》、散文集《怒江记》《追风逐梦》《盐马古道》《山一程水一程——兰坪县盐马古道文化探薮》《兰馨一瓣为你开》。
二、木枕
九十五岁的阿芹婆去世了。接到阿妈电话时,我在省城出差。高寿老人去世,家里人把白事当红事办理,阿芹婆生前的用品被亲友们收藏,图个纪念。来吊丧的客人也会把自己用过的碗筷带回家收藏,讨个吉利。阿妈在电话那头说,她帮我藏了阿芹婆生前常用的青瓷花碗。余下的话我听不进去了,在电话里对阿妈大声问:“木枕呢?阿芹婆的那个香榧木枕头被哪个收藏了?”得知木枕被阿芹收藏了,我松了口气,脑海里漂浮阿芹婆的故事……
老姐妹相聚,戏谑阿芹婆,说她占着金窝恋着木疙瘩,把一个木枕当宝贝。已当了乡建筑公司经理的女婿阿城也劝她把木枕扔了。女儿阿芹从集市上卖菜回来,给她买了一个绣花枕头,好说歹说,阿芹婆枕了一晚,第二天直喊脑壳疼,说什么“自己天生低贱命,枕不惯软的,还是硬的好”,把绣花枕头搁一边,越发将木枕当宝物。木枕在头下枕着,阿芹婆心安,睡得特别香。
别看这是个不起眼的木枕,可当储蓄罐用哩。木枕是用榧木做的,黄紫色,质坚硬,里面空空,是一个小巧的箱子,利用榧木背面两条天然的黄、白色出气孔,设置了一个隐蔽的机关,用手在暗关上沿着顺时针方向画一圈后用力一点,枕面就打开了一个口子,如果沿逆时针方向画两圈再用力点两下,枕面就全打开了。榧木特有的一股淡淡香味经年不消。
阿芹婆是村里的习惯叫法,她的女儿叫阿芹,村里人便尊称她为阿芹婆。阿芹婆名字叫春枝,村里知道这名字的不多。有关木枕的故事,颇多戏剧色彩。
有一天,土匪到青窝甸抢劫。春枝在山上砍柴,不知土匪在村里打劫。她背着柴经过一蓬灌木,刚在一个土坎上放下背着的柴休息,冷不防被人拉入灌木丛中。她想喊叫,耳旁有一个低低的声音喝道:“想找死啊,前面有土匪。”还未待她看清是怎么回事,他已迅速地将她的那背柴藏到一棵大树后。他刚在她的身边蹲下,一队挑鸡赶猪的人马说笑着从他们眼前走过。
“好了,土匪走了,你可以回家了。”
“真,真的走了吗?”她抬起头,不放心地问。
看着她被吓得大气也不敢喘的模样,他笑了,小心地拿掉了挂在她头发上的松毛,说:“刚才没吓坏你吧?事出紧急,我来不及和你说,冒失把你拉入灌木后躲藏,真对不起!你是哪个村的?”
她这才看清了他的模样,瘦高个儿,面容清癯,大眼有神。他背着工具篮,篮里装的是木工用的工具,还背着一个装满箭的熊皮箭袋,手拿着一把弩弓。
“青窝甸的。谢谢大哥相救。”她红着脸道谢。
“嘿,太巧了,我们两个同路,我要到你们村给桂春家做家具。”他又笑了,说道。
他们走到青窝甸时彼此间熟悉了。他就是方圆几里有名的木匠张,想不到木匠张那么年轻,她还以为是一位大叔哩。她就是方圆几里有名的青窝甸“夜莺”春枝,早就听说她唱山歌好听,以为是位中年妇女,想不到是个花季少女。
看着她满月般光洁的脸,一双会说话的大眼,他有一种与她亲近的冲动。多想听她唱一首山歌啊!可话到他嘴边,竟变成了这样的话:“以后不要一个人出门砍柴,一个姑娘家要注意安全。”
“嗯。”她答应着,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青窝甸被土匪洗劫一空。土匪进村时,村中青壮男人都到地里干活去了,土匪入村如入无人之境。
木匠张在村里干木工活,春枝想去看望他,一个大姑娘家不好意思独自去,便邀约村中小姐妹们,以看新家具为由去了几趟桂春家。两个年轻人你情我意,情愫如水在心田流淌。二月半时,村里的年轻人到后山上玩。木匠张与春枝对歌。山歌将两个年轻人的心牵到一起,爱情就像杜鹃花盛开在山谷里。两人相约着到后山上的神树前磕头,祈求神灵护佑他们的爱情。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舅舅家的人与媒人提着烟、酒、糖、茶四色礼到春枝家,与春枝父母商量两个孩子的婚事,表哥与春枝早就被双方家长定下了娃娃亲。阿妈让春枝煎饵块粑粑招待客人,她答应着去抱柴火,从后门悄悄溜走了。她不爱表哥,她爱的是木匠张。春枝偷偷地跑到后山神树前,跪在一地月光里,祈求神树保佑她的爱情,让她得以逃脱娃娃亲之苦。
春枝和表哥的婚期定在庙会后第一个月的月底。
在第一次见面的灌木丛里,春枝和木匠张约会了。夜色朦胧,一只又一只萤火虫提着灯笼来为一对恋人照明。躺在爱人温暖的怀抱里,春枝多想变作一只萤火虫,与心爱的人儿自由飞翔在夜空里。她忧伤地告诉深爱的人,有心跟你做情人,有心跟你做夫妻,但我是个失去自由的小鸟,娃娃亲就像鸟笼困住了我的幸福,父母逼迫我出嫁表哥。木匠张紧紧地抱住心爱的姑娘,坚定地表示要与春枝做情人,要娶春枝做妻子,鼓励春枝不当娃娃亲的牺牲品,即便有人拿着刀子来砍杀我们的爱情,也不消怕,刀子再锋利,难割断你我心连心。他们决定采用当地的抢亲习俗成就姻缘,研究并商量了庙会抢亲的细节。萤火虫提着灯笼为他们祈福,有两只停歇在他们的手背上。两人激动地看着手背上的萤火虫,另一只手悄悄地握在一起,十指紧紧相扣在一起。
春枝突然态度大变,不再顶撞父母,听话且孝顺,还着手准备嫁妆。阿爸阿妈看到女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为她想通了,开心地告诉舅舅家的人。舅舅一家人高兴地笑了。表哥来姑妈家来得更勤了。春枝和表哥又说又笑,表哥的心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他爱表妹,期待婚礼早一天到来。
两家大人悬着的心落下了,忙着筹备婚礼。
庙会期间,春枝提出去赶庙会,父母同意了。表哥要陪未婚妻同去,遭到春枝谢绝,说约了闺蜜同行。
木匠张与伙伴们在庙会上等候多时。在庙门前的石狮子旁,木匠张抱住心爱的春枝,拥着她就走,伙伴们断后。春枝和木匠张真诚相爱,闺蜜清楚,看到春枝被木匠张一伙人“抢”走了,闺蜜会心地笑了。待他们走远,闺蜜故意喊叫起来:“有人抢亲啦!有人抢亲啦!”赶庙会的人报以善心的笑。表哥和村里的伙伴们闻讯赶到时,春枝和木匠张一伙人已走得不见影子。
木匠张家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见儿子抢得媳妇归,燃放鞭炮,举办热闹的婚礼。
舅舅家受不了这样的屈辱,组织家族去与木匠张家械斗。表哥站出来,坚决制止自家人躁动,说服阿爸放弃报仇。表哥说:“阿爸,强扭的瓜不甜,春枝爱木匠张不爱我,咱们就成全她的幸福吧。”听儿子这样说,舅舅老泪横流,自家儿子受委屈了。
木匠张送给妻子的新婚礼物便是他亲自设计和制作的香榧木枕,里面装着他的全部家当:几张薄薄的票子。他虽然是个有名的木匠,时常救济穷苦乡亲,没有多少积蓄。
木匠张在解放前被迫当了一任保长,新中国成立前,他听信谣言跑到缅甸去了。特殊岁月里,阿芹婆一家人为此受气,出门低眉顺眼,不随便串门,入门轻声细语,不敢妄语。三个大劳力拼死拼活地挣工分,可工分不值钱,到头来,生产队里的分红不多,有木匠手艺的女婿阿城有力无处使,日子免不了野菜拌粗粮,生活捉襟见肘,一家人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阿城无事时就琢磨木枕,可他怎么也想不出来,岳父是如何设计机关的。就这么一个木枕,令阿城对从不谋面的岳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崇拜。
家里多了一件大事,无论谁手里省出一分钱,也要自觉地投到木枕里。硬币投入木枕里,摇一摇,听那响声,脸上漾出几分喜色。两个孩子在路上捡着一分钱,路过供销社门口,眼睛盯着包装花花绿绿的糖果,一分钱两个,手心攥出了汗。他们费劲地咽了咽唾沫,姐姐拉着弟弟的手,逃也似地跑回家。他们爬上奶奶的床,姐姐学着奶奶的样子,在木枕暗关上,小手沿着顺时针方向慢慢地画了一圈后用力一点,枕面打开了一个口子,弟弟把攥得汗浸浸的钢镚儿投入木枕里。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全家最隆重的日子,这是木枕开箱的日子。一家人围着阿芹婆,看她那枯瘦的手如画家般,在木枕的暗关上沿逆时针方向慢慢地画了两圈后,只见她用力点了两下,枕面就全打开了。阿芹婆捧起木枕,空气凝固了般,大家敛声憋气盯着阿芹婆微微颤抖的手。阿芹婆犹豫了一会,终于下定了决心,“哗”,木枕中的钱全倒了出来。钢镚儿在床上滚动,几只同时伸出,急急地去按那滚动的钢镚儿,好一场虚惊。全家人急切地数起钱来,呵,竟有一元两角四分,居然积攒了这么多!这意想不到的惊喜非同小可,让全家人自豪与快乐。
包产到户后,阿芹婆家的日子就像竹子拔节,越过越红火。起房盖屋的就像雨后春笋,木工师傅阿城有了用武之地,忙得如陀螺转。东家请了西家请,阿城背着工具篮走村串寨帮人干活,难得有空闲的时候。俩个孩子都拥有了漂亮的陶瓷储蓄罐,阿芹也有了银行存折,木枕被冷落了,阿芹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孙女从州医院工作,孙子读完省农业大学分在县农业局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阿城在乡政府的扶持下筹建建筑公司并出任经理,忙得脚不沾家。阿芹忙完地里又忙伺弄菜园,她还倒腾鸡生意,把村里的鸡拉到乡里的集市上出售。阿芹两口子把家里的土地让亲戚耕种,两口子一心在乡里发展,成了街道上的人。家里只剩了阿芹婆,喂完了猪食喂鸡食,给牛丢丢草,做做饭。每当到木枕开箱的日子,她捧着木枕发愣。想起以往全家人在一起,围着她开箱的神情,她心里空落落地发慌。
一个周末,阿城、阿芹从镇上买回了一台大彩电。阿芹婆坐在藤椅上,看着电视剧,有滋有味地吸着烟。有电视陪伴,阿芹婆心里好受了些。农历初一、十五,阿芹婆与村里的老年人到本主庙或山神庙点香、唱经。她捐功德出手大方,还时常做东请大家吃凉粉、瓜果等小食,在老姐妹群中颇有人缘。
木枕日渐被冷落,起先阿芹婆还习惯性地打开数一数存了多少钱,后来就懒得打开了。阿芹阿城争着给阿妈零花钱,孙子孙女不时也表表孝心给阿奶零花钱,阿芹直管接下,往木枕里一塞了事。
阿芹婆的清净日子被村里的阿福婶打乱了。阿福婶老伴去世的早,她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子带大并成了家。儿子们只会听信枕头风,对不中用的阿妈看不惯。媳妇们更是横挑竖看地打鸡骂狗,容不得阿福婶。经村干部调解,阿福婶按月到四个儿子家轮流吃饭。阿福婶不无心酸地对阿芹婆说:“俗话说,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可我养了四个儿子又有什么用。我死了,他们不在我的棺材前打架才怪呢。我羡慕你呀,老嫂子,阿芹虽然不是你亲生的,但两口子对您多孝顺啊。”
阿福婶的话戳到阿芹婆的痛处。
木匠张为人仗义,口碑及人缘极好。他当保长期间,每逢抓壮丁,他通风报信给村里人,于是成年男子纷纷逃上碧罗雪山或高黎贡山去当脚夫,或躲入原始森林里,让来抓壮丁的人扑个空。提起木匠张,青窝甸的老一辈人就会竖拇指,说:“木匠张是好人。”
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大队人马翻越高黎贡山经怒江州回内地,一部分人马翻越碧罗雪山经兰坪县回内地。在碧罗雪山上,木匠张将自己的干粮全给了严重缺粮的远征军中的两个小兵,自己却饿得差一点命丧碧罗雪山。就这样的一个人,却轻易地听信了谣言跑到缅甸去了,从此杳无音信。
木匠张到缅甸不久后,阿芹婆又一次流产。她心灵憔悴,到本主庙为木匠张祈祷,看到本主庙旁倒着一个叫花子,已病得奄奄一息,两岁多的女儿哭得声音哑了。阿芹婆同情这可怜的母女,赶紧请来郎中为叫花子治病,可惜病入膏肓,回天无力。叫花子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阿芹婆。阿芹婆含泪收养了小女孩,厚葬了叫花子,为女孩儿取名叫阿芹。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阿福婶的话,竟给阿芹婆添了一块心病。阿芹婆心里敲开了鼓,自忖道:存一点钱,事急时拿出来让晚辈们应付,自己老了才不讨他们嫌弃。从此她多了一个心眼,对木枕空前绝后热心起来,手头有大票也好,有硬币也好,一古脑儿往木枕里塞,到月底,她乘家中无人时开箱,仔细地数上一遍。有时,她还接济阿福婶,存钱及接济阿福婶加上零碎花销,令阿芹婆手头拮据了起来。
阿城发觉后,与阿芹私下里说了。俩人不知阿芹婆私底下存钱,以为阿妈这在老姐妹们面前大方惯了,才会让自己的零用钱紧张起来。两口子没说什么,给她的零花钱更多了些。孙子孙女也时常给奶奶零花钱。
阿芹婆丢牛草时不慎跌了一跤,跌断了脚。阿城和阿芹赶回家里照顾老母亲。孙女请医生来家里给奶奶诊治,开了许多药。阿城也寻得治疗跌打损伤方圆百里有名的郎中,接到家里给阿芹婆治病。三个人争着端屎端尿,唯恐阿芹婆躺久了会得褥疮,阿城烧水,阿芹给阿妈擦澡,孙女陪奶奶聊天。阿福婶看到了,惹动心事,她擦着湿湿的双眼,对阿芹婆说:“老嫂子,你是前世修的缘,今世享的福。”说得阿芹婆唏嘘不已。
孙子闻讯,请假回青窝甸看望奶奶。姐弟闲聊,俩人讲到希望工程。孙子说:“我下乡时听说了一件事。有一个家住碧罗雪山深处的女孩,交给学校食堂的口粮是嫩苞谷。好几天了,她吃的蒸汽饭都是每顿两包苞谷,装在饭盒里。开饭时,她都要等同学们从蒸汽饭笼里取走自己的饭盒后,才来取自己的饭盒,躲在一边吃。有一天不知谁偷拿了她的一包苞谷,她伤心地哭了。”
“哎,可怜的孩子。”阿芹婆感叹不已。
“我相信有一天,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国家会免费给学生办伙食的。”弟弟说。
“相信这天不会太久。”姐姐赞同。
“那就实现共产主义啦!”阿芹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心地说。
“呵呵——”姐弟俩被奶奶的神态逗笑了。
等阿芹婆病好,阿芹和阿城商量着要给她做墓屋,征求阿芹婆的意见,阿芹婆说:“要做双墓的,我感知你们的阿爸没有死,他快要回来了。”
阿城和阿芹惊得不知如何说才好,以为一场病让阿妈心智迷糊了,可看阿妈那执拗的样子,孝不如顺,只好照她说的去办。阿妈守了一辈子活寡,对阿爸的念想还是那么痴,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同穴,那怕将来埋的是阿爸的衣冠。他们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到外面拉来特制的石条,请石匠做了一座气派的双人墓屋。
阿芹婆梦到木匠张的次数比以前多了起来,她的木匠张永远是他们初次见面时的模样,永远那么年轻。梦中流淌情歌,萤火虫提着灯笼飞来飞去,伴随着她眼角的泪水直到天明。
有一天,阿城从乡政府回来,撞见阿芹婆正在小心翼翼地数木枕里的钱。阿芹婆慌得一古脑将钱塞入木枕里,手忙脚乱地按机关,关上木枕箱子,脸上写满尴尬和羞恼。
“我看阿妈已多心了。”夫妻夜话时,阿城妻子说。
“阿妈也真是,快变成守财奴了。”阿芹有点闷闷不乐,说:“她周济阿福婶,躲闪着我们,好像我们责怪她似的。其实她不帮阿福婶,我们也会帮的,一个村里的人,谁没有难处啊,何况阿福婶也怪可怜的。”
“阿妈是有点古里古怪。”阿城沉吟地说。
夫妻俩失眠了。
孙子下乡蹲点回到老家,正好孙女也回来了。难得一家人团聚,晚上,阿芹捧着两本存折对阿芹婆说:“阿妈,这是两本定期与活期存折,您替我们收着。”说着又掏出一沓钱给阿芹婆:“这两千块您也收着,手头没钱那行呢。阿城和我都在外头忙,有时不留意会让阿妈手头紧张。您拿着,随心意花。您的两个孙子为您及阿芹和我在保险公司保了险哩,说是他们的一点心意。”
阿芹婆呆了。
“阿妈,您不要担心,这年头政策好,我在外挣钱也多,阿芹在集市上做点小本生意,每月也有收入,加上您每年喂养四、五头猪,收入也有几千块,您的两个孙子都有工作了,我们家不缺钱花。我两商量好了,阿芹不再到乡里做生意了,她在家里与您作伴,让我安心地在外头苦钱。”阿城诚恳地说。
阿芹婆的嘴嚅动了半天,泪流满面。
两个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说什么好。
上苍顾念阿芹婆的痴情,木匠张终于回来了。
当木匠张在孙儿孙女的搀扶下从车里跨出来的刹那,在阿芹阿城搀扶下的阿芹婆恍如隔世,向她走来的人不是英俊潇洒的木匠张,而是一个拄着拐杖、花白了头发的瘦老头。
“春枝!”瘦老头向阿芹婆呼唤,阿芹婆眼泪簌簌流。
乡村的夜,狗吠声声。阿芹婆主持家庭会议。她讲了阿芹的真实身世。阿芹异常震惊,她搂着阿妈哭了起来。
阿芹婆将两本存折还给阿芹,对阿芹阿城说:“存折你们拿着,该如何筹划你们拿主张,我和你们的阿爸会给你们掌管好家,做好家里的事,你们安心在外做事情。至于两千块钱,我拿着,平时你们也不要给我零花钱了。”她颤抖着双手将木枕郑重地交到木匠张手上,流着泪说:“我嫁给你时你将几乎是空的木枕交给我,要我当好家,而今我要还给你的木枕不是空的。”她搂住孙儿孙女,拉住女儿女婿的手,说:“还有他们,连同我,这就是我给你当的家。”
“奶奶,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孙子孙女感动地抱着奶奶说。
木匠张捧着木枕,流泪不止。手上戴的钻戒在木枕面前黯然失色。此时。他读懂了妻子的心,也读懂了妻子为什么拒绝他送的钻戒。木匠张的心涨满了对妻子的尊敬、感激和温情。在异国,是妻子的山歌支撑着他熬过清风苦雨,是妻子柔情似海的眼睛感召着他走上回归家园的路。他含泪点头,将木枕捧给妻子。
阿芹婆枯瘦的手像画家般在木枕的暗关上沿逆时针方向慢慢画着,又重重地敲了两下,枕面打开了,她将一枕头钱倒在床上,有大票,也有毛票,还有许多硬币,竟倒出了一堆。有几个钢镚儿在床上滚动,便有几只手同时伸出来,急切按那滚动的钢镚儿。按住了钢镚儿,大伙怔了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地爆发出一阵笑声。
只有木匠张,捏着钢镚儿哭出声。
木匠张在阿芹婆前十年去世。
原标题:《群山
彭愫英短篇小说:青窝甸琐事(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