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近日印发《云南省民生科技创新工程行动方案(—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网页截图
围绕民生热点、难点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行动方案》主要明确了哪些内容?
跟随小布往下看
??
主要目标
到年,围绕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生态保护等民生领域,组织实施20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50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技术,构建高效的民生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任务
(一)组织实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
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生命健康问题,围绕健康云南建设战略需求,在重大疾病防治、应对人口老龄化、妇女儿童及残疾人健康、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等方面,以传染病防治技术体系建设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抓手,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和临床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大幅提升重大疾病预防诊疗水平和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健康云南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体系与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病毒等病原体的诊断技术和产品研发,构建新发、突发及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诊疗技术体系。基于宿主因素和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开展病原体治疗中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加大传染病疫苗、创新药物等产品研发,开展蛋白与多肽药物、抗体药物、噬菌体技术等研究。加强结核病菌等耐药规律研究,开展耐药细菌尤其是超级耐药细菌的自动化、高通量、廉价、快速、便携化病原诊断技术和耐药表型诊断技术研究。
2.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干预应用技术体系
聚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新型危险因素开展研究,加强疾病预警、预防和药物靶点研发;加大疾病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开展筛查早诊、临床诊疗、预防干预、康复、健康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有效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新型诊疗方案、适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开展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异种器官移植、微生物组调节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新型诊疗方法、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3.加强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领域研究
加强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等中医药临床研究;推进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代谢性疾病、骨科疾病、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领域中西医协同治疗研究。
4.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健康技术研究
建立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健康关键因素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大孕前和围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研究与科普教育;建立基于遗传诊断、筛查等的综合性妇幼健康检测评价体系;开展致聋、致盲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研发;推进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老龄服务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
5.大人群检测与主动健康技术体系研究
推进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病程为主的个人主动健康监测云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挖掘分析、措施评价新算法模型,构建多模态、多通道数据融合技术,支持疾病多维度动态立体可视化表达与管理决策。
(二)组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
紧紧围绕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战略目标,针对科技支撑系统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推进生产绿色转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动力不足,生态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加大生态文明领域科技创新力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为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奠定良好基础。
1.组织实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科技示范
(1)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生态监管技术体系。开展高黎贡山、香格里拉、哀牢山—无量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创建国家公园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云南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极小种群物种、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调查与濒危评估;开展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开展滇西北高山峡谷、山地、热带森林生态屏障区、干热河谷区,滇东南石漠化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和应用示范;加快全省生态保护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构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生物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平台建设。
(2)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研发。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投入与工程示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开展林业碳汇技术集成与示范;对森林碳汇扶贫的功能、潜力、路径、挑战、模式及其益贫机制等进行探索研究。
(3)构建生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典型流域生态安全系统研究,实现复合污染情况下有机、毒害污染物的快速筛查和污染排放溯源,开展毒害污染物在线监测、筛查、溯源、预警一体化智能技术及装备研究;推进构建新型环境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消毒副产物、抗性基因、微塑料、藻毒素、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全氟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等)生态安全评估体系及区域基准与管控标准;开展重金属高背景异常区与人口健康相关性研究。
2.组织推进大气和水生态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示范
(1)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研究与示范。加强重点区域空气污染源实时动态监控技术研究;开展臭氧污染成因与防控技术研发;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技术、主要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
(2)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及重点流域保护治理科技创新与示范。强化高原深水湖泊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科学研究,推进高原深水湖泊水生态环境风险识别和生态调控综合技术研究;研发高原湖泊内源污染控制、高原湖泊藻华风险预警、集成面源污染防控等技术并应用示范;开展水生态环境基准研究,研发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开展重点流域新型污染物筛查及溯源研究。
3.开展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示范
(1)开展土壤重金属及塑料污染防治研究与应用示范。深入开展工业污染场地周边污染土壤、历史遗留尾矿库、废弃矿山以及有色金属“采选冶”等造成的小流域土壤污染发生机制及其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加强塑料污染防治技术研发。
(2)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深入推进大宗固废(含磷石膏)、典型工业固废、高碳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危废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
4.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
(1)支持绿色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围绕制约节能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在节煤、节电、余能回收利用、高效储能、智能控制、页岩气等领域加大研发和示范力度,研发节能环保产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朗肯循环等余热高效利用、高耗能行业节能新工艺等节能技术;研发新能源装备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智能电网调度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大多污染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处置等技术研发推广。
(2)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扩大新能源应用比例;推进清洁高效燃烧、太阳能预热制冷、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低品位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等技术的突破。
(3)鼓励支撑工业绿色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重点突破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研发推广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突破废旧金属、废塑料等产品智能分选与高值利用、固体废物精细拆解与清洁再生、生态资源保护等关键产业化技术,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价技术研究。
(三)组织实施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
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安全问题,围绕平安云南建设战略需求,重点开展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进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1.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1)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技术研发与示范。以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交通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监测预警、风险分级防控技术研究,开发事故报警、应急救援、安全疏导等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与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体系,为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供水安全与应急处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针对云南地震高烈度,城乡供水受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影响产生的供水安全问题,围绕取水、水质、供水及用水相关的安全、预警及应急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应用示范。
(3)开展火灾防控与灭火救援等新技术研究。开展居民区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重点单位监控网络、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网络管理系统、灭火抢险救援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山地光伏和建筑光伏电站、新能源电动汽车换能站等新业态火灾风险及消防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森林草原及林地交界域建筑火灾防控、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开展城市与森林火灾自动监控、报警、灭火抢险救援等应急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城市和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开展山岳、水域救援技术研究,提高特殊地形地貌的消防救援人员救助能力。开展传统村镇和连片建筑群火灾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2.组织实施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1)气象灾害风险管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开展云南气象干旱、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理及其未来变化趋势预估研究;云南气象干旱、暴雨洪涝致灾因子监测、预报、预测技术研究;云南气象干旱及暴雨洪涝灾害动态定量化风险预警、评估技术研究;云南气象干旱、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及应用研究,支撑云南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提升云南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2)开展云南重大地震灾害及其灾害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云南的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开展云南强震孕震构造环境区划研究,对人口稠密区、新区(城市)活动断层关键区段进行探察,完成重点区域活动断裂风险评估;构建云南地区三维速度模型和地震预报数值模型,对重点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预测,探索深源流体地球化学观测在地震危险性识别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地震灾害致死性因素,进行地震致死性关键参数反演、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和精细化人员伤亡风险评估;建立地震滑坡次生灾害定量评估模型,开展地震滑坡次生灾害损失预评估;提出地震危险区社区防灾减灾和面向决策支撑的数字化应急模式,完成云南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综合分析和区划,编制系列灾害风险等级图,开发强震灾害风险查询平台。构建不同环境下重特大地震灾害救援模型,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3)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及风险管控技术研究示范,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特征、崩滑流链式灾害发生规律、成灾机制与演化机理研究,推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调查识别监测体系,开展重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进行典型地区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研究与示范,提升地质灾害临灾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
《行动方案》全文
请登录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查看
资料: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信息员:陈宇珩
原标题:《涉及生命健康等多个民生领域!云南印发《行动方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