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联合相关专家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考察中再次传来好消息:考察队伍又发现了一个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齿突蟾(Scutigertengchongensis),并在年第一期的美国学术期刊《Copeia》上正式发表。这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片区年以来发现的第三个脊椎动物科学新种。

新种文章摘要,引自YangHuang

新种——腾冲齿突蟾(Scutigertengchongensis)

雄性腾冲齿突蟾胸部左右各有几团刺团,是它的一大特点。

新种腾冲齿突蟾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齿突蟾属(Scutiger)。算上这个新种,齿突蟾属目前记录有23种,我国分布有当中19种,是这个属的主要分布区。齿突蟾属广布于喜马拉雅等横断山脉的高寒地区,其栖息地海拔最高记录达到多米。值得一提的是,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片区新发现的齿突蟾是目前已知该属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纬度最南的记录点。

隐匿于云端的蛤蟆新种

新种腾冲齿突蟾生活在高黎贡山保护区主山脊。这里海拔达多米,竹林和杜鹃林替代了海拔较低的中山常绿阔叶林植被。发现新种的季节是6月份,正值腾冲的雨季,即便是中午时分,主山脊上依然被雾气笼罩,湿度极大。竹林间的溪流满布石头,水不大而且浅。腾冲齿突蟾喜欢躲在石头底下,或者溪流边的泥土里,所以很难被发现。考察人员只能根据雄蟾细小而且很低沉的叫声,一块块石头地去翻和用手去摸,才有机会找到它的真身。

腾冲齿突蟾的模式产地:高黎贡山主山脊上海拔米竹林间的溪流

由护林员发现的新种

因为路途遥远,过去几年考察队在腾冲高黎贡山主山脊的考察非常少。而腾冲齿突蟾只生活在高黎贡山的主山脊,这个新种的发现完全归功于来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大塘管护站的护林员——杨申品。

两年前六月份的一天,杨申品像往常一样和站上的其他护林员在主山脊上进行巡山护林工作。期间他留意到一种奇怪的蛙叫,细心的他很快就把这个藏在溪流石头下叫的蛙给翻出来。但这个蛙长相很特别,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物种,杨申品马上拍了一些照片并做好记录,随即发给考察团队。经两栖动物专家杨剑焕研究,确认这个长相怪异的蛤蟆是腾冲地区从来没有记录过的齿突蟾属,可能是个新东西!了解到这季节是这物种的繁殖期,一旦错过了,就要等到下一年的繁殖期才有机会看到他,杨剑焕马上和保护区联系,再次约着杨申品到高黎贡山主山脊做进一步考察和采集标本。而这一次考察,也顺利采集到了新种文章所需要的一系列模式标本。

采集新种模式标本的考察队合照。右起:护林员杨申品(新种发现者)、杨剑焕(新种命名人)、护林员刘申品

可以说,如果没有护林员的细心观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腾冲齿突蟾才会被科学界所认识。

新发现不断的高黎贡山

腾冲齿突蟾是考察队年以来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片区发现的第3个科学新种,此前发现的两个新种是腾冲掌突蟾(Leptolalaxtengchongensis)和腾冲拟髭蟾(Leptobrachiumtengchongense)。

腾冲拟髭蟾

腾冲掌突蟾

我们相信,随着高黎贡山研究的不断深入,高黎贡山一定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这得益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黄湘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