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哪怕前方疾风骤雨

每年祭奠英烈,何洪永从未缺席。

家境殷实的何洪永,从小就对军人充满敬佩。高中毕业后,他瞒着家里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一个“抬头一线天,低头一条沟,出门过溜索”的南陲边防哨所,从此与怒江、高黎贡山作伴。起初,面对艰苦的环境、枯燥的戍边生活,他内心也有过波澜和委屈。

一次巡逻返回途中,时任连长黄仕刚带领何洪永和战友来到群山深处的独龙江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那次与英烈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他从此改变了想法。

年5月,24岁的巴坡红一连战士张卜病倒了。这之前的一场暴风雪,让海拔多米的高黎贡山成为“雪山孤岛”,进入独龙江的路,被堵得严严实实。

在缺医少药、当地群众治病还依靠“纳姆萨”(傈僳语意为:巫师)的独龙江,战友们束手无策,只能向上级求援。很快,战友们的求援电报从贡山独立营上报到省军区,一路上传,直至上报给周恩来总理……

“雪山孤岛”中,张卜病情持续恶化。山外边,贡山独立营营长找来一个乡镇医生,通过军用电话询问张卜病情,并初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可是,山太高了,天寒地冻,积雪有半米深……在那个年代,医生进不去,病人也出不来。

遥远的北京,当时已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周总理获报后,始终牵挂着这名边防战士的安危,要求外交部协调缅甸有关部门,通过缅甸航线用直升机空降药品到独龙江。

两天后,救命的药品空投到了高黎贡山的一个主峰下。连队官兵和当地数百名群众连夜上山,寻找空投急救包和药品。但在茫茫林海,想要找到这些药品比大海捞针还难。

10多个小时后,年仅24岁的张卜永远闭上了眼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战友说:“等我好起来,再上高黎贡山巡逻;如果我不能好起来,就把我埋在大山里……”噩耗传到北京,周总理万分悲痛。按照张卜的遗愿,独龙江从此有了第一座烈士墓。

陵园里还安葬着几位烈士,他们牺牲时都还那样年轻。年,19岁的哨所战士齐当此误食了毒菌菇,牺牲在巡逻路上;18岁的烈士孔玉录在巡逻回营途中被山石击中,倒在血泊中……

由于路途遥远,迄今为止,只有烈士张枝繁的亲属曾经来独龙江祭扫。烈士于建辉牺牲的当年,他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怒江,想看看儿子战斗过的地方,可当时独龙江已大雪封山,两位失去儿子的老人只能在山外哭着呼喊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名字并不响亮,但却值得生活在今天的边防军人记住,记住我们戍守的地方曾经有过这么坚毅、勇敢的战士。因为,我们和他们使命相同、责任一样、血脉相连,他们用生命树起的丰碑已然成为一代代戍边官兵的精神高地。”黄仕刚的话,深深烙印在何洪永心里。

英雄精神孕育英雄种子。“哪怕前方疾风骤雨,英烈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聆听英烈故事,何洪永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的内心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又澎湃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钱奎韦启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