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改写了历史,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它是书写的载体,是食物的包装,是油纸伞的“伞顶”,是糊窗格的封纸,还是孩童手里百变的玩具……
现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带来了书写方式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造纸似乎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国画和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颇讲究意境和韵味的艺术,对纸张的要求自有流传千年的选用标准,传统手工造纸富于吸水性和沁水性,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书画用墨表现的效果。
因此,似乎只有书画领域成了传统手工纸的一块圣地,保护它不受现代工业的侵袭。
手工造纸只剩下书画用纸这一条路了吗?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它有何作用,将走向何处,腾冲的手工造纸“高黎贡纸”或许是一条解题之路。
我最早知道腾冲的手工纸,是因为几年前看的一个记录片,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启动的中国手工纸的课题研究。
汤书昆教授带着研究组的成员花了几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现存的保留有传统手工造纸的村落。
“高黎贡纸、郑变和麻纸、高平桑皮纸、稷山竹纸、平阳麻笺、普安白沙手工纸、灵川瑶族竹纸……这些纸的名字你们听都没听说过吧。其实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手工纸”。
生活于高黎贡山脚下的村民在这座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的这座高山峡谷里,寻找、挖掘出一种适合于造纸的的野生瑞香科植物杆茎,去皮、摔打、蒸煮,山泉水浸泡漂洗、打浆,抄纸,榨纸,背纸,晾纸,理纸,经过九大工序三十多道小工序后,最后制作成极富韧性的“高黎贡纸”。
而真正了解腾冲的古法传统手工造纸,则来自于这个非遗保护文化项目的“创举”——建于云南腾冲市界头乡新庄村龙上寨的“高黎贡山手工造纸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于年由几个朋友与村落传承人合作共同发起筹建,直到年博物馆建成。
这中间,团队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理性主义,把最开始的情怀变成了一项集手艺保护传承、产业发展、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事业。
造纸,是这里的生活常态,也是当地传承下来的手艺,现在也是一种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传导。
高黎贡纸除了制作工艺延用传统,不用工业酸碱浸泡制作以外,最独特的是就地选材。
和其他传统手工纸多利用竹子为主料不同的是,高黎贡纸利用植物王国云南大山所拥有的丰富植物纤维原料滇结香(也叫构皮)为主料,用山泉水流水漂白,在用胶时采用植物胶仙人掌汁以02:09:56的比例,“手口相传”做成。
“这种滇结香原材料是非常好的,我们研究日本的造纸,主要分三种原材料,这种原材料日本叫三桠皮,这是日本皇家用纸的标准原材料。腾冲的纸曾经有一个繁荣期,在清末民国时期,腾冲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所以当地所有的文化用纸,都是用那儿的纸。
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文化名家都聚集在保山、昆明和四川一带,所以大量使用这种纸,包括徐悲鸿当年对腾纸的评价也非常高。腾纸当年有非常繁荣的时期。”——博物馆发起人、设计师一岸如是介绍。
“我们的纸一直是可以用来包食物的,没有化学成分,不容易腐蚀食物。以前家里的墙也都用纸来贴,没有虫蛀,久用不坏。我们看的书也是一股清香草本味道,也不容易因阳光照射而发脆。
作为书画用纸来讲就更好啦,你看看我们的构树皮,韧性是极好的,摔打、浸泡都要很长时间,做出的纸柔韧性也是特别好。”说起高黎贡纸的特点,当年的老族长,博物馆发起人,第一任博物馆馆长龙占先老先生如数家珍,一一倒出。
“其实工艺么,跟其他地方的手工造纸基本差不多,我们保留得更传统一点,大体要经过选料、泡构(指构皮)、煮构、打浆、抄纸、榨纸、背纸、晾纸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张手工纸的制作。据新庄村龙上寨‘龙姓祖传家谱’记载,我们的祖先是在差不多多年前,从湖南地区迁入,把湖南汉族的一种传统造纸工艺带到了这个村庄,然后利用当地的植物原料,改良成后来的造纸原料和技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新庄村的造纸技艺在旧社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目前新庄村的造纸人家有户,寨子里各家造纸的基本工艺是共知的,基本一致,不排斥传播与交流。在基本工艺之外,每户人家又都有自己的一些诀窍和心得,当地人称为‘方子’。‘方子’好的人家造出来的纸质量好,形成口碑后销量也大一些。
“方子虽然不排除关系好或者血缘近的人家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但对于村外人则是保密的。”
新中国成立后新庄一度以生产队为单位来造纸,实行集体制,由于公社化生产以及现代纸张工艺发展传播的冲击等原因打击了抄纸人的生产创新积极性,新庄周边村落的抄纸业逐渐没落甚至消亡,新庄村的抄纸技术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盛况不再。
现在只剩下村庄造纸,并且造纸只有低端用途,导致现在基本上没有人造纸。在建博物馆的过程中,创始团队在村里面做过一次调查,问村民的愿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告说,不希望下一代再造纸。
“所以当年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基本原则就是完成保护和创造,村落对这个事情也很期待。但具体怎么做才是可持续的保护和创造,我们从最开始的浪漫主义情怀变成了真正的理性思考,仔细想完了以后,要做的事也还原得比较清晰。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方向,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保护传承,第二个是产业发展,最后是文化传导。”
从保护传承来说,第一步,博物馆收集整理整个新庄村的造纸文化和可保护的东西,让造纸手艺人可以留在村庄,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对外交流,参加展览和很多文化活动。
这不仅从一定程度为造纸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技艺展示的平台,同时,在实际上也为界头村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效果——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庄现在都在改建。也许下一个阶段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潮流,就要借助这个契机到来。
第二步,纸产业的发展,也就是团队思考得最深的问题:所有的民间手工艺,面对的最重要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是谁在用它,它和当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解决了使用群体和作用的问题,几乎也就找了产业清晰发展的方向。
“在艺术用纸方面,我们每一批新纸都会送到书画专家那儿试纸,在它的功能和品质上做检测,包括我们和大型的纸业公司,用他们的实验室做纤维检测。有位画家在香港瑞典所有画展、纸本展也是帮我们把宣传带到那边去。
在设计用纸方面,我们现在通过与设计师合作,大学的合作来达成定向销售。比如我们供纸的设计师有用纸浆塑性做灯,参加北京的灯具展。纸的服装也是一个实验,还有为酒店定制纸偶,开发了旅游纪念商品类的扇子、书签、笔记薄、纸艺灯等等。我们甚至用当地一种对动物有微毒的植物实验后去掉毒性做成紫茎泽兰纸,专门用于包装用途还有装饰用途。”
在介绍高黎贡纸在艺术纸产业发展方面的尝试与开拓时,现任馆长刘衎衎欣慰的告诉我:“我们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竭尽自己心力,去高黎贡纸打开现代用途的新局面。所有的试验是团队成员合作的结果,比如纸浆塑性与纸艺灯来自驻馆设计师武军、将紫茎泽兰做成颗粒加入纸浆做成纸的最初想法来自龙文与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成功老师……”
现在博物馆的团队还准备,利用云南植物的丰富性,在当地做一个染色工作室,把当地造纸人送到北京学习,再在当地做成一个染色工作坊,开始生产更多的产品体系。
第三步是纸文化的传导,这通过教育和产业实践来实现。团队计划引进社区大学,带来手工艺以及艺术的教育。再在社区大学那边设四个工作室:一个染色工作室,一个雕版工作室,一个装帧工作室,一个是纸塑型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吸引艺术家、设计师、大学生来这个村庄,把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发散到村民那儿。
年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刘衎衎馆长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邀请村里的孩子和视觉艺术家良亮人一起用高黎贡纸做剪纸,艺术家为博物馆创作山海经剪纸作品,与当地民间艺人合作纸影戏。
所有的作品请来摄影师大越,全程跟拍,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代表中国色的红,在腾冲湛蓝的天空衬托下,映着孩子们欢乐的笑脸……这美丽和谐的画面,将成为大家心中美好的回忆,作品也将被博物馆和村落保存。
“我们选择做高黎贡纸,其实已经从最开始简单的保护传承远远发散开了,让它能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用,发生紧密关联,拉动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经济,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以延传。手工造纸,这不仅事关技术的保护,艺术的传承,更是我们尊重的传统生活价值观。”
这是高黎贡纸博物馆团队发起项目的初衷,也是他们共同的发展理念。
|龙文、一岸、龙占先等(东家ID: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博物馆发起人
本期作者:霁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