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的独龙江峡谷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这里地处云南西北部,峡谷陡峻,雪山连绵,受天然屏障影响,独龙江峡谷也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素来被专家们誉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
云南省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独特的环境,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养育了众多“奇珍异兽”,无数野生动物在这里得到了繁衍生息。
高黎贡山怒江片区是高黎贡羚牛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这里的羚牛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其中贡山段独龙江区域生存着12个高黎贡羚牛种群,数量达-头。
近期在云南怒江独龙江峡谷拍摄到了50多头高黎贡羚牛群体活动的画面,这群羚牛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觅食,有的在玩耍,它们齐聚在一起,场面壮观又和谐。
类似这么大群的羚牛,是不太多见的,虽然理论上羚牛的集群能达百余头以上,但多数时候都是十多头一起行动,更多一些的就是二三十头,50头以上已经算是大群了。
集多种动物特征,绰号“六不像”
高黎贡羚牛也叫“贡山羚牛”,是羚牛亚种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独龙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东等部分地区里。
羚牛就是我们常说的“扭角羚”,因其兽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而得名。全世界的羚牛可以分为4种,分别是:秦岭羚牛、四川羚牛、高黎贡羚牛和不丹羚牛,刚好这4种羚牛,在我国都有分布。
其中又以秦岭羚牛最为出名,它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这三种动物并称为“秦岭四宝”,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羚牛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成年的雄性体重可达千克,体长1.7-2.2米,肩高1.1-1.3米,雌性略小一些。
羚牛的性二态不明显,无论是雄兽还是雌兽,都长有明显且较短的兽角。羚牛身上的毛发主要为淡金黄色或者棕褐色,被毛较长。
高黎贡羚牛身上的毛发基色偏深,多为金黄色至红棕色,或深棕褐色,远远看上去黑乎乎的,但带点红棕,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铁包金”。
羚牛有着“六不像”的绰号,只因它们的身上集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角似牛羚、脸像马、背像棕熊、蹄像牛、尾似羊、后肢似鬣狗。
羚牛生性凶猛,好斗会伤人
别看羚牛的外表长得很憨厚,而且是一种食草动物,但如果你真的相信它们“与世无争”那就错了,实际上无论是哪种羚牛,都是非常凶狠的角色。
它们生性凶猛好斗,同类间经常爆发冲突,用暴力手段来确定等级序位。羚牛不仅同类间经常爆发冲突,而且对待其他野生动物也同样霸道。
它们仗着自己的体型优势,往往霸占着比较肥沃,植被长势良好的地方,如果有鬣羚、毛冠鹿等其他食草动物前来觅食,羚牛就会将它们赶走,不肯分一杯羹给它们。
这几十年时间里面,随着羚牛种群数量的上涨,伤人事件也多了起来。
根据年《成都商报》的一篇报道显示,羚牛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伤人多起,造成20多人死亡,也正是因为羚牛的凶猛,伤人众多,人们把它列为秦岭“头号凶兽”。
相对于成群的羚牛来说,落单的雄性个体更为危险,针对很多羚牛伤人事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攻击人类的羚牛,基本上都是落单的雄兽。因此在徒步或者外出旅游时,一旦发现类似情况,要及时远离。
羚牛喜群居,队伍纪律严明
羚牛的集群性很强,喜欢营群居生活,尤其是冬季,所形成的群体会更大。
通常来说,现在的羚牛多十几头一起活动,年老的雄性个体偏向于独居,但在发情期的那几个月里,它们又会重新融入到群体中。
羚牛的队伍纪律十分严明,这点在它们行进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羚牛群迁徙时,强壮的公牛会在队伍的最前面和最后面压阵,母牛和幼牛则走在队伍中间,各成员一个挨着一个顺着兽径往前走,受到很好地保护。
羚牛群在日常活动时,也有一定的章法,一般会在高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排一头健壮的公牛,承担瞭望放哨的职责。一旦发现敌害,它会用一种类似于咳嗽的声音提醒牛群。
这个时候,羚牛群通常会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躲进茂密的灌木丛中寻找掩护;二是在领头公牛的带领下,整个牛群向前冲上去,势不可挡,直到脱离危险为止。
羚牛究竟是采取哪一种应对敌害的方法,则视情况而定了。但我相信面对羚牛群的冲锋,所有的捕食者都会感到害怕,即便是曾经的华南虎,还是当下的金钱豹,都会作出避让。
华南虎野外灭绝之后,羚牛几乎就没有天敌了,尽管金钱豹还在,但以它的体型根本无法抑制羚牛种群的发展,所以这几十年里,羚牛的数量上涨很快,在秦岭局部地区,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
羚牛有一个习惯很不好,那就是它们会经常用树干打磨自己的兽角,使之变得光滑尖锐,以便在战斗中获取优势。这一习惯导致了林中很多大树受损,甚至拦腰截断,使林中倒木增加,将环境往大熊猫不喜欢的方向改造。
另外,由于羚牛磨蹭树干,也容易将大熊猫的气味标记破坏掉,从而影响大熊猫之间的种群交流。当然,我们也不能将这个责任完全怪在羚牛的身上,毕竟野猪也会经常用自己的身躯去磨蹭树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