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时欲归来,高黎贡上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平中络赂绝。”公元九世纪,唐朝学者樊绰在《蛮书》中收录了描述高黎贡山奇特险切和商贾翻越高黎贡山艰辛的一首歌谣。这是高黎贡山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高黎贡山让这里的人们隔绝尘世。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因山得名,境内被高黎贡山一分为二,独龙江和怒江分布左右,形成险峻的独龙江峡谷和怒江大峡谷。千百年来,险峻的峡谷、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江水,让贡山与众不同。
GONGSHAN高黎贡山绝壁天堑怒江峽谷溜索记忆
横断山区,绝壁天堑。高黎贡山,横断山脉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由北向南横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全境。作为横断山脉西部的天然屏障,高黎贡山独特的自然景观,深深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怒江和独龙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在高黎贡山两侧形成了幽深的天险,江河峡谷自古就难以行走摆渡,严重阻隔了人们的交通。
千百年来,溜索成为两岸最简单有效的交通工具。外来人看到溜索在江中飞舞,人和牲畜货物同时从天而降时无不被他们的勇气所折服。但这一直曾经是当地人最为普通的一种生活,最让人震撼的是马匹的溜索过江,在现代桥梁大量出现在这里之前当地人一直沿用着这种古老的过河方式。
封闭的环境,不便的交通。地理阻隔直接阻碍了横断山脉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高山深谷,湍急河流曾经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百姓与世隔绝,直到清代对独龙族的描述依然是“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
然而阻隔独龙族的不只是险峻的山形地貌,在横断山区几乎每一座大山都会呈现出显著的垂直气候变化,山脚下虽值春末夏初时节,山上却降下了厚厚的大雪。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5月大雪就会封闭雪山垭口,让独龙江峡谷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正是山高谷深,大江奔流,积雪冰封,这些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独龙江地区长久以来很少有外人进入。
高黎贡山,一个被专家们誉为“冰川时代诺亚方舟的山系”在隔绝尘世中保留了极完整的原始生态和人类文明。古老民族的文化火种在这片神秘开放的自然高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GONGSHAN历史记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前身叫做“菖蒲桶”即现在的丙中洛,这里曾经是贡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世外桃源。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清政府委派丽江知府幕僚夏瑚以阿敦子弹压委员兼办理怒江事宜的身份,前往菖蒲桶处理当地发生的冲突。经实地调查,夏瑚发现,自光绪十年(公园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英国人一直在向我国西南边疆步步进逼,试图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中缅北段国界线,怒江和独龙江流域的边隘成为英国人首当其冲的侵略目标。
于是,夏瑚紧急向清政府提出了在菖蒲桶设官,巩固边防,修筑道路,查勘独龙江的报告《怒俅边隘详情》。光绪三十四年(年),农历七月初二,夏瑚再次从阿敦子出发,经白汉洛到达了菖蒲桶,他带领随员、向导、背夫共一百余人。背着糌粑以及犒赏当地居民的盐巴、布匹等礼品,翻过高黎贡山进入独龙江。
夏瑚每到一处就安抚边民,委任边疆的村寨头人,怒俅总管,向他们发放委任状。夏瑚发给任命的头人委任状一张,清政府的小官帽一顶,表示所任职务由清政府委任并当即赏牛一头以示慰劳。
勘察队一路上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夏瑚日记》记载了他们进入独龙江后惊心动魄的故事,马在当时的独龙江完全没有办法行走,只有一条飞鸟才能过去的道路被称作鸟道。
夏瑚是中国历代王朝代表政府巡视怒江中上游和独龙江流域的第一人,夏瑚巡边为祖国边疆的统一,民族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就在夏瑚巡边之后的公元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李根源上书云贵总督李经羲,提出来阻止英国蚕食我国怒俅地区实现固边抚民的计划。
年2月,经营开发滇西北边地的怒俅殖边计划登上了历史舞台,殖边队分三路进入怒江、独龙江流域。沿着夏瑚的足迹殖边队初步实现了对怒江、独龙江流域的有效管理,在民国边疆治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图:贡山发布
年,菖蒲桶行政区改名为贡山设治局。年8月25日,贡山和平解放。年4月8日,贡山县政府成立。年10月,改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名沿用至今。
贡山,一个以雄伟高山命名的地方,隐藏了岁月的风霜,也见证了历史的演进,高山挡不住跨越千年的时光,在变化的时代里,贡山各族人民以不变的凝心聚力缔造者跨越时代的辉煌。
GONGSHAN文面风俗记录民族历史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共同的家园,各民族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奠定了贡山文化的基石。
“卡雀哇”是独龙族的节日,镖牛仪式已经成为卡雀哇节日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镖牛仪式上,古老质朴的舞蹈显现出山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祈盼天地人和的美好愿望。卡雀哇节因为集中了独龙族主要的文化元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面是独龙族妇女特有的习俗,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标志也作为独龙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在女人脸上的“蝴蝶图腾”将伴随着文面女的老去而消逝。
矗立于独龙江畔的独龙族博物馆,占地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个独龙族博物馆,展出实物件(套)、重点文物20件,以“独龙族古代历史”“独龙族的服饰与纺织技艺”“独龙族宗教与节庆文化”“独龙族传统生产生活技术”“独龙族社会发展成就”五个板块,系统展示独龙族的变迁。
一件件消失了的老物件与饥饿和贫穷一起被永久陈列在博物馆中,作为独龙族曾经的历史记忆静静讲述着一个民族文化前行的历程。
GONGSHAN古老歌谣代代相承
怒族,被认为是当地最早的土著民族,仙女节,又叫鲜花节,是贡山怒族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仙女节可能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传说是为了纪念仙女阿茸。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村民们都要到山洞举行祭祀活动,接仙女的“乳汁”以祈求安康。
在当地的各种民俗活动上,都会听到李汉良和他的怒族民乐队的美妙歌声。李汉良,丙中洛镇双拉村的怒族乡村医生也是一位怒族民族民间音乐的守护者。
李汉良热爱自己民族的民间音乐熟悉自己民族的几乎所有民间歌谣,由于担心现代流行歌曲的冲击会造成怒族传统民歌的失传,李汉良开始投身怒族音乐的保护事业。
年,李汉良结识了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项目工作人员,他们一同下乡收集怒族民间音乐,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鼓励下李汉良在双拉村开始招收学员组建乡村民族民间乐队,这支乐队成为当地怒族民间音乐独一无二的一支民乐队。
年12月28日,李汉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成为怒族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
如今,怒族仙女节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祀仙女的民间仪式越来越淡化,而节日期间的歌舞求福和文化体育活动成为仙女节的主要内容。流淌在孩子们血脉中强大的民族基因,通过古老的歌谣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音乐的力量也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GONGSHAN
世界物种基因库
人类的生态家园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内,至今还存放着一个采集号为的标本。这就是后来被中文命名的“长柱重楼”。
给这种植物中文命名的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李恒研究员。
在全世界已发现的将近30种重楼中,一半品种是她发现并命名的。
从年开始,李恒主持了国家第一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楼属植物综合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权威的重楼资源库。
李恒在著作《高黎贡山植物》中,宣告属于贡山的特有种植物有种,她的发现为高黎贡山和独龙江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千百年来,独龙族以狩猎为生。今天,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资源和青山绿水,独龙族已经放弃了狩猎,开始保护野生动物。
独龙族动物学硕士李迎春,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理局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李迎春与他的团队一直在高黎贡山用红外相机监测动物数量和种群的变化。
独龙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黎贡山羚牛由于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重楼成了当地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草。
茫茫原始森林的下面,独龙江全乡已经人工种植重楼一千七百多亩。依托这些美丽的小草,高黎贡山的原始密林成为独龙族走向富裕的金山银山。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依托,把美丽贡山大自然的原生态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绿色的色彩里慢慢流向希望的远方。
丙中洛镇秋那桶村
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
每天清晨都会在晨雾萦绕中苏醒
翡翠般的独立江岸
一栋栋金黄色外观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
安居房依山傍水而立
一条条乡村柏油路蜿蜒曲折
密林深处,红红的草果生机勃发
托起了贡山人民丰收的希望
一座高山
一个世界物种基因库
跨越千年,依然和谐美丽
一条天路穿起了历史的两端
融合了民族情谊
穿越世纪,共同前行
—整理自—
中国影像方志
—图片来源—
视频截图、网络综合
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好看的人才能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