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大家纷纷表示,要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碧水,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海拔跨度大,从最低点海拔76米至最高点海拔米,分布着我国最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也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云鸿表示,林草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部门,将忠诚担责于身、自觉履责于行,坚决扛实“护绿”之责、聚集“增绿”之力、做足“用绿”之功,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力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让我们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信心满满。”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护局干部陈桂守与同事们分享了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为引领,为把怒江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而持续奋斗。
在香格里拉市普达措洛茸村,村民边玛通过广播聆听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这一段话引起了边玛的强烈共鸣。“在我们牧民心里,各种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的朋友,会给人类带来吉祥。人类应该用友爱、怜悯之心爱护它们,给它们好的生存环境。”边玛摸着自家的牛羊说。
听了边玛的话,一旁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唐华露出赞许的笑容。“你说得对。一草一木、一虫一物都应该受到人类的敬畏,我们决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与自然共生的良好环境。”唐华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普达措当地村民们的共同守护,才留下了明镜般的湖泊、水丰草美的牧场、百花盛开的湿地和飞禽走兽出没的原始森林。“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一定能把普达措建设和保护得更好。”
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的理念。
在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游客沿着栈道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野生动物互动,体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奇妙旅程。
作为普洱生态旅游的领跑者,云南湄公河旅游集团以保护原始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为前提,依托普洱保存完好的生态资源,开发了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等多个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一站式森林旅游目的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云南湄公河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绿色旅游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保护在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普洱市全力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和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摸清了生态家底;打造了18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休闲度假”四大绿色产业基地,不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普洱市绿色经济办主任冯俞竣深受启发,信心倍增。“普洱市将坚持以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优化绿色发展格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持续产生巨大效益,加快形成全系统的绿色发展方式,为全国发展绿色经济做好试验、当好示范。”冯俞竣说。
傍晚,怒江州科技局干部、驻三河村工作队员张朝江从密林深处的“鸟塘”巡查回来,就马上召集15个“鸟塘”的“塘主”学习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给我们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观鸟’经济吃了定心丸。”张朝江介绍,近年来,三河村充分发挥山多林多的优势,种植草果、核桃、花椒等,还建起了15个观鸟点。“保护好生物多样性,高山密林会成为聚宝盆。”目前,三河村正大力开展樱花、刺桐花种植,营造四季花海的景观,繁荣乡村旅游业,持续拓宽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
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家园
“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云南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岩溶地区和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既造就了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也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经过多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曾经的西畴县“三光”片区,已被绿色覆盖。“喀斯特上的绿洲”,见证了云南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保山市副市长张云怡说。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高山峡谷区,高黎贡山、怒山南延于境内,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造就了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下一步,我们将从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第一道防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个方面着力,坚决守住保山的‘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张云怡表示,保山市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擦亮绿色生态这块金字招牌,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句流传至今的傣族谚语,生动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依相存的关系。在景洪市基诺山乡巴飘村后的山坡上,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中,村民们栽种的黄花梨、紫檀、铁刀木等20余种珍贵树种正茁壮成长。而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前,这里生长的全是单一的橡胶树。
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刘绍雄介绍,西双版纳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年至今,在保持着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的同时,西双版纳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已在村民房前屋后、公路两侧和河道两旁等地“见缝插针”种植万亩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树种。刘绍雄表示,我们将继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清洁美丽的家园。
云南网记者殷洁李树芬李寿华唐焱沈浩杨艳鹏戴振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