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3月18日的行程。离开大理后,我们坐车4个多小时,来到了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这也是我三个月后的再次到来,是我引导大家来到这个地方。更正:题目应为“七彩云南”腾冲篇(一)。

因为对中国远征军的初步了解,让我有重返这里、仔细研学的想法。

关于松山大战遗址的博客,我曾经在年12月4日的博客中有详细介绍。今天是拾遗补缺。

入口处的这棵大榕树,在70年前的战争中曾经被枪林弹雨打穿,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棵古树。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整个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平方米,由座单体雕塑组成。

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

分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12种方阵。

雕塑以士兵为主体,选取戴安澜、史迪威、孙立人等22位将军为军官代表,突出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在世中国远征军老兵,以表达迟到的关怀和对中国抗战的深刻理解,让后辈铭记中国远征军的悲壮历史。

今天大家都来上了一堂抗日战争历史课。

我给大家作讲解。

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选择这天在云南省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落成,揭幕仪式后,远征军老兵和远征军将士后人纷纷瞻仰雕塑群,并走进松山抗战遗址,重拾历史记忆。

当年的孩子们,人都没有长高,也在修筑滇缅公路。

今天发现了上次没有注意到的史迪威将军的单独雕像。

史迪威将军的雕像没有被安排在方阵中,而是单列的。可见他的重要性。

百度:约瑟夫·史迪威(JosephStilwell,年3月19日—年10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后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年9月2日,约瑟夫·史迪威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女兵方阵。

女兵参加作战最惨烈,只有一人走出野人山。

28位在世中国远征军老兵方阵。奠基仪式上,还请来了这些老兵。

将军方阵中,我还是一直盯着戴安澜将军的雕像。

接着参观松山遗址。

从观景台上,就可以看见抗战的咽喉——滇缅公路。

遗址上遍地战壕。

这是一封没有发出的秘密信件。

“红帽坡梁子”是通往子高地的最后一个阵地,在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丛中,脚下全是掩体、交通壕、弹坑。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十分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战壕。年8月2日中午,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来到久攻不下的松山主峰再次进行现场堪察,看到的是我远征军不断伤亡近多人,而不见敌人行踪的特殊战场。

经过两个月的炮犁火耕之后,地表上已没有了绿色。顶峰的堡垒,由于喷火器焚烧,并经搜索,已无敌踪。战场是静止的。但数日后,凡通过近旁者,多被射杀。后才发现堡垒下面有坑道或掩蔽。敌寇随时会放冷枪。为了胜利,远征军甚至用人肉战去耗尽日寇的枪弹,却是久攻不下。日寇狂言,不死10万人,休想攻取。

爬上松山的顶峰,如今只留下两个巨大的爆破落坑和掘进的地道痕迹。落坑旁分别竖有12、13号碑桩遗迹,此地是日寇的支撑点,工事最为坚固,有母堡两个,子堡多个。大、小堡垒都有掩盖。并分为3至4层,内部设施齐全,由轻重迫击炮、火箭筒、枪榴弹筒、轻、重机枪构成浓密火网。加之日军以武士道精神疯狂死守松山。山高坡陡,不易攀登,时值雨季,泥滑路烂,远征军的进攻十分艰难。

在采用飞机、重炮轰击均未奏效而伤亡千余人的情况下,最后采用坑道作业,在山顶两侧距敌堡m处掘进宽1m、深1.8m的两条坑道,在敌堡下掘药室两个。坑道内各装入TNT炸药70箱和50箱,于8月20日上午9时引爆,将整个山顶炸坍,才消灭了顽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在子高地的最高处,还有一个铜盘,标识着云南省境内的驼峰航线。

日本人的坑道还做了一条运输通道。

龙陵县地处云南省西部边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为滇缅公路交通咽喉。抗战期间,日军为截断国际唯一援华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于年5月自缅甸入侵滇西,进占滇西之龙陵、腾冲。当时,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下令将惠通桥破坏,日军占领“东方直布罗陀”——松山。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两个军约4万人的兵力,从年6月4日开始进攻,至9月7日攻克松山,苦战3个月零3天,取得完全胜利,全歼日军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余人。

快到腾冲的路上,这座龙江大桥是腾冲的骄傲。它一头连着魏魏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一带一路,直通缅甸。这座与美国金门大桥一样设计的大桥,号称云南最美路桥。站在桥头向对岸远远望去,整座桥在云雾飘渺中煞是壮观,因此龙江大桥又被成为“云端上”的工程;俯瞰桥下,滔滔龙江水则只是一股如麻绳般粗细的线条,如此可见桥梁之高。

由于增加了松山遗址的参观,我们抵达腾冲已经是晚上9点,大家都有些疲惫,但又感觉非常值得。也对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博客发自:云南腾冲腾悦精品酒店。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