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幻想过,平行时空中的另一个“我”或许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年11月,我们再次携手融创西南与马蜂窝,共同发起了“向往向西南,旅居新玩法”话题策划,邀请6位蜂首达人,奔走于于大理、西双版纳、昆明、都江堰、腾冲、普洱6座城市,用行走的脚步,寻访远方生活的温度。

一个月的拍摄时间,上百G的视频素材,无数帧或质朴或温情的瞬息剪影,透过6位达人语言镜头的诠释,与人文自然、同行游人的故事,陌生而憧憬的远方生活铺陈于眼眸之间。

#向往向西南,旅居新玩法#,旅居日志第六弹,我们跟着

迷途的小柒一起,飞往极边小城,解锁腾冲或浓烈或淡雅的水墨之境。

#迷途的小柒

我整理行装的时候,习惯性问了一句:

——我过两天去腾冲,你去吗?

——哪里?腾冲!是云南保山的腾冲吗?去!去!当然去。

——去了你得和我拍合影

——可以,没问题。

这一连两个意料之外,让我既吃惊又疑惑,一个从不愿拍照,成天泡在书堆里的人,为何偏偏喜欢腾冲,腾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迷途的小柒的腾冲vlog

01

祖国西南的边陲小城

腾冲,一个地处西南的边陲小城,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被高黎贡山和怒江拱卫下的宁静小城。透过飞机的舷窗,看到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

高黎贡山,生命孕育的摇篮,也孕育了腾冲独特的腾越文化和马帮文化,从飞机即将落地开始,他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舷窗,仿佛他曾经来过,正在认真比对记忆和现实中的腾冲。

车刚刚停稳,他就急不可待的打开车门,走向龙江特大桥,在桥下伫立良久。

晨雾中的龙江特大桥,犹如腾飞的蛟龙,一半跨过高黎贡山,一半隐身于雾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02

此生最美的晨雾

虽已错过鲜花盛开的季节,但对银杏村的秋色却早有耳闻,为了坐拥人流量小的银杏村,我们07:30便从酒店出发,正是这份早起的执念,让我遇见此生最美的晨雾,果然,美好的事物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深秋的雾色别有一番梦幻色彩,远处的山、近处的树,被这云雾绕的层峦叠嶂,颇有几分:像雾像风又像雨的意境,树梢时隐时现,一瞬间,竟有些迷幻,大自然,真美,我好想活得更久些,好去看这从没看过的风景!

和喜欢的人牵手漫步其中,更是给这震撼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个美丽的晨雾,就在快到银杏村口右手边的田间,车可以停靠在不影响其他车辆的山路上,也可以停在银杏村停车场步行过去约5分钟。

但是否能看到得靠运气,我们也仅仅看到半小时,半小时后它就悄无声息的全散了,仿佛从没出现过。

返回银杏村的路上会经过一片小树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煞是好看。

03

心心念念的银杏村

我和他不同,我对腾冲的向往,便是这心心念的银杏村了。

每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银杏村的银杏叶都会凋零、飘落。

群山之中,遍地金黄,房檐之上,古树之下,晨雾中的若隐若现,阳光下的斑驳金光,会让你恍惚,想伸手去触碰,这张巨大的银幕,想睁大眼睛,寻找像素中的颗粒感。

走近一点,古朴的村落,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飘忽入耳,一条河流,从村中飘过,河中成群的白鹅对对流过,荡起层层涟漪,激起岸边的鸭群挥动双翅,扇起一地金黄。

家家院中都有几棵银杏树,树下几张方桌,数把竹椅。

桌边玩耍的孩童,做活的大妈,隔着篱笆聊天的大嫂。这一切看着既熟悉又陌生,是否在哪里见过,炊烟之下的白墙灰瓦,白墙灰瓦的院中,一棵大枣树,泛黄的枣子挂满枝头,枣树之下一个小方桌,几把竹椅,方桌之旁,竹椅之中坐着满头银发的奶奶,戴着老花镜,缝缝补补,总不得闲。

原来这就是他描绘中的故乡,他的老家。他从小随父母外出漂泊,成年之后再回故乡,老家已成一片工厂,这里应该是我家,这里应该是二叔家,那边应该是小学,不对,学校没有这么近,不对,路不应该在这里,不,我应该早点回来的......

面对着照片一遍遍喃喃自语的他,掩饰着对故乡,对那座记忆中的小院的思念。望着小院中银杏树下,竹椅中一言不发的他,我知道,银杏村让他想起了遥远的家。

在离开村子的时候,同行的静姐停在一个卖野果子老大爷旁边,望着那种叫野荔枝的果子。

在老大爷的热情劝说下,她尝了一个,从她的表情急剧变化中,我们知道,这种果子一定不好吃,在走出几百米之后,她又突然说,不行,我还是去买一点吧。我知道,她是被大爷的淳朴打动了。在车里,我们品尝着这种苦涩中略带着一丝甘甜的果子,期待着静姐口中那个最让她平静的地方,竟突然有些好吃了。

04

人间烟火味的和顺古镇

我去过的古镇不下二十个,乌镇、丽江、大理、姑苏、同里、西塘,每座古镇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故事。

这次腾冲的和顺古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喜欢到一种境界,可能就是爱屋及乌,甚至连条幅都不觉得违和。

它依山而建,群山环抱,河流绕行,是西南地区著名的侨乡,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独特的腾越文化,这里既保留着儒家文化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的先进工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古镇的建筑和家居生活,中式的四合院,西式的大门。中式的茶具,西式的灯。

从一碗烟火气息的稀豆粉,开启和顺古镇一整天的缓慢行程,肆意地漫步,看来往的行人,这里有丽江古镇的风味,却没那么严重的商业化。

可别错过古城里的网红餐厅:张家大院腾越菜。

拉茶、豆腐、火山石锅牛肉汤、张氏酸辣鱼几乎是每桌必点。当然,环境也是很赞,老宅大院里吃饭的感觉,好特别。

和顺人少小离家,远渡重洋,漂泊半生,归来已是耄耋老人,他们买田置地,营造家院,留下了一栋栋保留着东方美学的建筑。离家时带走一把乡土,归来时带来半生财富。他们营造私第,捐建学校祠堂,虽身处西洋,仍心系故乡,虽浸染半生,仍保留着中华传统美德。这里的一砖一瓦,堆砌着家的思念。一斧一凿,雕刻着岁月的沧桑,一栋栋四合院,围出一方方温情一片片乡愁。

穿梭其中,你还会发现不少惊喜,比如,转角入镜的行人,临河的酒吧,开在古镇里的图书馆、甚至画卷中的枝干垂地的古树。

静姐说,她最喜欢坐在这里,望着眼前的参天大树,会忘记甲乙丙丁,忘记工作中的一切烦恼,这里能给她带来内心的平静,果然,我们俩也坐了大半天。

05

这里是地球之肾:北海湿地

在山川与湖泊的碰撞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就是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腾冲的北海湿地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湿地。

在群山环抱之中,在一望无垠的湖面上,漂浮着一片绿色的草原,高山为它阻挡了寒风,湖水为它提供了养分,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它独特的美。

每年的四五月份,鲜花盛开时,就像一个巨大的花篮,漂浮于双湖之上,成群的白鹭划过天际,浮于草原之上,美的让人怀疑它的真实。

我们走走停停,沉醉于这草地湖泊间。

06

腾冲的小院子

小伙伴推荐给我一个温暖的住所,腾冲的小院子,小院子的位置很合适,近市区,距离银杏村、和顺古镇、火山等景点都不远,重点还是它的整个氛围,我很喜欢这个用白墙灰瓦,围出的一方天地,地上有泥土的气息,天上有白云,有飞鸟,有繁星。小院依山而建,有图书馆,有食堂,是一个现代版的和顺。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你的思念而停留,岁月也不会因你的不舍而逆转,现代化的生活取代古老的农耕生活,传统的村落也被新型的社区取代。小院子既保留了我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舒适便利。在这一方小院中,我看到了他天真的笑容,他坐在院里开心的像个孩子。

他或许没有想到,在遥远的小院的生活简单而又丰富,早上,当窗外的鸟叫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阳光洒在床头,拉开窗帘,他已在院中喝茶读书,简单洗漱后,沿着曲折的小径聊天散步,在食堂吃完早餐,我抱上笔记本电脑,他拿上笔记本,一起到图书馆,他看书做笔记,我处理工作。

晒着午后的阳光,泡在恒温泳池中,遥望远处漂浮不定的白云,或许你能感悟另一种生活。隔壁的静姐相约一起去泡温泉,晚上回来,小院里,分享着各自家乡的特产。

或许,只有你在亲自踏入小院,感受小院的安宁祥和,你才能找到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你才有时间抬头看天,低头看到蚯蚓和蚂蚁,听到风声、虫鸣、鸟叫,闻到青草味、花香,泥土味,你才能找到那种久违的。人,建筑,空间,只有和谐的统一,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就像银杏村,和顺古镇,人与自然,院落和谐统一,小院子,就像艺术的留白,舍弃一部分封闭,给自已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亲近大自然,感悟生活的空间。你瞧,院子里的银杏树叶,也黄了。

腾冲的小院子,白墙灰瓦,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又拥有现代的实用舒适,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点。既传承了传统的邻里相助,又倡导了新型健康生活。在遍地高楼林立的今天,这一座座小院子,留住了传统,也留住了家的记忆,我喜欢这里——腾冲的小院子,在院子里的每个我喜欢的角落,都留下了自己的照片。

腾冲,被高黎贡山和怒江环抱的地方,抱出了舒适宜人的气候,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就是腾冲,有美景,有美食,还有小院子,围出了故乡的美,围住了家的味道。

-向往向西南专辑回顾-

小院日志,离自由最近的72个小时

跳进雨林,解锁北纬21度的奇妙浪漫

滇池南畔,暖冬亲子环游记

独上青城,借山而居溪村院

普洱时光,被咖啡与茶选中的生命绿洲

往期推荐

年终特别策划丨被缩小的移动半径,年的行走记忆

不打烊计划丨打工人的圣诞夜,往往在零点之后

台风限定,关于海南的9段记忆

乘着海南的风,把夏天追回来

假期前的5个小时,我做了4个旅行锦囊

用6张地铁票,飞越国境线

迷雾剧场中的重庆,成为了下一个未解之谜

沉浸×体验创造出的场域感,对文旅项目意味着什么?

被音乐浸染的午夜,被声音“选中”的城市

《以家人之名》的取景地,我们找到了

从%到森之谷,我更爱青山周平了!这家书店,装着一群人的故事

-END-

文字排版:年糕

图片来源:

迷途的小柒

游记来源:

迷途的小柒

项目支持:腾冲的小院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