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殷殷嘱托和三次回信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书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牢记嘱托兴边疆”的保山实践答卷。
01:12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1
联动合力持续汇集
保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机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把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10项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纳入政治巡察、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年度综合考核,列入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层层压实责任,不断汇集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全面扛牢扛实党管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政治责任。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实现了民族工作的多力量投入、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
保山市举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视频会
2
思想根基不断夯实
优化原文学、视频学、集中学、研讨学、党课学、现场学、跟进学“七学”模式,“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实现常态化,党员干部的民族工作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10余万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余期19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余期11万余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读书班余期12万余人次,推动党员干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液、刻入骨髓、注入灵魂,不断提升分析民族工作形势、改进民族工作方法的能力水平。
保山市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宣讲
3
发展路径深度拓展
制定出台《保山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等系列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措施,实施民生持续改善等“六大工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民族团结进步红利。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一村一个带动示范项目融合推进,高标准推进腾冲司莫拉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带动各族群众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的好做法,获央视《焦点访谈》深入报道。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1
共同体理念飞入万千百姓家
开展“十个一批”宣讲人才选拔,组建各类宣讲团个,深入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受众达余万人次;拍摄公益宣传片2部、微电影5部、开展专题电台访谈12期、在《丝路保山》栏目播出创建工作节目24期,刊发相关稿件多篇(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摄影、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网络答题以及“我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代言”等活动,为个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名个人、98名道德模范“画像”、为民族团结家庭拍摄“全家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厚植,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强大向心力不断集聚。
“艾思奇百姓宣讲团”深入社区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2
精神家园建设硕果飘香
全市建设标识、展板、长廊多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9个、主题广场8个、主题街道30条,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了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实施了一批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建成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2个,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项、非遗传承人人,推动各民族文化互嵌交融、创新发展。深入开展“普通话上街下乡进村寨”“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推普路上一起走”等活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全面达标,全市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0%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认知和实践的广度、维度、深度全面拓展,促进了全市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保山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
3
爱党爱国情怀持续厚植
做实“感恩奋进”示范带。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以中寨司莫拉村、和顺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为现场教学点,创作了《总书记来到咱司莫拉》《三声鼓响幸福来》等一批新时代文艺作品,全面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保山的故事,全面宣讲“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成就、民族团结进步的生活实践,年均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各族群众热爱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爱国热情空前激发,汇聚起保山大地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做靓“善洲精神”示范带。以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靓“杨善洲精神”现场教学示范带,创作了《追寻善洲书记的足迹》《青山风骨》等一批文艺作品,全面宣讲杨善洲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年均6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不断鼓舞各族群众不畏艰难、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做强“红色教育”示范带。以隆阳区金鸡“4·15”武装起义纪念碑广场等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强“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示范带,创作了《云岭星火》《铁流西进》等一批红色影视作品,年均6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悟革命精神,汲取红色力量,赓续精神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做优“爱国戍边”示范带。以4个边境乡镇以及国殇墓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优“爱国戍边”现场教学示范带,广泛报道《蔡新装:共和国1号界碑的守护者》等爱国戍边故事,全面宣讲各族人民守土固边、抵御外侵、保家卫国、携手致富的生动故事,深入实施“红色喇叭”“红旗飘扬”“边境党旗红”等工程,年均2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凝聚全市各族群众“振兴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广泛共识。
杨善洲事迹陈列馆
全面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1
改革活起来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26项改革事项被列为国家和省改革示范试点。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园中园”、“放管服”改革等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国企“1+1+X”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承包地确权颁证被表彰为全国典型地区,地方电网企业进入电力交易市场,增量配电试点收效明显,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在省内率先实践工业“园中园”和“一线两园”创新发展模式,中国猴桥-缅甸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展顺利,曼德勒境外园区纳入中缅经济走廊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年均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亿元,年末进出口总额达47.9亿元。始终坚持用好创新这把改革发展金钥匙,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制基础更加坚实。
保山工贸园区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鸟瞰图
2
产业强起来
扎实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建成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2个,“三品一标”产品个,高黎贡山茶叶等26个品牌和保山小粒咖啡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8户,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由0.86∶1提高到1.8∶1,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扎实推进三个省级工业园区优化提升,绿色硅材一体化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单晶硅上游产业链基本形成,轻纺、生物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科技创新与应用取得标志性进展。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保山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腾冲市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昌宁县和龙陵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一批高品质度假区和半山酒店,A级景区达99个。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入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的保山小粒咖啡
3
城市靓起来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95:1缩小到2.69:1。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公园绿地、市政设施提质更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成果丰硕,3个县城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腾冲大和顺等一批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造农村危房6.85万户,村庄人居环境达到1档标准。森林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创建工作亮点频现,入选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土壤环境总体安全,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持续提升,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面加强。腾冲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基础更加坚实。
潞江坝风光
4
群众富起来
全市9.4万户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合投入50亿元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兴边富民行动、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等民心工程,佤族、傈僳族等实现“两次跨越”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持续致富,重点打造了隆阳区潞江坝新寨咖啡等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市8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大踏步迈进。
昌宁县翁堵乡大明湖易地扶贫安置点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
同源共流谱写同心曲
充分挖掘西南丝绸古道永昌道、《永昌府文征》中蕴含的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底蕴,广泛开展文化体育交流、联谊联欢、联合创业,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不断优化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在全市所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和中华传统技艺教育及“十个一”系列活动,全面实现各族学生思想上同心、学习上同行、宿舍里同住、生活中同乐。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了《春暖司莫拉》《巍巍松山》等一批精品剧目,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举办腾冲国际马拉松赛、高黎贡超级山径赛、保山永子围棋赛事等品牌赛事,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各族群众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科室、同企业共班组的生活常态得到巩固升华。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腾冲市明光镇自治完小学生到北京参加文艺演出
2
同声共气绘好同心圆
充分利用保山侨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春、秋)令营、深耕华文教育等措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筑牢华人华侨的“根魂梦”。全市先后举办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87期,共培训华文教师人。腾冲市、龙陵县象达镇、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创建为“平安侨乡”示范点,梁金山故居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顺图书馆被命名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山学院被国侨办确定为华文教育基地,昌宁柯街华侨社区等6个社区被国侨办确定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听侨声、汇侨智、聚侨力、凝侨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画出最大同心圆。
保山学院
3
同舟共济铺筑同心路
在芒宽乡、潞江镇等地实施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民心工程,名傈僳族群众同当地汉族、彝族、傣族、白族等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高寒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群众下山住坝,在摆榔乡、木老元乡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七大工程,名汉族、布朗族、彝族等各族群众从高寒山区搬到集镇,实现了从空间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在湾甸乡安置水电建设库区移民人,各族群众在湾甸乡喜结姻缘、共融共生。全市7.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各族群众过上了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城市民族工作扎实推进,冬奥冠军韩聪的父母在腾冲见证夺冠时刻,像韩聪父母一样越来越多的“新腾冲人”“新保山人”在保山置业安居,为保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昌宁县田园镇德馨安置点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
治理成效日益凸显
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在个村(社区)划分网格个,配备网格员名,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深入实施强边固防铸魂行动,日均投入余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全面构建“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全民抗疫防线,实现了无本土病例、无外传病例。法治建设成效排名全省前列,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连续5年获省考核优秀,连续2年荣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先后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州市”,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和执法满意率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成为“云南最具安全感城市”。
2
治理温度广泛传递
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全覆盖,靠的是“”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全天候的响应。建成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便民中心(站、室)个,全市28个律师事务所名执业律师与个村(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实现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畅通困难群众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指派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困难群众法律诉求%回应,民族地区法律援助需求%提供。全市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8名人民调解员、名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扎根基层,三年来共提供法律咨询解答00余次,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氛围更加浓郁。
龙陵县法治宣传教育进边境村寨
3
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民族宗教工作重点乡镇等机制,在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村配备民族宗教干事名,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管好守稳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我是一颗小小石榴籽》等作品入选云南省“五个一百”正能量作品。长期以来保山市未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全市少数民族公务员占12.7%,主要行业均有少数民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民族地区“四个特别”干部队伍建强用活,广大党员干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忠诚践行者、守护者、促进者、示范者。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保山大地
1
强基固本增活力
成功创建多个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示范单位,10余万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龙陵县和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2个基地被命名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保山学院被命名为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在已建设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基础上,年起每年再建40个以上,力争年达到个以上。
2
同频共振齐绽放
以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九进”为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念融入基层细胞,根植于各民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创建覆盖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拓展延伸创建进铁路、进边寨、进新经济组织、进千家万户等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凝心铸魂、注入活力。
3
选树典型促升级
建成以边境乡镇为支点的“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城乡融合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相邻州市共建共享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保山——美美与共的乐土”“唱响新时代边疆人民幸福之歌”“党建引领共育民族团结花”等创建经验做法以及微纪录片《情满司莫拉》等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播,涌现出了扶贫英雄郭彩廷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等系列品牌,着力打造新时代创建工作升级版。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