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暮春时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沿千年古道走进保山这块山雄水奇、古老而神秘的西南极边之地,他在此行走了多天,以占其“游记”十分之一的篇幅记录了这里的山川地貌、人文物产等自然经济社会情况。是什么吸引着徐霞客来到保山?在寻访保山的4个多月里,他有哪些重要的发现,与这方水土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又给后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期古迹寻踪,让我们一起探寻——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徐霞客的名字,作为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他穷尽一生探索与发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男儿普建功名于庙堂之上的时代,他“独辟蹊径”,心随少年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他在山脉、河流、地质地貌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皆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其考察范围远大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学者,其科考成果在世界科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他通过30余年亲身考察所撰写的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是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也以质朴绮丽的文风对后世游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年,他不远万里踏上祖国的西南边地,在这段被人们称为“万里遐征”的旅程中,完成了极为重要的探索与发现,亦把自己的身影永远投射在了这方山水天地与人心之间。
腾冲徐霞客城市雕塑范南丹摄
霞客之“远见”
崇祯九年(年),在遍访华夏名山圣水后,50岁的徐霞客决定开启他的西南“万里遐征”。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吸引徐霞客来到保山?有人认为,他的永昌之行是为拜访故人闪继迪;有人认为,他的腾越之行主要是为借道出游缅甸。对于徐霞客计划多年的滇西之行,有不少学者认为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明代大才子杨慎的影响。徐霞客曾拜读过流放云南30多年的杨慎所撰写的《云南山川志》《滇载记》《边城记》等数部专著,据明史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徐霞客的“远见”不乏觅慎之足迹的可能,在他的西南旅程中,我们也看到他与杨慎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的诸多交集。
●边地山河考
《徐霞客游记》的西南游部分有着浓郁的地理考察色彩。游历中,徐霞客对滇西的地质现象给予了很多 作为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列高山,高黎贡山垂直高差达米以上,是古人“见之忧愁”的奇山峻岭。徐霞客渡过湍急的怒江到达高黎贡山腰的磨盘石,他详细记录了沿途的山谷地貌、气候变化、动植物生态、土地利用状况,几乎把高黎贡山东西两侧的自然剖面以文字形式“刻画”了下来。他清晰地记录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及其成因,这一系列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比有记录的最早到高黎贡山进行动植物系统调查与掠夺的西方“植物猎人”乔治·弗礼斯特(英)早年。在高黎贡山巅与火塘边的“土人”攀谈时,他得知此山俗名“昆仑岗”,于是敏锐地联想到南诏蒙氏曾封此山为“西岳”,进而目透群峰,以其超群的判断力作出“然正昆仑南下正支”的结论,首次提出了高黎贡山为喜马拉雅山余脉的论断。
他悉心观察了澜沧江、怒江两岸的山势脉向,经多番考证得出两江归海的科学推断,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所载澜沧江“与沅江汇”、怒江“与澜沧江合”这一通行认识的谬误。
杨慎当年曾以“铁雨”这样的描述记载过腾越“土人”口中的一起神秘的“雷劈羊”事件。徐霞客到达腾越后,据杨慎提供的“线索”实地考察走访,在腾冲打鹰山找到了奇妙的“浮石”,继而推断是火山喷发这种现象导致动物被击中。相传他在临终前还于自己家中时常把玩一块从腾冲带回的火山石,这也被旅游界传为一段妙谈。
昌宁县柯街镇黑温泉的徐霞客雕塑范南丹摄
“蛮荒之地”多“瘴气”,在徐霞客远游保山的时光里,他常以温泉养身、“除瘴”,在他笔下,人们对保山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有了认知。他遍访永昌、腾越、顺宁等地温泉,每到一处留下的精彩文字记述,皆被后来人口口相传。
可以说,徐霞客是对保山山河考做出重要贡献的第一人。
●古城风情录
保山是“蜀身毒道”(后称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也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境内面积最大、城门最多的古城池,自古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诸国沟通联系的商旅重镇。徐霞客的到访,把西南边陲这一“秘境”的资源物产、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推向了更广的领域。
隆阳区玉皇阁会真楼,徐霞客游历隆阳时的居住地范南丹摄
徐霞客对永昌府城以周长十三里一十四步的规模位居云南之最,仿南京城而罗太保山于内,有八道城门、七十二条街、八十二条巷,期间学馆庙宇林立、商店客舍遍布、珍奇异宝满街的“西南第一大都会”形象作出记载;对保山端阳花街这一极能体现地方资源特色以及百姓精神文化追求的市井集市生活也留下了“群花尽放,凭高望之,满城皆花,如锦如云,极为佳丽”的佳句。
保山又被誉为“宝山”,是翡翠、玛瑙、黄龙玉等珠宝的聚散地。在永昌,徐霞客对杨柳阿东寨所产南红玛瑙的特质及其产出环境、地貌特征、矿体形态、矿化规律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并以超越当今考察者认识深度的记述完美展现了古代乾海子一带玛瑙山的自然环境风貌以及玛瑙矿石的规格、形态、矿化富集规律、珍品与常品的等级区别;在腾冲,他对五光十色的珠宝玉石和玲珑剔透的玉雕制品赞不绝口,并十分珍视地把在此间新交友人潘秀才所赠的一绿一白两块玉石带到永昌府城,请工匠分别雕成一个杯子和两个印池以存念。
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保山近郊远野:他访名胜古迹,登云峰太保、游龙泉、探蕉洞、谒卧佛、考九隆翠冈、观哀牢金井;他走古道关隘,行霁虹桥、登梯云路、走青龙街、“闯”盘蛇谷、行滇滩关、访绮罗村。他四处探索,临天生桥而察东河伏流,考枯柯河与右甸河等水系走向,访油革关等一些在当时便已消失的古迹遗址,亦纠正了关于当地历史战役中的一些混乱逻辑。当崇祯十二年(年)四月十一日他“借宿”在高黎贡山东峰时,曾就磨盘山战役作出如是感慨:“忆诸葛武侯、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其博大的历史情怀可见一斑。
被徐霞客称为“入滇第一胜”的隆阳区水寨古村落范南丹摄
他对这一方水土之上人们的生活亦给予了深情的 保山,这部灵动的边地“风情录”在徐霞客笔下涓涓流淌。
边地有“奇缘”
多年前,《徐霞客游记》已被作为“卧游胜具”广泛传抄,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珍本收藏传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徐霞客就是“知名旅游博主”“百万+大V”,由此不难想见,被徐霞客带着“远见”以“浓墨重彩”记录的保山,因《徐霞客游记》的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那么,徐霞客对保山的“宣传推介”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在他旅居保山的这段日子,又和这里的人们产生了怎样的情缘呢?
●会友说文化
到访保山期间,徐霞客受到当地官绅乡民、文人墨客的热忱款待与资助,并先后与闪人望、俞禹锡、马元中、吴麟征、刘北有等具有较高学识的“社会名流”以及围棋高手马元康、勐赖土官早龙江等20余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永昌府时,他长期寓居太保山会真楼,逢雨天不能出行,便和朋友们诗词歌赋酬唱应答,谈论探究保山文化,揣摩和抄录各处借来的家藏地理文史珍本。
留存至今的“徐霞客保山游记”有6.7万余字,占到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的十分之一左右,足见保山之行在徐霞客“旅游”生涯中的分量。除撰写游记外,他还曾作《田署州期政四谣》以警示腾越州官场,作《永昌志略》对志书中不严谨、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订正,作《近腾诸彝说略》将自己通过查阅府州志书又实地考察腾北边境一线的边关形势形成治腾策论……对边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皆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
登临云峰山时,他为此山赋诗两首,曾被山上寺僧作为“镇峰之宝”保存。他对当地的自然山川、道路桥梁、人居环境、民风民情、社会经济等状况的记录,为后世编史修志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离开保山时,徐霞客带走了关于保山的许多珍贵资料,如其亲手抄录的由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的永昌名人张志淳所撰写的,被称为“云南最早的风物志”并被收录于《四库全书》的《南园漫录》,以及《永昌府志》《腾志》和《八关》《三宣》《六慰》诸图册的抄本等。遗憾的是,保山也成了徐霞客“万里遐征”的最后一站。在他从腾冲返回丽江后,已因积劳成疾而“双足俱废”,他的“边地奇缘”亦就此写进永恒。
●循迹后来人
在今天的保山,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以及影视制作团队循着徐霞客的足迹而来。保山旅游亦以灿烂多元的“文化名片”享誉神州。人们以著书立说、影视拍摄、制作雕像等方式表达着对他的纪念。
徐霞客的精神不仅感动着世人,也感召着那些有着“行者灵魂”的人的追随。在他留下深情厚谊的保山,许多人将自己对这方水土的热爱化作对其步履的丈量、镜头的捕捉、文字的耕耘。
每个周末,《保山日报》记者范南丹都会追随着徐霞客的脚步拍摄滇西的山水。他准备从拍摄的图片中精选出幅,组成一部《碧海苍梧,万里遐征——徐霞客滇西行影像录》。在他看来,这是对偶像徐霞客的致敬,亦是与先贤跨越时空的对话。“专题拍摄中,我反复研读原文,时常感到内心的震撼。徐霞客的记述一次次超出我的想象,他的描述是那样宏大与精深。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他的记述已经具备了‘航拍视觉’。他对这里的所见所思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他刚刚起脚离开,就在我一路追随的路边等我。我想让自己的脚步与徐霞客当年的脚步重合,用摄影的方式再现徐霞客当年游历的滇西大地,把具有文学性和学术性的徐霞客《滇游日记》创新转化成影像文本,用纪实摄影的语言再现滇西风物。”范南丹说。
本报记者蒋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