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上有蛙声高黎贡山出奇才

——记高黎贡山两栖类和爬行类腾冲本土专家、“蛙哥”杨申品

庄稼汉也能成专家

故事得从3年前说起。

年8月中旬,兰州大学。“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分会年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一位来自云南腾冲的非专业人士参加。会上,这位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小伙子携带研究成果来到会场,向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腾冲拟髭蟾繁殖生态学研究》的报告。腾冲拟髭蟾,那是当时在高黎贡山发现不久的一个新物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详实准确地阐述,不禁让专家学者们暗暗称许。

杨申品给蜥蜴拍照

他不是博士研究生,也不是专家学者,是个地道的庄稼汉,一个只是初中毕业的护林员。他就是来自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管护分局大塘保护站的一名普通护林员,一个凭借自己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努力成为高黎贡山两栖类和爬行类本土专家,当地远近闻名的“蛙哥”杨申品。腾冲的自然宝库中珍藏着太多已发现和未发现的两爬类物种。从年至今,在腾冲高黎贡山已先后发现3种两栖动物新种,分别是: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学术界统一用"腾冲"这个地名来给这些新物种命名,凸显腾冲高黎贡山极其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而后两种新物种的发现都与这位大名鼎鼎的“蛙哥”杨申品的探索和努力密不可分,这位天天钻山沟、趟溪流、觅新奇的护林员功不可没。

专家引路与蛙结缘

开展物种资源监测,是保护区管护人员和护林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发现动物的窝、足迹、羽毛、粪便等,他们都会详细拍照、记录。对于从未见过的动植物,他们更是不会放过拍照留存的机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物种。

杨申品巡护途中记录

作为保护区的护林员,大多都是高黎贡山山脚村庄的村民,他们没有专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但在长期的巡山监测过程中,也跟随保护区的专业管护人员和到此开展野外调查的动植物研究专家,学到了许多物种识别的技能,不少护林员都为新物种的发现、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年34岁的杨申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于年加入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大塘管护站,担任大塘管护站的护林员。年3月,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第一次做长臂猿大调查,杨申品也参与了此次调查,一天的调查下来非常辛苦,回来后,同行的专家老师要出去做两爬调查,杨申品主动请缨参与夜间的两爬调查工作,他说道:“能和各位老师研究两爬动物,不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同时也能和各位老师学到更多的两爬动物知识,感觉一天的疲惫感都烟消云散了”。在河边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听见河边有一种特别的鸣叫声,于是他和老师一起循着声音去寻找,终于在林子下面的枯叶里找到了一种蟾,他之前都没看见过这种动物,当时同行的老师虽然没有轻率地作出判断,但根据一些形态特征心中已笃定这是一个好东西,这就是后来被鉴定为两栖类新物种的腾冲拟髭蟾。

杨申品翻石头找蛙

杨申品和同事在晚上做野外调查

说起这位引路老师、两爬专家杨剑焕,与杨申品可谓是莫逆之交,他两是同姓同岁的人,两人第一次认识,杨剑焕就被他踏实肯干的劲头很欣赏,对他探究两爬类的浓厚兴趣给予肯定,深入接触后,更是与他惺惺相惜。杨申品就经常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