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6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题:中国经济的韧性

中铁工业:改革创新崛起中国新地标

新华网孙广见

工业革命后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了一张由钢轨连接而成的经济网络,它所蕴含的能量将为经济腾飞源源不竭地注入动力。

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铁路建设团队已经完成了从“跟跑者”“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跨越,取得的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

如今,放眼祖国大地,从塞北风区到岭南山川,从东北雪海到江南水乡,“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地标”,辉煌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铁路建设者的不懈奋斗和艰辛付出。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铁工业”)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装备制造商,在京沪高铁、哈大客专、兰渝铁路等高铁项目中,处处可见中铁工业的身影。

图中铁工业参建的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精准创新:聚焦核心技术打造国之重器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方面一直被外资品牌垄断。

年,为建设西康铁路咽喉工程秦岭隧道,我国从德国一次购买了两台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简称“TBM”),一台就需要近3亿元。进场施工后,TBM开挖、出渣、衬砌,隧道一次成型,创造了当时全国铁路隧道施工速度的最高纪录。这给当时还在采用人工传统钻爆法的国内铁路建设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图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接受采访

“过去装备落后,我们只能依靠人工作业,效率非常低!”对于那段过往,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有着刻骨铭心的回忆,那时施工人员常年在闷热、潮湿、昏暗的隧道里,头顶岩层、脚踩泥水拿着风钻一米一米的往前打,每天也就推进多米,有时遇到极端施工地段,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往前冲。而国外机器每天就可以轻松掘进米,甚至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前方施工人员的安全。

自此以后,我国开始陆续引进更多隧道掘进机,但由于国外公司一直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国内的施工单位根本没有议价权,只能高价买单。

“一个国家要想创造自己的通途,真正的难题必须靠自己解决。”通过实践,中铁人总结出这句话。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中铁工业决心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由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的研究”。

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攻关,年4月,中铁装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中国中铁1号”。自此,“洋盾构”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在坚持“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自主战略指引下,中铁工业还研制了“非常规”设备。

在隧道施工遇到山区特殊地形,或是闹市区下穿隧道,传统的圆形掘进机就难以施展拳脚。针对特殊地形,中铁研制特殊用途的马蹄形盾构机。年,中铁工业研制的马蹄形盾构机顺利贯通了蒙华铁路(现更名为“浩吉铁路”)白城隧道。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将马蹄形盾构工法运用于铁路山岭软土隧道,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装备研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中铁工业研制的全球首台马蹄形盾构机应用于浩吉铁路

今天,从钢桥到铁路道岔,再到大型桥梁施工装备、隧道掘进机,中铁工业通过技术创新走到行业的前列。

年,中铁装备研制的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成功应用于郑州中州大道下穿隧道;

年,矩形盾构成功应用于新加坡地铁项目,成为国产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首个成功案例。

年,中铁装备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岩掘进机应用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推动我国在硬岩掘进机领域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年,世界最小直径(3.5米)硬岩掘进机研制成功,应用于黎巴嫩贝鲁特供水项目。

年,国内最大直径(9.03米)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在亚洲最长铁路山岭隧道——高黎贡山隧道投用。

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内最大直径(15.8米)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成功下线,计划应用于深圳市春风隧道工程。并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在超大直径盾构机领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这样的装备制造实力,让中国建设“梦之队”,无惧任何极端工况。

“过去干工程,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如今,是有什么样设计方案,我们就有能力制造相关专业的设备。”易铁军自豪地说。

在他看来,核心技术是创造中国品质、中国速度的实力和底气。

“下一步,中铁工业将紧紧围绕隧道掘进装备、道岔、钢梁钢结构这三张‘王牌’,实施‘精准创新’,优先解决企业产品的‘卡脖子’问题。”易铁军表示,着眼未来,中铁工业实施“一中心三示范”项目,建设智慧云中心,分别在掘进机、钢桥梁、道岔领域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入推动“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

改革重组:焕发生机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

改革是制胜法宝。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表明,国企战略性改革重组是提升经济效率有效的途径。

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参与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过度竞争。易铁军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三家工业企业都从事钢桥梁制造。有时这三家为了在竞标中赢得订单,经常出现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现象,既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客观问题。中国中铁决定对中铁二局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中铁二局置出资产与中国中铁持有的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及中铁装备四家公司%的股权进行置换,业务覆盖为盾构机、道岔、桥梁钢结构等高端装备等制造业务。

年,“中铁二局”正式更名为“中铁工业”,重组上市获得成功,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惟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重组后的中铁工业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更从容地应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市场表现最能说明一切”。易铁军告诉记者,重组上市后的中铁工业每年产生的利润相比过去四家企业利润的总和翻了一番。年新签合同额比上市前的年增长52.3%,归母净利润增长49%。

下好改革重组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关键。中铁工业认真分析自身优劣与外部市场需求,提出了“现有产业依靠改革焕发生机、新兴产业依靠创新挑起大梁”的固本开新的发展理念。

在此背景下,中铁工业居安思危,主动跳出靠“两根钢轨”吃饭的固有思路,加快对新型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和工程服务等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使其尽快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图中铁工业“新时代号”悬挂式空轨列车在武汉下线

记者了解到,中铁工业已经生产了跨座式单轨、悬挂式、中高速磁悬浮列车等样车,下一步就要进行试验、采集参数等环节。

对此,易铁军踌躇满志:“当前,这三种制式的车辆没有行业标准,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去占领市场,也希望借此填补上中国中铁轨道交通制造领域的空白,加快完善中国中铁产业链。”

 布局海外:走出国门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

持续的科技创新提升了企业技术优势,也为中铁工业开拓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擦亮“中国品牌”走向海外,为国际工程输出了更多的“中国方案”。目前,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中铁工业产的盾构机、道岔、钢桥梁等产品。

图中铁工业参建的马尔代夫“世纪工程”中马友谊大桥

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年,中铁装备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竞标时所遭遇的尴尬。

由于我国隧道掘进机行业起步晚,当时国外对“中国制造”尚有疑虑。马来西亚的业主直言不讳:“你们在中国做得好,但在海外市场没有经验,我对你们非常担心。”经过10多次深入沟通,马方同意签下两台盾构机。

中铁装备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针对性设计提升了设备性能,最终这两台设备以最高日掘进21米、提前计划工期43天贯通的成绩,创造了马来西亚盾构施工新纪录。

后来,中铁装备又几经周折敲开了以高标准著称的新加坡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获得了新加坡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形成了品牌效应。

不仅是在亚洲、非洲,就连盾构机的“原产地”欧洲,中铁装备的品牌效应也已初见成效。年,意大利CMC公司采购了中铁装备研制的两台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目前,已有5家欧洲公司联营体采购中铁装备产品。

图“中国中铁号”盾构机顺利下线

年6月22日,河南郑州中铁装备集团TBM产业化中心,“中国中铁号”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下线,将用于意大利北部米兰至维罗纳高铁线CEPAV项目建设。易铁军自信地说:“这是我国高端隧道掘进装备首次运用于欧盟核心区域,进一步彰显了中铁装备在海内外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有人说,中铁工业像一位英勇无畏的骑士,肩负使命,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往无前,直至脱颖而出。

但在易铁军心里,中铁工业个更像是一位文明的使者,在为全球工程建设带去中国智慧的同时,也在为实现更快、更好、更安全的人类出行梦想而铺路搭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