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脱贫一线的声音日记:傈僳族的“溜”“鸟”经    

03:40  

来自脱贫一线的声音日记:傈僳族的“溜”“鸟”经03:41来自新华社客户端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屈彦,我们跟随“流动的声音博物馆”大篷车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的第二天,一首当地乐队弹唱的祝酒歌,送我们踏上寻找小康好声音的路。

这里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为了突破大峡谷自然灾害频发、可耕地面积少等地理局限,怒江州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初步形成了以大峡谷风光、多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旅游景观,构建起核心景区带动周边群众、乡村旅游带动沿线群众增收的发展格局。深山观鸟、溜索过江,这些在当地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衍生出了生态旅游新行当,迸发出脱贫致富的最强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高黎贡山泸水段。受访者提供

跟着鸟鸣声走,我们来到鲁掌镇三河村,这里位于怒江峡谷深处,交通不便,但高黎贡山植被茂密,野生鸟类资源极为丰富。

怒江百鸟谷观鸟点的摄影爱好者们。受访者提供

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当地评估环境容量后,设置观鸟点,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及游客近距离欣赏鸟类,也为当地脱贫闯出了新路子。

百鸟谷“扶贫车间”。受访者提供

在观鸟点,一只小鸟主动“入镜”。新华社记者陈诺摄

这些观鸟点被称为“鸟塘”,当地村民是“塘主”,负责为鸟类提供流动的饮水水源和适当食物,同时服务游客,发展“鸟家乐”。

傈僳族村民密波四的“鸟塘”就设在家门口。他告诉记者,观鸟产业投入少,效益来得快,去年只用2个月的时间就赚了多元。

溜索过江的民宿员工。新华社记者汤阳摄

走出深山,沿着怒江漫步,能听到一种独特的声音,它来自于当地曾经最重要的跨江工具——溜索。在怒江边长大的傈僳族居民祝林文对此并不陌生。

祝林文在介绍民宿。新华社记者汤阳摄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心下,一座座桥梁取代溜索,人们跨江过谷如履平地。交通方便了,祝林文临江开了一家温泉民宿,店门口的溜索成为一项游客体验项目,更成为了阿文招揽生意的利器。

原来,小康生活的好声音就藏在绿水青山间,只要你用心听。欢迎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