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地游客而言,云南,是一个既迤逦又略带神秘的旅游胜地。这里,文人景观精彩,少数民族风俗多样,时光悠闲到让你一去就不想回来。腾冲,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毗连,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很多人记住腾冲,是因为7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年5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打响腾冲战役,反攻高黎贡山,经过4个月的惨战,日寇第56师团联队主力联队全体“玉碎”。
但很少有人知道,腾冲,还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隘口,曾一度为滇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地域文化,沉淀出众多皮影、扬琴、纸伞、手工抄纸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人说,腾冲,是散落在边地的汉书。腾冲是屯垦戍边的移民的归宿地,又是西南古丝路商旅、马帮、军伍必宿的驿站。这些移民与过客,把内地的文化,带到边陲,因为地处偏远,汉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比如手工古法造纸。
虽说,手工纸在历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却在腾冲偏远的界头乡,按照古老的方式,代代延续。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栗粟到腾冲界头调研时,曾为当地手抄造纸,提名“高黎贡手抄古纸”。
腾冲盛产加工宣纸的原料——枸树皮,以及云南特有植物滇结香的韧皮纤维,民国《腾冲县志稿》载:“三练各地多产之,其皮为造纸原料,韧性极佳,纤维尤细,分大小两种,大者为落叶豆乔木,斫时留下树四五尺,使其丛发嫩枝。小者为常绿,丛生灌木,斫时须擦土,两者均旋伐旋生,久收其利。”
腾冲生产的手抄纸,被称为“腾宣”,也就是腾冲宣纸。腾宣的构词法表明,它从中原传入,同时本土色彩厚重。腾宣因产地在城西北近郊的观音塘,故曾被称为“观音塘大白纸”。又因曾有一余姓商人,在东南亚专营,故又名“余宣”。因其白净、细腻、柔韧,吸水性能好,用墨后能渲染出层次,可保管数百年颜色不变,腾宣受到书画界的广泛推崇。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兴盛,腾冲,逐渐成为滇西南文化的中心。抗战期间,大批内地习用宣纸的书画名家,避祸西南,使用腾冲手工纸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誉为“腾宣”,腾宣的名字,就是这时期叫开的。它与腾药,腾编,并称腾越三绝。
年底,徐悲鸿大师,从东南亚取道腾冲归国之时,曾特意买了三卷腾宣,并对一位画者称赞说,腾宣不仅有头宣(宣城纸)种种长处,而且还有一个头宣所没有的好处:作画后别人无法偷揭。
高黎贡山,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远征军,而不知在明代,一支戍边的湖南籍军队,把手工纸从湖南带到这里。四百多年过去,手工纸在这些军人的故乡,已经消失,却在高黎贡的庇护下,在腾冲顽强生存下来。
据当地龙姓家谱记载,腾冲界头新庄村的手工抄纸匠人的祖先,就是从湖南迁入。龙姓先祖将造纸工艺带到界头,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纤维原料,就地取材,世代手口相传,沿袭至今。
滇西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使得界头风调雨顺,无温饱之忧,村民空闲时间较多,因为手工造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而在当地带动了一股抄纸风潮。
过去,界头新庄村龙姓的造纸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改革开放后,传承方式更为自由,抄纸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龙姓女子嫁到本村外姓,也会将技艺带过去。
目前,光界头新庄村的造纸人家有户,寨子里,各家造纸的基本工艺基本一致,不排斥传播与交流。在基本工艺之外,每户人家,又都有自己的诀窍和心得,当地人称之为“方子”。“方子”好的人造出来的纸质量好,赢得口碑,销量也大。有意思的是,“方子”虽然不排除关系好,或者血缘近的人家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但对于村外人则是保密的。
腾冲手工古法造纸一共有九大工序三十多小工序,制造的手工纸白净细腻、质地古朴,柔韧性强,纸质优良。
首先是选料,选取滇结香粗枝,砍剥树皮作为原料。其次是泡料,将干皮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变得韧软。然后是煮料,将浸泡过的皮料放入木甑子中压紧,倒置蒸煮。
接下来是打浆,将皮料置于大石块上,用木杵反复用力捶打而成纸浆。第五步是抄纸,手持竹帘子,从抄纸缸中把悬浮在水里的纸浆捞起,多余的水从帘缝漏掉,纸浆便在链子上交织而成均匀的湿纸。
在所有步骤中,打浆最为费力,要将皮料置于大石块上,用木杵反复用力捶打而成纸浆,随后,纸浆还要经过反复漂洗,以去除杂质。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打浆由机器一次性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而其他步骤仍需人工操作完成。
第六步是榨纸,抄起的纸叠放在榨盘上,用手工榨干水分。第七步是背纸,将榨去水分的湿纸一张张揭起,依次贴到背板或墙上。
第八步是晾纸,将背干后的纸张搭在竹竿上晾透。最后是揭纸,将叠背在一起的纸张一张张揭开,按每一百张为一刀整理好。
新庄村的白棉纸薄而坚韧,纤维均匀,洁白平滑,防虫蛀蚀,色泽耐久。过去,腾冲人使用白棉纸非常普遍,各种杂志书刊、启蒙读本、佛学经文、写字作画等都离不开这种古老的手工制品。
做好的手抄纸,细如发丝的白色纤维,像蚕丝一样,均匀地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泛出生命的光泽。摸上去细腻、平滑,还有股淡淡的木浆味,原始而且自然。
当现代人大肆挥霍着纸张时,也许没有人会想过,原来,纸也是有生命的。从树皮,到树浆,再到纸,每道工序,无不浸透着抄纸人的心血情感,是造纸人,赋予了它们生命。这些纸,抄纸人自己,或许从来都没用过,但每抄一张纸,抄起的,都是祖辈的殷殷期望和嘱托。古老历史和现代文明,相隔的就是这么一张薄薄的纸。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手工造纸的历史,就有两千多年,中国纸文化渊远流长。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器造纸,日益取代了这种完全依靠手工的传统造纸法。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面临着灭绝之难,腾冲抄纸也不例外。
年,昆明世博会后,因为普洱茶产业的兴起,对包装纸的需求有所增加。而近几年,普洱茶发展稳定,新庄村的手工纸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原料逐渐减少,加上手工艺者的稀缺,匠人老龄化严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腾冲手工造纸,仍然面临窘境。这项传承几百年的技艺,有朝一日,会不会失传呢?没人能作出回答。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