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间咖啡馆中就有一千种自用的烘焙咖啡豆。因而,从一枚生豆到一杯咖啡的演绎,故事颇多。

有人说,品一杯咖啡,看透人世浮华。入口或香醇柔和、或辛辣炸裂,一波三折。其实,今天的咖啡已经作为一种承载情感,左右心情的时尚饮品,并已深深渗透到生活中。

好的咖啡从来不是平静如水,而是波澜起伏,这其中的灵魂取决于咖啡豆。

1

偶然的瞬间,成就的是永恒的传奇。

酒的发现来自于丰收时节里吃不完的粮食发酵,器皿的创造源于泥巴烧干瞬间的灵感。咖啡的发现亦如此。

发现咖啡豆的传说很多。有一种传说是,13世纪埃塞俄比亚有个王子,发现他的骆驼特别爱吃一种灌木上的小浆果。吃完这些红艳艳的果实后,骆驼格外兴奋,精力充沛。出于好奇,王子也采摘了一些品尝,最终咖啡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在世间流传。在一些版本中,也有说发现咖啡豆的不是王子而是牧羊人。

不过,咖啡从此定格。

众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生态学家都认为咖啡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西南侧,据信,第一次使用咖啡的经历就发生在传说中的埃塞俄比亚地区。

目前,咖啡树的种类有超过种,品种有个,其中多数都是热带树木和灌木。然而,真正具有商业价值且大量栽种的只有两种——阿拉卡比种和巴罗斯塔种,二者力压群芳,其所产的咖啡豆品质冠于其他品种。阿拉卡比豆占全世界产量的70%,而罗巴斯塔都占比20%-30%。

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不过,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咖啡树,由于不同土壤、不同气候等影响,生长出的咖啡豆也各具有不一样的风味。

咖啡植物生长在全球约80个不同的国家,集中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赤道区域的“咖啡带”,这些纬度内有三个咖啡种植区:“美洲”区、“非洲”区和“印度-太平洋”区。

全球咖啡生产国产量前十地区图片来源:亿欧网

这些产区的咖啡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地,以满足“晨也咖啡,暮也咖啡”在现代人生活。

说起咖啡,不得不提星巴克。

作为烘焙类咖啡的启蒙者,星巴克不仅兜售咖啡,更重要的是兜售咖啡带来的生活方式,在咖啡文化中独树一帜。目前,年近半百的星巴克,在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落地,门店数量已破3万,市值规模达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咖啡帝国,如何抓住它的灵魂——咖啡豆?严格来说,咖啡质量的底座由咖啡豆决定。

星巴克主导的烘焙现磨咖啡作为第一大主流趋势,咖啡豆供应链显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咖啡豆的烘焙时间越长,酸度会减低,醇度和风味则变得更浓郁,当咖啡豆达到一定深度烘焙点之后,酸度和醇度会减低,焦糖味则替代了原有的特定产地的风味,其实,只有高品质的阿拉卡比咖啡豆才能承受如此高温高压。

因而,在星巴克的咖啡豆阵容来自三大产区,13个品种的咖啡豆,从而确保品类和口味风格的多样化。加上烘焙的技艺,每种咖啡的风味和气质自然也不同。

然而,在星巴克全球3万间门店里,喝到的手工调制饮品口味几乎都是一致的,这归功与星巴克几十年来配方一致且稳定,另一个强大的支撑就是其在咖啡供应链上的突破。如同沃尔玛、麦当劳等,供应链能力也成为了这一咖啡连锁之王的核心竞争力。

星巴克来自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的咖啡豆,每天通过海运货柜送往欧洲、美国等这些咖啡主要消费地,一边是前端的货品能力,另一边在物流、咖啡加工等服务配套上系统的建构能力。

星巴克是一个绽放在咖啡豆上的王国。

2

把视线拉回中国,品茗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咖啡是否是一块无人开垦之地?

实际上,从光绪三十年(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被派到宾川县朱苦拉村,并种下第一棵仅供自己饮用的咖啡树,这个说法被广泛证实。

不仅仅停留在“传说”阶段,实际上除了肯亚、印尼、危地马拉等这些在“咖啡带”上的闻名产地国,在这个区域范围内,台湾、海南、云南也盛产咖啡豆。

有着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以茶叶飘香闻名,更是全球重要的咖啡豆产地。

丛岗村咖啡树种植地

从生产方面,云南是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和出口基地,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据昆明海关统计,年1-10月,云南省出口咖啡豆4.45万吨,价值12.7亿元,占全国咖啡豆出口额的57.6%。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咖啡市场分析预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云南小粒种咖啡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其中普洱咖啡占据半壁江山,每年超过半数的产量出口到西欧、日本、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年出口创汇超过万美元。

云南阿拉卡比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这是怒江边上咖啡的气质。

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四条贯穿中华大地的江河,都从青藏高原而来,高黎贡山如同怒江的侍卫,守护着怒江自由奔流。在高黎贡山下,有7个世居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傣族、傈僳族以高黎贡山的高度划分领地。

山谷冲积出来的坝子,平整,气候温润,傣族人筑起坝,造成田,过着定居的生活。傈僳族人住在山岗上,世代与森林为伴,刀耕火种,打了猎与傣族人交换米盐。

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在21.3℃,这里主要盛产小粒咖啡、热带水果、冬早蔬菜和药材等,也是中国高品质小粒咖啡的种植基地、原产地以及热带水果之乡。

咖啡种植也是傈傈族人世代相传的事业,傈僳族对于咖啡的认识始于70年前。

在云南咖啡种植的排行榜中有30多个县,边境县20多个,咖啡对发展边疆经济、推进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面积最大的是普洱思茅区,产量最高的是保山隆阳区。

保山有百年咖啡种植史。

保山咖啡生产的简史,有很多的版本,有说是土司引进的,据介绍,云南小粒种咖啡经“热经所”在年从德宏引进,年在保山潞江坝开始大面积发展咖啡。在60年代,全省咖啡面积有5万多亩,80%的都在潞江坝,所以云南保山是新中国咖啡的摇篮,尤其是小粒咖啡种。

星巴克为庆祝进入中国大陆十周年,其13款咖啡豆中的“龙凤呈祥”综合咖啡品种就是采用中国云南咖啡豆推出的咖啡豆品种,也是星巴克第一款采用中国优质阿拉比卡咖啡豆来制作的综合咖啡。

在这之后,星巴克也有咖啡供应链本土化的野心。然而,同样在咖啡的产业链上游,云南地区的咖啡豆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溢价”。

3

28岁的傈僳族人言秀邓,原本生活在贡山之上,10岁时父亲身故、母亲改嫁后,和弟弟成为了孤儿。为了讨生活,兄弟俩沿怒江而下,来到保山丛岗村,向当地人租地,开始学习种咖啡。

言秀邓在采摘咖啡

对外租用的山地,通常海拔较高,地势陡峭,当地农户嫌弃不种。长年操劳,言秀邓很是辛苦,但辛苦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由于海拔高,咖啡豆生长的时间更长,温差更大,言秀邓家的咖啡要比河谷的咖啡晚熟一个多月。虽然品质更好,一年下来,20亩坡地卖咖啡豆有九千元收入,但除去肥料、人工等开支,仅能存三四千元。

像言秀邓这样的咖农在高黎贡山有0人。

“咖啡行业利润率充足,只是和咖农无关。如果现有链条不打破,云南咖农不可能靠种植致富。”云南热经所产业专家胡发广表示。

在产、销、研、加工等供应链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良性产业链没有形成,守在怒江边的咖啡一直被埋没。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不增反减,从年的多万亩下降到去年的多万亩,20多万亩咖啡林被成片砍伐。

中国99%的咖啡产量来自云南,但这片土地上的咖农们只能获取1%的利润。即使有咖啡巨头的供货商身份“贴金”,仍难掩盖云南咖啡价值的低估窘境。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介绍,5公斤咖啡果实可生产1公斤咖啡生豆,经过烘焙加工后仅能获得0.8公斤咖啡豆,其平均售价为13元。即咖农采摘每公斤咖啡果实仅能获得2.6元。

咖啡果实均是一年一收,而初次挂果大概需要三年时间。对于咖农来讲,咖啡果实生长期的成本较高,咖农付出的时间成本所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产品本身产生的商业价值。

上游种植与末端消费产生获取的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JingData数据显示,整个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为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约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

咖农不幸,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层层“盘剥”的情况尤为凸显,作为产业链最上游的生产端往往承载最脏最累的活,却得不到应有价值的提升。

在传统的生产链条中,农产品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从农民到消费者手里,中间一共经历了5个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的成本支出,并且形成了极高的损耗率。

由于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之各环节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每个环节所增加的成本都在30%-50%左右。

农产品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其中的每个环节挣的都是辛苦钱,没有附加值,更没有超额利润。所以经常出现农民贱卖、中间商不挣钱、消费者贵买的情况,整个产业链条里没有真正的受益者。

打破僵化的产业链条,往往需要降维出击,多多农园就在怒江和咖啡奇遇。

4

经过一年多“农产品上行”的帮扶计划推进,拼多多的“下乡”梯队来到了云南保山丛岗村。在这里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首站落户,并且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打造个“多多农园”项目。

多多农园模式仍旧是回到“产销”的原点上做创新,将继续推进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据地歌网了解,多多农园有一套“两网”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即“天网”和“地网”。

“天网”是指拼多多依托分布式AI的技术优势,基于全国消费者需求,打造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对覆盖农产区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进行有效归集,在各类农产品短暂的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从而突破传统农产品供需模式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实现海量供给和海量需求的精准匹配。该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打破深度贫困地区的传统销售半径,真正实现小农户无缝连接大市场。

多多农园所组成的扶贫兴农网络其实就是“地网”。

在拼多多的愿景中,地网将和天网协作,从而实现,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深度贫困地区农货以最短链条对接4亿消费者需求。

多多农园的助农计划采取的是一种“新农商”的机制。

在该机制中,拼多多将携手地方政府,打造以新农人为创业带头人,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政府监督、平台扶持的新农商发展模式,以确保档卡户的核心利益。档卡户是诸如言秀邓等这样的精准扶贫目标。

在项目初期,拼多多将提供产业扶持和营销扶持;中期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后期则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规进行。

云南保山是“多多农园”的第一站,项目覆盖丛岗村和赧亢村名建档立卡人口。

建档卡农户资讯现场

今年3月底,拼多多6家平台商家,以40.76万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53吨咖啡豆等原料。

“我们希望将此作为敲门砖,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并建立‘新农商’机制。”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

与此同时,在拼多多上海总部,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地理、物流、产品等信息,首次被纳入拼多多“农货中央处理系统”,成为这个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区“天网”中的一个小点。

目前,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科专家,正试验最适合该纬度和海拔的高品质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厂,将在未来3年内帮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亩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正与咖啡树复合套种,以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收益。

明年起,保山市隆阳区的丛岗村将大面积替换种植高级咖啡品种,多家拼多多平台新锐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预定该批产能。

“天网+地网”结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高黎贡的群山峻岭之间,一个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即将成型。像言秀邓这样的咖农们,在家门口,就能把咖啡豆卖个好价钱。

怒江咖啡和多多农园“奇遇”或许也将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据地歌网了解,除云南保山外,首期“多多农园”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于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落地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形成覆盖西南和西北两大区域的新业态。

不难预见的是,未来不只是咖啡的奇遇记,还有更多“藏在深山”中的农产品来到都市人的生活中。

农产品上行的故事很多,为什么是拼多多?

拼多多生来具备“社交”的基因,因为在销售端具有强大的裂变势能,也开创了一种“货找人”的新电商模式,如今,坐拥3.44亿用户和超过万商户,那么C2B反向定制则有了掌舵的罗盘。

拼多多“爆款效应”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改造有了底气和信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