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内,不断有动植物新物种、新纪录、特殊物种被发现。年发现了腾冲拟髭蟾和腾冲掌突蟾、年发现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年发现了世界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比氏鼯鼠属新物种——高黎贡比氏鼯鼠;通过红外线相机监测发现了中国兽类新纪录物种红鬣羚、云猫,在野外科考中发现了滇桐、喜马拉雅铠兰、铠兰等新记录植物物种。新物种的发现,是对我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默默坚守、奉献在高黎贡山的守护者们的致敬。
与动物做朋友迷彩服、背包、干粮和相机,是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百花岭站护林员彭大周的标配。一年天,彭大周有大半时间与山林为伴。“那是一个进去了就不想出来,一个让人着迷的动植物天堂。”这个36岁的年轻人表达着对高黎贡的热爱。
彭大周对高黎贡的迷恋始于他的童年时代。作为土生土长的隆阳区芒宽乡人,彭大周从小就跟随祖辈、父辈进山狩猎。为捕获更多猎物,他潜心观察动物经过的痕迹、吃过的果实、留下的粪便,练就了一身“本领”。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权博士到百花岭保护区开展科研,想找一位熟悉山路地形的年轻人做向导。各项条件都符合的彭大周自此与自然保护结缘。
彭大周在进行野外监测
第一次陪专家进山是为研究鼯鼠。因为对鼯鼠行踪和生活习惯的了解,彭大周配合专家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科研工作,其在动物研究方面的过人天赋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并因此有了他“猎人”之外的又一身份——科研向导。
此后,彭大周多次陪同科研人员进山,在辅助完成科研项目过程中,每次与专家同行,耳濡目染都是收获,不仅观测动物本领更强了,还学会了架设红外线相机进行动物观测数据分析等技能。
喜山大耳飞鼠属模式种李氏小飞鼠是鼯鼠族新属,专家分析其受威胁程度评估为近危(NT)。彭大周曾跟随李权博士在高黎贡山怒江段拍到过。相近的生态环境,保山段会不会也有?有了这种想法的彭大周立即展开了行动。开始了他昼伏夜出,与李氏小飞鼠生活习性同步的调查工作。
鼯鼠是一种类似松鼠的动物,会跑会跳,能拍到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之高黎贡山保山段之前没有李氏小飞鼠出没的迹象,这给彭大周的调查工作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一开始彭大周对发现李氏小飞鼠抱有很大的期待,每天晚上出去,凌晨四五点返回。可是,这样坚持了17天,完全没有李氏小飞鼠的蛛丝马迹。日夜颠倒加上奔波劳碌,让彭大周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就在第18天夜里,我进入林子大约两小时后,在一片榕树林中,顺着手电筒的光亮,前方大约10米远的一棵树上,我发现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盯着我。”已将李氏小飞鼠影像刻在脑海中的彭大周知道,这就是李氏小飞鼠!“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僵住了。丝毫不敢动,怕吓跑了它。心中不停默念‘不要跑,不要跑’。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我就这样大气都不敢喘地与李氏小飞鼠对视着,被蚊虫叮咬也只能忍着。大约10分钟后,感觉到没有危险的李氏小飞鼠放松了警惕,伸出前爪开始梳理毛发。我这才轻轻从背包里拿出相机,拍下了高黎贡山保山段李氏小飞鼠的第一个影像。”说起这段经历,彭大周脸上洋溢出幸福和自豪。毕竟,这样的发现,对于百花岭站、隆阳分局甚至保山管护局都是珍贵的。
李氏小飞鼠
之后,彭大周还数次遇到李氏小飞鼠。最长的一次,他与李氏小飞鼠相处了近一个小时,获得了很多李氏小飞鼠的近距离观测数据。
“他是我们管护站的特殊人才。”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百花岭管护站站长段赛勇笑着说。年,彭大周正式成为百花岭管护站的护林员,除了做好守卡、巡护、监测、宣传等工作外,还发挥特长负责野生动物兽类和两栖类的物种监测工作。
“以前,我观察动物,为的是打猎,现在观察它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们。”依然是与高黎贡山相伴,但彭大周已经从狩猎者变成了保护者。
“每次听到外地人说,‘高黎贡山太美了。’我都会觉得特别骄傲。这样的评价,也会激励着我继续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彭大周说。
在整个保山管护局,有名像彭大周一样的护林员,守卡、巡护、监测、宣传、防火,他们每天坚守在一线,守护着这座世界自然博物馆。
只为那份热爱杏黄兜兰具有“植物熊猫”之称,被国际公约列为一级保护物种。因花色纯黄被誉为“金兜”,是兜兰中最引人注目的种类之一。因过度采集,受到严重破坏,野外种群濒危程度加剧。
年,云南怒江首次实现杏黄兜兰野外回归。在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开展科研工作尤其喜欢兰科植物的施晓春听到这一消息后,脑海中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杏黄兜兰在保山实现回归。
“怒江能实现回归,保山也可以。”施晓春说。有了目标的施晓春开始带领科技人员在高黎贡山杏黄兜兰分布记载地进行实地补充调查,了解杏黄兜兰资源及生境状况,为开展杏黄兜兰回归做好准备工作。
杏黄兜兰
年,作为杏黄兜兰原产地,高黎贡山保护区管理部门积极向原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林业厅争取项目,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红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高黎贡山杏黄兜兰回归管理及监测”项目。在年至年间,分别在高黎贡山东坡坝湾、百花岭和西坡的林家铺建立回归实验地,种植了株杏黄兜兰。
回归种植期间,开展土样检测、放置环境自动记录仪,记录温度、湿度、光照等资料成了施晓春和科研人员的工作常态。
对野生动植物的观察常常需要连续的几个生长周期。施晓春对杏黄兜兰的观测历经了五六年,才找到保护的初步对策。在保山管护局,有70多名像施晓春这样的科研人员对大树杜鹃、白眉长臂猿等物种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对大树杜鹃观察监测持续了8年,对白眉长臂猿的观察监测则更长……
“通过数据收集研究,为濒危物种的繁衍生长创造条件,从而推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的主要职责。”保山管护局副局长张富有说。
不到海拔米以上,就看不到白眉长臂猿;不爬上悬崖峭壁,就看不到珍稀濒危的兰花;不进入迷幻的原始森林,就看不到火红的大树杜鹃……野外监测是科研人员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为了收获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科研人员经常几十天吃住在山里。
施晓春与同事开展野外监测
“为了找到白尾梢虹雉,我在高黎贡山上连续呆了40多天,其中,有20多天待在海拔多米高的地段。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蚊虫叮咬,身体的忍受几乎到达极限。但看到白尾梢虹雉的那一刻,所有的痛苦好似都不存在了。”施晓春回忆着他最难忘的一次野外观测。
“所有的付出只为那份热爱。”这既是施晓春自己的工作体验,也是众多管护局科研人员的心声。
近年来,在保山管护局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高黎贡山新物种新记录不断发表、发布,种子植物数由年记录的种增加到种,兰科植物由75属种及变种增加到98属种及变种,已知特有植物种,10年来新增物种个。
保护她我们义不容辞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40.55万公顷,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打击偷盗偷猎,保护野生动植物安全是管护人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年以前,我们一年要有几百起案子。近年来,偷砍盗伐、偷捕盗猎的案子几乎都没有了,年我们是零案件。”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局长姜加奖说。
从几百起到零案件,这不仅是数量的飞跃,更是保护意识的飞跃。
姜兴伟和同事入户宣传
“网格化管理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护。”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腾冲分局副局长、自治站站长姜兴伟说。为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破坏资源的行为,腾冲分局把辖区划为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管护面积平均在亩,每名护林员管护1个责任区,通过69条日常巡护线路,对保护区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巡护管理。
“盯紧重点人员让违法犯罪消除在萌芽状态。”姜兴伟告诉记者,保护区山高林密,能进入保护区的非一般普通老百姓。为有效监管周边有可能入区的重点人员,腾冲分局还探索了动态监管“1对N模式”,把能上保护区、有上保护区习惯的重点人群排查出来,建立周边区重点人员信息台账,让责任片区的每个护林员挂钩3至6个重点人员,对其开展宣传教育和重点盯防。
“以前是以打为主,打击一个,震慑一方。现在是防打结合,宣传法律法规在前,让法律法规进村进户,大家知法懂法后,偷猎自然就少了。”姜加奖说。
利用宣传日开展主题宣讲、特色宣传;走村入户,体察民情时开展宣传;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管护宣传内容进入千家万户。姜兴伟和同事将工作重心前移,在以防促打中,还呼吁更多部门通过挂钩帮扶,加强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减少村民对高黎贡山的依赖。
武装巡护
自治站是保山管护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生物生态安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保山管护局不仅通过建立野外巡护体系,强化资源保护和管理;还设立72个哨卡,条总长约km的野外巡护线路,持续开展武装巡护、“三项清理行动”、无火清明、“守护神”等10余项专项行动,有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当好高黎贡山绿色守护者,筑牢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姜兴伟说。
杨桦、张晶瑜
编审:王灿责任编辑:施媛媛朱琳琳-邮箱:bsrbwx.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