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大会)将于今年在我省昆明市举办,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COP15大会将确定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年至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展望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愿景。届时,将有个缔约方、联合国有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等官员参会。

我省高度重视COP15大会,成立了COP15云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14个工作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要求全省全力抓好各项筹备工作,把大会办成中国气派、云南特色、春城风貌、惊艳世界的国际盛会。

为迎接盛会,做好预热工作,展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即日起,本版将开设“和谐共生可观保山”专栏,今天推出第一期:中国白眉长臂猿之乡——保山。

年3月30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保山市“中国白眉长臂猿之乡”的荣誉称号。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tianxing)又叫天行长臂猿,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的保护动物(附录I),《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中的全球性濒危物种。长臂猿是一类小型类人猿,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通过手臂交叉摆动在树冠层移动,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白眉长臂猿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全球性濒危物种,但是其种群数量比大熊猫、金丝猴还要稀少,据多年来的调查和监测,目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数量仅存只左右,有50%的种群栖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及其生物走廊带内。

为什么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数量会如此稀少呢?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在当地有一种传说:认为黑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俗称)的头脑可以医治“树头病”等疾病,因此,在过去当地人就有狩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用其头脑做药治病的传统习惯。加之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具有独特的鸣叫行为,其叫声洪亮,旋律起伏婉转,数公里外可闻其声,声音好像“呼—克,呼—克”,所以,它又被当地人叫作呼猿,或呼洛克猿,也因此其在森林中很容易被盗猎者所发现。另一方面,白眉长臂猿是唯一一种能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的单雄单雌配偶系动物,同自己的幼仔组成一个小的群体,通常3只至5只为一群,在野外看到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大多是家庭式的。由于他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加之雌性平均每3年才产1胎,每胎仅生1仔,怀孕期约为7个月,因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从第一胎到第二胎之间一般要相隔3至5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导致其繁育率低。还有一方面,是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一生基本很少下地行走。它们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其栖息地海拔跨度很大,从海拔米左右至海拔多米都有分布。在高黎贡山,多栖于海拔米至2米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甚至栖息于海拔米的森林中,作为一种热带性质的物种,高海拔的冬天对它们来说是一种严酷的考验,也有幼崽被冻死或从树上摔下摔死的威胁。

自年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保护区工作者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基本情况知之甚少,只知道保护区的动物名录中有白眉长臂猿,而对其他的情况并不了解。大家对白眉长臂猿的印象是陌生的,白眉长臂猿在保护区的生存情况如何?它具体分布在哪里?种群数量有多少?这些都不得而知。之前,在中国根本找不到一张白眉长臂猿的野外照片,直到年5月16日,时任保护区赧亢管理站站长的李家鸿拍摄到了3张白眉长臂猿的野外照片,这是中国首次记录到白眉长臂猿野外生存的清晰照片,从而为揭开白眉长臂猿的神秘面纱拉开了序幕,也为加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生境、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家鸿拍摄到白眉长臂猿野外照片的事情,引起了保护区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保山管护局开始组织技术力量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生物走廊带所分布的白眉长臂猿进行专项调查,组织邀请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行研讨,建起了高黎贡山白眉长臂猿研究中心,搭建起白眉长臂猿研究与交流的平台。通过专家团队的反复论证研讨,最终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南林学院、大理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白眉长臂猿研究工作。经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初步摸清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主要分布地就是保山市境内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生物走廊带区域,这里是白眉长臂猿在中国最后的避难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高黎贡山引起了国内外灵长类专家的大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