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缝合线”“生命的避难所”“人类的双面书架”“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高黎贡山的美誉不胜枚举。
近年来,保山市高度重视以高黎贡山生物资源安全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提升高黎贡山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水平,为筑牢滇西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近地保护”模式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西坡的龙江源头火草地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杜鹃花植物——大树杜鹃,其成熟种群数量仅有余株。被列为极危物种的大树杜鹃由于生长缓慢、幼苗死亡率高等因素,自然繁育困难重重。
为了“抢救”大树杜鹃,相关科研机构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对大树杜鹃开展了人工繁育及扩繁技术实验。在腾冲市曲石镇林家铺,错落分布种植着株大树杜鹃,目前长势良好。“大树杜鹃种子比芝麻粒还小,在立地条件下很难存活,大树杜鹃的成功移植实属不易。”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相关负责人感慨。
除了大树杜鹃,保山市还开展长蕊木兰、保山茜、滇桐等52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引种繁育、回归种植等近地保护工作,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有效保护探索了一种全新模式,并在林家铺选择了30种、株珍贵树种开展物候观测和育苗试验。“我市通过对高黎贡山主要珍稀濒危树种进行近地保护,实现了构建完善高黎贡山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目标。”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施“影像保护”模式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近年来,保山市采用“影像保护”手段,创新开展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高黎贡山的护林员要求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等设备,以便开展野生动植物影像监测与保护,为科研提供基础资料。”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管护局工作人员介绍。
年10月,保山市到北京王府井开展“到王府井看美丽中国·野性高黎贡”摄影展活动,通过26组、78幅巨幅摄影作品多角度呈现了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以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为主角的生物多样性电影《天行情歌》还被提名为“联合国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生物多样性影展”部作品中唯一入选前3名的中国故事。
高黎贡山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影像,真实、精美、直观地向公众展示了高黎贡山的壮美神奇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为高黎贡山与公众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社会公众及时地了解到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提升了公众的保护意识。
实施“社区共管”模式夯实群众参与保护的基础
“以前当地村民会上山打鸟,现在他们成了护林员,变成了护鸟人。他们保护好了生态,也给自己带来了好生活。”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管护局工作人员说。
早在年,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就协助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坡西端的百花岭村成立了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协会成立的28年间,会员由创建之初的48名发展到多名,带动高黎贡山周边社区成立了28个社区森林共管机构、1个长臂猿共管委员会、1个观鸟理事会。
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传活动的持续推进,使得公众生态意识持续增强,实现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已成共识,社区共管模式在高黎贡山周边社区得到较好发展。原来的“伐木工”变为现在的“护林员”,原来的“猎鸟人”变为现在的“护鸟人”,社区村民从原来的“靠山吃山”转变为现在的“守山护山”。
从9年百花岭村民建设第一个观鸟塘以来,当地的观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目前已有“鸟塘”60余个,“鸟导”多人,农家客栈20余家,观鸟游直接、间接给村民增收达0多万元。保护区周边社区逐步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不破坏生态资源也能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之路,社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截至目前,高黎贡山记载有野生维管束植物种、动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54种,二级保护动植物种。分布有白尾梢虹雉等鸟类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10种。据不完全统计,高黎贡山自年以来共发现动植物新物种个,是我国近30年来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