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观鸟塘
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摄影师在拍鸟
近日,记者从云南保山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获悉,近年来,云南保山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百花岭从“猎鸟”到“护鸟”,通过“观鸟经济”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百花岭在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境内高黎贡山东麓,是一个以傈僳族、白族为主的行政村。作为高黎贡山最早开发出的观鸟大本营,百花岭景区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物种丰富,鸟类区系复杂,迄今共记录种,分别属18目,52科,另4亚科。所录鸟类总数约占云南省记录鸟类总种数的43.3%。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3种。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圣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飙鸟的最好地带”。
村民从“猎鸟”到“护鸟”
在高黎贡山山脚下居住着7个少数民族,大家世代居住于此,入山砍伐、采摘、打猎,靠山吃山在这里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大家认为这座大山就是自己的。
年,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始介入管理高黎贡山保护工作,但长期以来的很多想法在当地百姓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导致老百姓与保护区的关系十分紧张。
年12月8日,百花岭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这是第一个由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而该协会在全球环境基金—— ·基金会的资助和中外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围绕“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建设”、“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和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典型农户示范与推广”3个项目开展活动。
自协会成立以来,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自觉护林造林,优化生态环境。渐渐的村民也从“猎鸟人”变成了“护鸟人”。目前,会员人数已由刚成立时的48名增加到余名。
观鸟从“野拍”步入规范化
说起高黎贡山百花岭观鸟产业的发展则要追溯到年,最初由本地鸟导带着拍鸟爱好者、鸟类专家、生态保护者等漫山遍野扛着机器跑,可以说,彼时的观鸟产业处于传统的“野拍”模式之中。
直到5年,鸟网将当地村民鸟导“老侯”定为百花岭鸟网联络站站长。传统“野拍”模式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而观鸟塘的雏形始于8年,当时几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资深鸟类专家来到“仙人石”附近拍鸟、观鸟,发现有鸟在漏水的水坑边喝水,于是就建议模仿这样的方式建水塘,水管漏水和建“遮挡墙”的地方是村民藤国武的山林,从此,鸟塘就兴起了。
观鸟产业渐成熟促村民提高收入
9年,百花岭村民建起了第一个鸟塘,为外来拍鸟爱好者提供观鸟服务,每个机位收费20元。年又建了2—6号鸟塘,年建了7号鸟塘,到年已经有20余个鸟塘,每个机位收费50—元,盒饭送到20元一份。
随着外来拍鸟的人数增多,村民们增建鸟塘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观鸟产业。而随着观鸟产业的逐渐成熟,百花岭陆续形成了“背包、鸟导、送饭服务、销售、物流”等一系列的旅游服务。目前,度假区百花岭有鸟导60多名,农家客栈21户,可同时接纳游客多人。
据介绍,年百花岭接待观鸟旅游者超过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万元。8年以前百花岭村人均收入元左右,8年以后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年人均收入提高到近1元。
节庆助力唱响“观鸟”名片
为唱响“观鸟”这张名片,年至今,百花岭已连续3年举办了高黎贡山国际观鸟节,期间还举行中国鸟网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年赛、高黎贡山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赛、全国雉类摄影大赛颁奖,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顾问聘书颁发、“保护生态、保护鸟类”高峰论坛、高黎贡山百花岭观鸟摄影实地采风和自由观鸟等系列活动。
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鸟网会员、鸟类摄影大师、鸟类保护者等名“鸟人”齐聚百花岭,与当地群众共同开启人鸟相聚之旅,共享摄影盛宴,探讨生态保护。
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项目,百花岭村聚焦“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观鸟体验”这一主业,年开始,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支持村民对鸟塘进行改建,在原有的钢制结构外挂上迷彩布料遮挡,在顶棚覆盖棕榈,以便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吸引鸟类前来自然栖息。(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