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与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面对面交流,参观博物馆,探访滇池、抚仙湖边的湿地公园,体验云南花灯,夜游休闲街区,品尝西南联大主题宴……10月14日至16日,包括“顶流”“博物杂志”在内的10名微博泛知识及领域大V跟着“走进COP15体验多样云南”活动,探访昆明、玉溪,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展示多样云南。
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微博泛知识联合举办。目前,微博话题“走进COP15体验多样云南”阅读量已超过1.2亿,排名热搜第六,4场直播连麦播放总量达到万+,新华网、美国国家地理、中国科普博览、科技日报、看科技等多家机构、媒体参与话题讨论。
体验
云南有多奇妙
知名历史博主“以史为鉴”说,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文化多样性、美食多样性,云南都是一块宝地。此次体验之旅中,云南省博物馆最让他难忘。“我写过很多与云南有关的文章,其中就有‘牛虎铜案’,但这次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件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说,自己圆梦了。
对科普作者、动物学硕士“三蝶纪”来说,最超出她期待的是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作为国内首个建在化石地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万余件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从知识结构说,展示非常有逻辑,知识结构扎实,展示方式有化石、影片、模型、互动装置等。另外,博物馆免费开放,并且有讲解员免费讲解、扫码语音讲解,很适合家长带小孩过来,喜欢古生物的学者专家也很适合。”她说。
大V们不仅在博物馆中感受到云南的多样,还体验了在海洪湿地的水杉林中划船。参观后,“博物杂志”发了一条微博:“滇池是昆明最大的水系。经过治理,现在的滇池已经清澈许多,还形成了城市湿地公园。落羽杉这类植物不怕水,于是就有了在树林里划船的神奇玩法,既美又惬意。”目前,这条微博已获近次点赞。
把脉
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独特的地理区位、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共同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宇明说,云南以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也与文化多样性有着密切联系。
多样的云南,如何在做好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大V们看来,云南旅游吸引力不可估量,因为云南有自然地理、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这些旅游发展的支撑基础,云南生态旅游发展应向高端化、科普化、专业化发展。
“博物杂志”说,国内生态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作为生物多样性宝库的云南来说,发展生态旅游尤其是高端定制生态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博物杂志》推出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高黎贡山等云南“博物旅行”线路很受市场欢迎。他建议,云南可以科学地用好野外资源,推出一批精品化、科学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如何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大V们也给出“接地气”的建议。“昆虫学小鱼”结合以前在云南的科考经历,建议在生态旅游线路沿线设立多功能驿站,在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不遭到破坏的同时,完善产业链,提升旅游体验;“三蝶纪”建议,建立云南生态旅游专家智库,并加强基础调查,编写云南生态旅游手册。同时,将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云南特有物种打造成“明星物种”,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云南省也在思考,如何把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线路、产品和活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大V们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建议,将助力云南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云南故事。
首席记者李思凡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