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春莲见习记者顾贞全
11月份以来,红嘴鸥大部队已到达昆明。据昆明鸟类协会估算,此部队规模约有3万只。
海埂大坝观鸥人
从10月初海鸥先头部队抵达时的小心试探,再到如今各个观鸥点昆明市民的“与鸥同乐”,红嘴鸥依旧是昆明市的“市宠”。
如今观鸥依旧谨慎,市民们纷纷戴上口罩避免过多人群聚集,但是投喂海鸥的热情并未减弱。11月,昆明市专门开通了“观鸥环线专线公交”,主要覆盖了最大的观鸥点——海埂大坝旅游片区。“市宠”红嘴鸥带动了几个观鸥点交通及餐饮经济发展,形成了云南特有的观鸟旅游经济圈。
云南特色“观鸟经济圈”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来到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一般是自国庆节假期结束后的一两个星期内开始陆续抵达,从西伯利亚飞跃海洋最终来到滇池外海,进入11月份就会有大批红嘴鸥赶来,整个冬天都居住在滇池里,次年3月再飞离昆明。
在年之前,昆明滇池每年仅有少量前来越冬的红嘴鸥。海边精灵的到来,惹人喜爱,当时云南大学教授王紫江萌生了将它们留在春城的想法——通过带领学生坚持人工招引、科学投放食物等做法,才形成了以滇池沿线为主的候鸟风景圈。
谈到红嘴鸥的投喂,昆明已加强鸥粮市场销售的管理,统一规范进行鸥粮售卖。今年昆明市政府通过招投标,确定鸥粮生产企业为昆明昆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华科技”),此前昆华科技也曾多次中标鸥粮供应。公司李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按照云南省鸥粮生产标准,鸥粮的配方由多种原料组成,确保红嘴鸥的营养供应,这种原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我们公司在鸥粮生产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去年我们生产了50吨鸥粮,管够。”鸥粮的价格和去年一样,克鸥粮的出厂价是1.2元,零售指导价为2.5元。
这些在昆明滇池短暂居住的鸟儿已成为市民之宠。海鸥主要住在滇池沿线,白天会飞抵昆明城里的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翠湖公园、环西桥、大观公园等地等待游人的投喂,在市区飞了一圈,晚上又飞回滇池,甚至在云南省其他地区的湖泊中也可见红嘴鸥的身影,如:泸沽湖、曲靖市的公园和保山市的湿地中也有嬉戏的红嘴鸥,这些飞舞的精灵吸引了众多游客,本处于旅游淡季的公园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昆明滇池周边的交通也为“观鸥季”做出了调整。今年11月,昆明相关单位专门开通了“观鸥环线专线公交”在滇池“画了一个圈”:主要覆盖了最大的观鸥点——滇池海埂旅游片区,途经西山睡美人总站一观景路一索道站一湖滨西路一海埂公园大门一滇池路一西贡码头一迎海路一观景路,形成闭合环线。将沿线吃喝玩乐连结起来,解决了各景区无公交直达以及饮食不便的短板,减少了游客在各景点间来回奔波的辛劳,为观鸥游客创造了一个悠闲畅玩的环境,也减少了“观鸥季”交通的拥堵问题。
云南因其丰富的鸟类资源,早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观鸟胜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鸟者”,其中专业的摄影师为了拍摄捕捉红嘴鸥及其他鸟类的灵动瞬间,会在几处观鸟胜地配置望远镜、照相机、工具书等专业工具,投入少的有几万元,多则达十余万元、数十万元。拍摄出的照片又成为昆明最好的宣传,每年都有在昆明拍摄的红嘴鸥照片斩获摄影大奖。
包含“观鸥潮”在内,云南还有各类国际性的观鸟节分别在保山高黎贡山、轿子雪山、香格里拉举办,每年可吸引上万游客,形成云南特色的观鸟经济圈。仅高黎贡山百花岭观鸟基地旅游年总收入超过万元,“观鸟经济”已成为云南旅游业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宠”红嘴鸥引发观鸥热情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昆明滇池边海埂大坝感受到了市民观鸥以及投喂的热情。人们呼朋引伴,驻足大坝旁观赏漫天纷飞的红嘴鸥,有许多市民还带着家中小儿一同投喂海鸥。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表示:“红嘴鸥已经抵达这么长时间了,并且没有新闻报道过因红嘴鸥引发的疫情传播,所以我们做好防疫措施就带着小朋友一起来了。”
关于海鸥是否携带病毒一事,《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了云南省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虽没有迹象表明红嘴鸥具有传染性,但是建议市民在观鸥时依旧要做好防控措施,避免人群大量聚集,投喂后要洗手消毒。现在开放的观鸥点每天都会进行消毒防疫。”
即使大部分“观鸥”市民在投喂时戴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们脸上的笑颜。投喂红嘴鸥成了市民热衷的一项冬季活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的负责人,她表示:“每年我部门都会组织义务监督员,根据每个观鸥点不同时间段红嘴鸥的数量进行投喂。根据往年经验红嘴鸥数量将在12月20日左右达到稳定。”
同时,昆明市有关部门也为“观鸥季”做好了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每日消毒。翠湖公园还安装了游客流量监控系统,在南门、西门、东门设置自动测温一体机,对公园内客流量和游客密度实时控制。
(编辑白宝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