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结果公示

质兰基金会第5期项目征集于年4月1日开始,4月30日结束。质兰共收到31份有效的项目申请书,其中13个项目进入初审,9个项目进入终审,最终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金额为RMB元。

+第5期项目资助名单及各项目摘要+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按项目类型排序

01_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鲵现状调查与保护管理

本项目首期目标在于全面重启张家界大鲵国家级保护区内大鲵野外实地调查,结合访问调查,明确保护区内大鲵的种群分布与数量现状;根据调查初步评估人工放流效果,以及为保护区优化调整积累基础。项目长远目标在于整合种群资源现状、人工放流效果评估与遗传管理、保护区优化调整等阶段性实施内容,最终制定大鲵物种保护行动计划,推动大鲵长期的、科学的、可执行的可持续性保护行动。

在第一执行年,全面开展野外现状调查,形成《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种群现状调查报告》,并编制《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大纲》,统筹下一步行动计划与安排;在第二执行年,通过野外和遗传实验科学评价放流效果,编制《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人工放流遗传管理方案》,推动放流管理,并编制《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初案》,提交相关部门广泛收集意见;在第三执行年,结合野外、生境及社区调查,形成《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方案》;最终整合多方结果,编制《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物种保护行动计划》,以此指导中国大鲵可持续性的实质性保护。

中国大鲵是现生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虽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但由于栖息地破坏及过度捕捞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锐减,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ITES附录I物种。年,IUCN评估认为其80%的野外种群已经灭绝,列为极度濒危(CR)种。武陵山区为大鲵重要的野外分布中心,张家界素有“中国大鲵之乡”和“中国大鲵之城”的美誉,如何持续有效保护管理本区域的大鲵野外种群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项目拟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该物种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野外种群数量与分布等基础信息薄弱、增殖放流效果不明、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等,开展调查和研究,并据此为保护区今后有效保护好该物种提出可行的保护对策。鉴于保护区对中国大鲵野外种群保护的重要价值,及项目内容和方向能满足保护区对该物种保护管理的实际需求,项目终审委员会同意该项目列入本期资助名单。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02_中蜂在原生生境的食性组成的调研及可持续保护

本项目拟对我国主要中蜂亚种逐步开展其原生生境内的食性组成的调查,利用混合花粉定量的新方法,通过将蜂巢中混合花粉的DNA序列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中蜂食物组成和比例信息,确定其与当地蜜粉源植物之间的关系。本项目计划分3年对中蜂主要亚种展开食性调查,首年度计划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阿坝中蜂和青海中蜂开展食性调查,通过混合花粉定量的新方法,解析阿坝中蜂和青海中蜂的食性偏好,并提出当地中蜂保护和科学养殖的建议。

东方蜜蜂,俗称中蜂,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且特有的传粉昆虫,对所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中蜂养殖还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地区更是绿色扶贫的重要手段。中蜂与当地的其他传粉昆虫、本地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和独特的生态网络,演化出适应本地环境的多个生物地理分类单元(Taxon)。然而,养蜂和蜜源植物的种植是否会引入不适应本地环境的蜂种,甚至外来入侵种,单一物种的大规模养殖是否会破坏本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传粉网络,尚未有科学的答案。

本项目计划通过混合花粉定量的新方法,将蜂巢花粉DNA序列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获得中蜂六个主要分类单元的食物组成和比例信息,确定其与当地蜜源植物之间的关系。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保护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传粉过程和传粉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中蜂保护和科学养殖的建议,不仅对保护本地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也将促进当地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中蜂养殖,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图片版权:申请团队

03_以菲氏叶猴为代表的高黎贡山保护区灵长类动物的种群现状调查、监测与保护

我国菲氏叶猴种群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山脉,然而其种群现状尚不明朗,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十分不利。因此,本项目拟通过社区访问调查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片区的菲氏叶猴种群现状和干扰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同时辅以地理信息获得高黎贡山菲氏叶猴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受胁因素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在调查区域内选择1-2个猴群,就适宜生境分析、家域利用、食性等行为生态学问题,开展长期的调查研究。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菲氏叶猴,还能为高黎贡山其他灵长类动物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通过本项目能在保护区内培养若干名灵长类动物调查的技术人员,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对灵长类动物的科研监测能力,从而最终促进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多样,尤其这里还是9种灵长类动物的家园。其中,除天行长臂猿和缅甸金丝猴受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