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耳边萦绕着熟悉的童谣,转眼,一年春节又来到。在农村,家家户户正在热闹地杀年猪、备年货;在城市,一些人刚刚回归家庭的怀抱,一些人还将在春节中继续坚守岗位。最是亲切的年味,最是美好的年夜饭——
高黎贡山白雪皑皑,春节近在眼前。
在腾冲的乡村,年味已越来越浓,我内心对回家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回到我生长的地方,回到儿时大年三十围着锅边转的迫不及待,这种滋味甜蜜而温暖。
妈妈盼我们回家的愿望则很简单,就是想做出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看儿女吃得香甜的样子。小小厨房、大大乾坤,年夜饭一定是一个家庭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菜,精心搭配的菜肴昭示着过去一年家庭顺遂、事事称心、吉祥安康,也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事业兴旺、全家平安。
吉祥的日子,一定要吃吉祥的饭菜,因为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不管日子贫穷还是富裕,豆腐一定要吃,因为豆腐意味着“都福”。每每临近过年的时候,母亲总要精选自家地里种出的黄豆,磨豆腐、点卤、晾晒。腌制臭豆腐、制作白豆腐,豆花很解馋,留下最好的做年夜菜。
清凉带苦的棕包也是腾冲传统的年菜,人们又叫它“姑爷菜”。哪家地里种着几棵棕包树,一定是等到过年才剥棕包的。这一年曾娶亲嫁女的,那棕包一定要让新姑爷尝尝,如新姑爷能吃棕包甚至喜欢吃棕包,就说明他能吃苦耐劳,日子才有奔头。我是极爱吃棕包的人,不管是棕包炒肉还是棕包豆腐酸汤,总能一盘扫光。微苦的棕包在舌尖回荡,是淡淡的乡愁,也是苦中有甜的生活味道。
一年又一年,龙川江蜿蜒向前,奔流不息。江水孕育了独特的细鳞鱼,也成为人们年夜饭上的必吃菜肴。这种鱼鱼鳞细软易除,鱼肉细腻肥美,它的美味配得上“连年有余”的吉利。用江水煮江鱼,配上农村特制的干腌菜蘸水,这味道,任谁也没有抵抗力。
在过去的农村,过年杀年猪是一个家庭日子好过不好过的标志,也是整个寨子里大家最关心的事。某家某天要杀一头年猪,大概几斤几两寨子里的人都会相互念叨一下,这不是管闲事,是千百年来人们过年的精神。在过年这美好的日子,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喜气和福气分一点给那些孤独不幸的人,如果某家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杀年猪,就会有邻舍送一只猪脚或者割上几斤肉送来,这种淳朴的乡风民俗从我记事起直到现在,从未改变过。
年猪最好的部分当然要留着做年夜菜,其余的该腌制的腌制,该腊肠的腊肠,总之一切安排似乎就是为了过年的杀猪菜,吃得那美味,吃得那吉祥如意。
除了年猪、江鱼这些硬菜,农家土鸡也是必不可少。过年吃鸡,吉祥如意。除此之外,那白菜(百财)、韭菜(久财)、青菜(长菜)、饵丝(长饭)等菜品也被村里的人们寄予了美好的希望。这些普通菜肴,伴随着一个家庭的口味和习惯,散发出的香味早已超越菜肴本身的馥郁,它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年味、家味、人情味。
年夜菜的做法五花八门,不管做什么,其宗旨一定要讲究吉祥如意、色香味俱全。每年大年三十,一家人都是围着厨房转,妈妈煎炒烹炸,把积攒了一年的爱当作作料洒进这顿饭里,同时把祖祖辈辈流传下的年俗向我们再唠叨上一遍,生怕年轻人因为忙而忘记了年的样子。对我来说,吃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温暖、平安、幸福,这样的温情已经足够让我感动,让我心安。
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举杯同庆、共享天伦,每年年夜饭的精神仪式,是平凡生活最美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