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独龙江,草木葱茏,林海茂盛。

江畔的草果地里,红彤彤的草果映红了孔当村村民孔明光的脸庞。20多亩草果、十几箱林下中华蜂,加上一年元的护林员工资,孔明光一家人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国家扶持我们种草果、养中华蜂、种菌子、草药,让我们独龙族人民不砍树也能过上幸福生活。”孔明光说。

独龙江乡生态产业富民的故事,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生态扶贫的一个缩影。

怒江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近年来,怒江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生态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怒江样板,使良好生态不断释放“绿色红利”,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高黎贡山湿地

落实好生态补偿政策

怒江因山水而美,也因山水而贫困。千百年来,怒江各族群众望山愁、望水忧。但从未停止过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如何在绿水青山中实现脱贫致富的探索。

新时期,怒江州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在植绿、护绿的过程中,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托起增收希望。“生态扶贫是怒江加快生态修复、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是建设国家公园、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全面绿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途径。”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

这几年,怒江州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林草行业的特色优势和巨大潜力,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生态脱贫为抓手,通过落实生态护林员、扩大公益林补偿等精准扶贫途径,全力实施生态保护、国土绿化、生态产业3大脱贫攻坚行动;开展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特色林产业培育等7项重点任务建设,确保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建设有序推进。

年,怒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7万亩,补偿资金.06万元,7.6万户31万人直接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万户11.82万人,全州7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均受益超过元。

年,怒江新增国家级公益林.6万亩,全州公益林补偿面积扩大至.87万亩,年补偿资金达.81万元。目前,怒江州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林木绿化率、林分平均蓄积量3个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二。林业产业总产值从年的9.14亿元增长到年的19.48亿元,增长44%。

走好“生态护林员+”生态脱贫模式

迎着日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甲生村秋科当小组村民双自英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感谢党和政府的生态护林员政策,有了这份工作,加上平时打零工及其他收入,家里的收入逐渐稳定了。”双自英说。

怒江州把选好用好生态护林员作为促进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生态保护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最有效、最直接、最精准的扶贫方式,努力探索独具怒江特色的“生态护林员+”的生态脱贫模式和路子。生态护林员成为林业科技的受益者和示范户,成为林业技术推广员和土专家,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发展草果、核桃、漆树、花椒、中药材和中华蜂、独龙牛、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国家累计下达怒江州生态护林员指标名,实际选聘名,共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占全州贫困总人口的38%;实现户均增收元、人均增收元。加上林产业、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收入,仅生态护林员这一项政策就已助推全州户人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如今,怒江州三分之一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走上了生态护林员的岗位,其中少数民族比例高达95.46%,2.88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初步实现了山山有人管、箐箐有人护的目标。

共绘生态扶贫新画卷

“地无三亩平,出门就爬山”是怒江地貌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怒江州各族群众在怒江、澜沧江两岸、山区开垦出一块块包谷地。但种包谷无法有效提高经济收入,还对生态造成一定破坏。如何激活山区经济,实现兴林富农,怒江州一直在探索。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广袤的田野上,成片的蔬菜、食用玫瑰、当归等特色种植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以前种包谷、洋芋,产量低,收入少。今年改种成当归,产量高,价钱好。”说起种植当归带来的效益,金竹村委会民丰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马秀花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是一亩多的地,种包谷、洋芋最多收入多元,改种当归,收入超过元。

生态产业精准帮扶,让怒江的山不再是原来的山。

走进泸水市六库镇瓦姑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椒果,田间地垄里散发着酥麻的香味,成片的核桃林里,硕果满枝,丰收在望。

“等6亩花椒全部采摘结束后,今年收入1.2万元没问题。”村民杨旭军说,以前望山人愁,现在是望山山美。

“春夏卖茶叶,秋天收花椒、核桃。只要肯吃苦,没有脱不了的贫。”杨旭军种了10亩核桃、4亩茶叶、6亩花椒,每年收入4万多元,盖起了小楼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扶贫极大地推动了怒江州的林果、养殖、林产品深加工、旅游等替代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种植结构,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怒江有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个,受益贫困人口户人。年,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值为5.26亿元。万亩核桃、漆树、油茶、草果和以云黄连、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让怒江、独龙江、澜沧江两岸的莽莽群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

绿色扶贫,行在路上,功在当代,惠及千秋。怒江州正通过生态扶贫,书写山青、业兴、民富的脱贫新篇章。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两微工作小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