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位于龙陵县,凭着天险怒江,属于横断山脉高黎贡山系。一共有大松山,小松山,等20多个山头组成,最高山峰达到米,滇缅公路蜿蜒于山间穿过。
年,日军入侵滇西,受阻于惠通桥之后,就一直盘踞在西岸的松山,长期经营这个据点。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第56师第联队一直守备在这里。
这群士兵很特殊,都是来自于日本九州福冈的矿工们,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擅长,如鼹鼠般的挖掘技术,在杀气逼人的高山松林间,把松山挖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斗堡垒。
腾冲被攻陷后,原本守备松山的第一百一十三联队长,松井秀治,奉命带着一部分兵力前往腾冲支援,剩下的士兵由步兵第联队的一部,师团野战炮兵第56联队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组成,并配属有辎重兵,通信兵卫生兵,给水防御部队,总兵力约人。
松井秀智走后,野炮兵第五十六联队第三大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因为军衔最高,而被任命为守备队队长。这个时候我这家伙已经年过半百,虽然成为松山守备队长,但是对于步兵作战并不擅长,故而阵地上真正起作用指挥的,是残酷冷血,战斗经验丰富的联队副官真锅邦人。
松山阵地构成如下:
主阵地:黄土坡(远征军作战地图上所标注的一二号高地,日军称之为松山阵地30号高地,日军称之为西山阵地),大脑子,马鹿塘、大寨、黄家水井,官坟坡,小松山。
在主阵地之前,还有滚龙坡,大垭口,阴登山多个前进阵地。
每一个主阵地都有子母堡,用带有散兵掩护部的战壕连接。战壕的前后左右都有侧击火力点。炮兵通常控制在母堡之后,但也可以通过交通壕移动。阵地之前没有任何死角,攻击上来的部队根本无立足之地。
每一个堡垒,都有巧妙的伪装,很难被发现,甚至一些战壕也有掩盖物。
日军的战壕堡垒主体构筑大体分三层:
上层作为射击使用,下层作掩护部或者弹药粮食仓库,最下层挖掘斜坑道,最末端构筑城地下室。
堡垒上掩盖70厘米厚的木桩,排列成行,有四五层,上面铺上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最后用积土覆盖厚大1米,即使被山炮击中,也根本不能破坏这样的工事。
堡垒地面上四周,安置盛满砂石的大汽油桶,排列三层,桶之间加钢板数层,桶外用土覆盖,即使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也破坏不了。
堡垒内部有三层,也覆盖直径50厘米的原木好几层,即使上层坍塌也不会影响下层。
面对这样的工事,6月4日,宋希濂派遣钟彬第71军一部,开始对松山发起攻击。
主要兵力是刘友军的第28师两个团,黄杰第6军第39师的一个团。第28师原本属于第66军,但是入缅作战后溃退,被宋希濂收编,划给第11集团军第71军,同时将第36师调出,为集团军独立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