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叔本名密得生,我们都叫他密叔,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监测长臂猿已有好些年头。密叔今年50多,家就在高黎贡山百花岭村,一个现在以观鸟蜚声国内外的村子。但密叔不观鸟也不带人看鸟,从年被范朋飞教授的团队聘为长臂猿监测向导后,密叔就一心一意地领着一茬茬研究长臂猿的年轻人在山里跟着长臂猿跑,每年有三分之二多的时间都要进山陪着研究长臂猿的小伙们翻山越岭追寻高黎贡长臂猿的踪迹。左一为密叔也因此,作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一直以来密叔的工作任务较其他护林员要辛苦得多,因为长臂猿监测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夏天6点就要起床做饭,冬天因为长臂猿起得晚可以7点起床,起床后半小时就要带上午餐出发去前一晚长臂猿的过夜树下面守候,如果没赶上它们起床开始移动前到达,这一天再想找到它们就难多了”,密叔说。这月初带领高黎贡山自然观察营到百花岭观鸟时,我们顺便到密叔家吃杀猪饭,和他聊起了平日监测长臂猿的工作。为了切实做好长臂猿的监测工作,密叔所在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市管护局在去年提出了“定群、定猿、定人”的三定措施,意为将种群稀少、极度濒危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视为保护区的明星物种加以重点监测和保护,在监测中要确定保护区内的长臂猿有多少群和每群的分布范围、每群长臂猿确定种群构成及每群长臂猿指定专门的2名护林员进行长期监测。这个措施已实施了半年左右,上月我们有幸受邀参加保护区举办的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会议,保护区领导着重强调“三定措施”一定要坚持执行,并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行进在山之巅的监测队伍密叔很高兴。保护区对长臂猿监测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护林员加入长臂猿监测队伍,是他一直盼望的事。我们一直在提长臂猿监测,那为什么要做长臂猿监测呢?换言之,投入高强度的人力物力进行长臂猿野外监测的意义何在?首先,监测是评估保护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监测中我们通过回答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来评估长臂猿的生存状况:1)监测的长臂猿种群是否有新的家庭群形成?2)栖息地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现有和未来长臂猿种群增长的需求?密叔年被聘为长臂猿监测向导时即参与了野外研究基地第一群高黎贡长臂猿的“习惯化”工作——一种对长臂猿全天跟踪的行为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最高强度的野外监测。年研究人员开始对第二群长臂猿进行习惯化,过程中密叔和研究人员却遇到了一个不幸的事件,历经2年直到年2月习惯化工作才渐入佳境的A群突然发生了家庭解散,原本的一家五口各奔东西,母猿带着最小的宝宝离开了家庭常活动的区域,跑到了另一片森林,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全家团聚。这次事件研究人员推测很可能是因为食物资源短缺,难以维持一家五口的口粮所需,才不得不骨肉离散。繁茂的高黎贡山原始森林,长臂猿和众多野生动植物的诺亚方舟李琳利没有如此高强度的监测工作,要想获知所剩不多的高黎贡长臂猿种群的实际生存状况,无疑是天方夜谭。通过监测获得的这些宝贵信息,将为接下来保护区做保护决策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自然保护区作为官方保护力量,一直以来都承担着非常重的野外巡护和监测任务,但我国很多保护区因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展开长期、规范化的野外巡护和监测工作。未来我们有必要让保护区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和公众都意识到做好巡护和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在野外监测长臂猿,具体要怎么做呢?前面我们提到了长臂猿家庭群的习惯化监测,但习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能集中对个别几群长臂猿采用此方法。没有通过长时间跟踪习惯化的长臂猿家庭在野外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所以通常,护林员对长臂猿进行监测采用的是鸣声定位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长臂猿清早鸣叫的习性,在天未亮之时护林员就需赶到一个开阔的山脊,通过聆听(位于不同方位)的长臂猿群来判断各长臂猿家庭群的位置、动态,甚至种群构成。监测队伍在清晨的迷雾中前行在上月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会议中,参加监测的一线护林员提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鸣叫频率很低,在其它长臂猿保护区连续监测5天一般能听到鸣叫,但在高黎贡山,长臂猿经常一连5天都不叫,保护区不得不把每个月连续监测的时间增加到10天。鸣叫频次低,可能出于多种原因,如:种群密度低,家庭防御领地的压力较小;食物资源匮乏、减少鸣叫节约能量等。如果运气好找到了长臂猿,就要进行仔细观察,尽可能记录长臂猿的家庭成员组成和数量。然而,就算看到了树上若隐若现挂着几只黑色的毛团,要想数清楚一家子到底有几口猿,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长臂猿在野外一般不会一家都待在同一棵树上,而是分开觅食,并且它们在树上运动的速度非常之快,连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有时候都会判断错个体,所以经常会出现老百姓言之凿凿地称他们村后面那群长臂猿有5只,而我们去调查却怎么找都只看到4只的情况。除了挑战正确数清长臂猿的个数,在野外监测中不乏很多不可能在“人间”碰到的趣事。密叔说,有一次他亲眼目睹了一只小长臂猿路过一只正在树上睡觉的小熊猫,它调皮地去扯了一下小熊猫的尾巴,第一次小熊猫没有反应继续睡,长臂猿观察了一会又去扯了一下,这次小熊猫挪了下身子,直接把尾巴收到身子下面了,这下小长臂猿没辙了,只有悻悻离开。估计它本来是想让小熊猫醒来跟它玩玩,没想到小熊猫白天是呼呼大睡的主。小熊猫:我岂是你想逗就能逗费汉榄除了监测长臂猿“本人”之外,还必须监测它们的栖息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人员在长臂猿生活的森林做了一些植物样方,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固定地点选择固定大小的区域,监测里面的植物生长情况和物候变化,其中需要重点记录长臂猿吃的食物树和藤本植物的数量、种类、结果量等数据。通过多年的栖息地基础情况调查,加之累积多年的植物样方监测数据,结合科研人员对长臂猿粪便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保护区就可以了解现有栖息地里的食物是不是满足长臂猿的生存和繁衍需求,应该在哪些关键区域规划生物廊道,提高栖息地的质量等。植物样方监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的示范保护区,从年成立以来,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1)森林覆盖率从保护区建立之初的86.3%提升到现在的93.7%;2)野生动物遇见率增加,不断有新物种和新记录在保护区内被发现;3)自然公园生物走廊带成功建立,极大促进了保护区南段的物种基因交流。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会议上我们幸于听到保护区的以上监测成果报告,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前景会越来越好。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也许就是保持乐观,保持行动,保持合作。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保护区也意识到还有许许多多提要提升的地方。首先就是要提升高黎贡山保护区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因此保护区今年会找一支专业的影像团队制作一个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宣传短片,我们提前看到了一些素材,很值得期待;其次,保护区的人员技术力量支撑不足,十分缺乏年轻的专业人才,所以这里也给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打个小广告,有志于从事自然保护、相关专业毕业的同学请踊跃向保护区自荐。△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logo,象征着高黎贡山的出生印记——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地缝合线。除单独标注外,其余照片均由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提供,致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