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42832.html
                            

4月28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

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相关领导联合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赵嘉摄

这里是

“动物王国”

“植物王国”

“物种基因库”

这里是

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

七彩云南

山青水绿,地美天蓝

是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这是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樱花谷一景(年1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

云南各族人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交出一份绿意盎然的答卷

俯瞰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12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明确了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

年1月,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

摆在突出位置

统筹推动

“十三五”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

取得前所未有的7个方面成就

成为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

5个历史性突破之一

抚仙湖资料图

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

《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等,基本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先后修订——

《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

先后出台——

《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等,于年7月1日正式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

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

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趋于完善。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科学长效的空间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登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有序开展。

鸟瞰高黎贡山艾怀森摄

三、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进程加快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体系。

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底色更加彰显,年,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绿色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6个、67个百分点;

绿色食品品种、品质、品牌培育不断加强,迈向价值链高端;健康生活目的地逐步向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有序推进绿色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资源综合利用。

严格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年,全省单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年累计下降14.56%。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制度,将“占补平衡”“增存挂钩”机制作为硬约束,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

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经国务院批准,将国土面积的30.90%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形成“三屏两带”基本格局,生态保护系统更加完善。

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总量持续“三增长”,其中森林面积、蓄积量居全国第2。

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于年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云南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位居全国第1,COP15会议落户昆明。

深入实施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成效显著。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全面建成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实施一体化监测,生态环境预报预警和数据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高黎贡山中的红嘴相思鸟毕争摄

六、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十三五”期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升,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七、生态文明良好风尚培育见效

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促进入脑入心、先行见效。

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制定出台《云南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出行等7大重点行动,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得到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认可。

云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具体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起往下看

??

一、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突出重点

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

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

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8个标志性战役

截至年底

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

实现阶段性目标

宁蒗县融媒体中心王正宁摄

蓝天保卫战方面

实施了一批污染整治重大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无组织排放整治、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小锅炉淘汰,持续推进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整治,率先全面供应符合国Ⅵ(B)标准车用汽油,提前4年完成国家部署任务,年以来,累计淘汰国Ⅲ排放标准老旧柴油货车辆,积极推动大宗货物公路运输转铁路运输,铁路货运量比年增长19.46%。

碧水保卫战方面

以革命性措施狠抓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的彻底转变。

加大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力度,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赤水河云南段3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定保护区,州市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考核目标。纳入国家监管的33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初见成效。

净土保卫战方面

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了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整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全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实现动态更新,划定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立全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大力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处置。

二、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

加快构建云南省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提供空间保障

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确定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四梁八柱”,为建立健全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依据和遵循。

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评估调整后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1.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6%,在全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云南划定比例最高。

全面启动全省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初稿,印发《关于开展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并指导相关州市编制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开展47个古茶山(园)保护及周边村庄规划编制试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开展“四体系”研究工作。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含的国土空间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审批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四个体系的研究工作,逐步推进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搭建工作。

图源:视觉中国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建设,积极编制《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规划(—)》。

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成效显著,被誉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活样板。

积极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严格落实矿业权联勘联审依法审批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建立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持续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工作,截至目前,保护区内个矿业权,已全部停工停产。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稳步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创建提供地质环境保障

夯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基础

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搬迁、应急体系四大工程,健全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完成全省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安排万元用于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调查与风险评估。在7个州市34县区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台(套)对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测。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十三五”期间共安排资金60余亿元,涉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多个,有效保护多万人、多亿元财产安全,实施因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惠及10万多户、53万人。

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地质灾害损失逐年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减少了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年与-年比较,全省年均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由起降为起,下降了73%;

全省年均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6.38亿元降为4.18亿元,下降了34%;

全省年均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由人降为45人,下降了61%;

-年,全省累计成功预报并避让地质灾害起,避免人员伤亡人,避免经济损失3亿余元。

三、

河(湖)长制工作有序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南个

重要河湖库渠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为89.5%

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优良水体

(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从“十二五”末的66.0%

提升至“十三五”末的83%

珠江、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

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

68.7%、77.8%和91.7%

洱海边的湿地越来越美黄兴能摄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洱海、阳宗海、滇池草海水质为Ⅲ类,滇池外海水质提升为Ⅳ类,程海水质稳定保持Ⅳ类(pH值、氟化物除外),实现了水质保护稳中向好的目标;星云湖、异龙湖、杞麓湖水质为Ⅴ类,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有所好转。

已建成

省级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

和“云南河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