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以下两篇文章及手绘图是上月参加高黎贡山自然观察之旅的小营员竹.翠的作品。竹.翠年纪不大,上五年级,白白净净的脸蛋,不是典型的野外疯的小孩,但他对鸟类和昆虫"深不见底"的知识,却让作为大人的我们屡屡自叹不如,来看看他眼中的高黎贡山是什么样子的吧。
竹.翠(右)和自然观察之旅里的小伙伴拍摄/顾春
文图丨竹.翠
高黎贡山之旅
1/2
寻找天行长臂猿
*绘图:竹.翠
就在云南自然行出发前的几天,朋友圈里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个新的物种——天行长臂猿从东白眉长臂猿中划分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物种。对于在新物种发表后第一批拜访它们的人来说,这个消息让我们感到异常兴奋。
到了高黎贡后,云山保护的阎璐老师专门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从中我们了解到天行被发现的整个过程,以及它们的生存现状。天行虽然和东白眉很像,但其实早在50万年前它们就已经分属两个物种了。在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终于发现这两个物种差异还真的很明显哦。
1月15日晚上老师们告诉大家,护林员伯伯们经过三天的追踪,终于确定了长臂猿当天的据点(因为长臂猿并不是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睡觉,所以流动性很大)。第二天一早,我们踩着枯枝落叶,避开满是尖刺的刺竹,小心翼翼地蹭过一个个小土坡,时间好像凝固了一般,不知道过了多久,大家终于来到了观察点。
到观察地点,大家便看见一只浅灰褐色毛发的母猿正用一只手臂将自己吊在树上,犹如一位娴熟的练单吊的体操运动员。保护站的杨叔叔告诉我们,长臂猿终身生活在树上,每天从这棵树晃到另一棵树上,从不下树(我不由地担心如果它们真的不小心掉下树会怎么办?)这只母猿的年龄约为30岁上下、放到人类社会中,这已是一位中老年的妇女(长臂猿的寿命是45~50岁,所以它们一岁相当于人类2岁),但换作是人类的长者,这样长时间玩单吊能行么?
作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光有一只母猿怎么能行?缺少家中的“顶梁柱”,这个家岂不会崩塌?
正在疑惑时,母猿的上方的树丛中,一只近似于黑色的长臂猿出现在眼前,这正是它的丈夫,它正蹲在高处站岗放哨呢!再仔细看来,猿丈夫的身后还躲着两个黑色的活泼可爱的猿宝宝。在这个属中,刚出生的猿宝宝和妈妈的颜色相似,呈浅褐色,一岁后变成黑色,八岁性成熟后,猿妹妹会重新换上灰褐色的衣裳,猿弟弟依然是一身的黑色。这两只猿宝宝一只8岁,一只4岁左右,现在还不能看出它们的性别,是猿哥哥还是猿妹妹还要等几年才知道啦。此时,父子仨在树端嚼食树叶,我们还很荣幸地“观赏”到它们洒“天尿”的情景,可把大家乐坏了。
由于范教授的团队对这个家族经过了十年的习惯化观察,所以不是十分怕人,以至于老二还敢在我们头顶的树丛中穿越,真是可爱淘气的熊孩子啊!
当天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并没有出现(前一天的课上,我们获知这里还有一只雌性孤猿,时常在这个家庭附近晃悠),那是一只孤单的雌猿,据说它的丈夫多年前被人类杀害,至今孤苦伶仃。
接下来后面一天,我们听到了一阵阵“wow~wow”的猿啼,悲凉哀伤,听杨叔叔说,那是孤猿的哀啼……
杨叔叔还说现在整个高黎贡东坡的天行不足30只,在中国总数不超过只。由于人类种植草果和修路的需要,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林遭到大量的砍伐和破坏,种种因素使得原本数量就很少的它们要繁衍生息下去就很困难了。
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呢?
2/2
夜观大鼯鼠
*绘图:竹.翠
1月15日晚上九点,高黎贡被笼罩在缀满繁星的夜空下,我们宛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老师们带着我们开始了一场神秘的发现之旅——寻找霜背大鼯鼠。
霜背大鼯鼠是一种夜行型哺乳动物,鼯鼠英文名“flyingsquirrel”,意为“飞松鼠”,它们与松鼠的血缘关系确实很近。虽然叫“飞松鼠”,但严格说起来,不是飞,而是滑翔。它们通常会爬到高树上,然后滑向不远处的另一棵树上。它们通常会比较敏感,较大的声音或较强的光线都会让它们“逃之夭夭”。
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观测点驶去,不一会,来到了一座岩壁前。虽然大家都带着头灯和手电,但根据鼯鼠的习性,大家事先约定好只由一位老师开灯寻找。老师一边搜索一边轻声告诉大家,夜行动物的眼睛夜间会反射光线,可以根据这个特性寻找它们,但也要注意不要强光直射它们,还要分辨出发亮的到底是它们的眼睛还是夜幕里的星星……
这时,老师的声音突然止住了,顺着灯光的方向望去,一只鼯鼠正顺着岩壁向上攀爬,静静地舔食岩壁,虽然在夜间,但还是能看到它们白色的腹部,而栗褐色的背部间或有些白色的毛发,这大概便是“霜背大鼯鼠”的来历了。
*绘图:竹.翠
听老师说,这里的鼯鼠时常会在夜里舔食这片岩壁,因为岩壁中含有它们所需要的矿物质。好聪明的鼯鼠哦。
大多数的夜行性动物眼睛到了夜晚都会发光,鼯鼠也不例外,平时它们黑褐色的眼睛把它们衬托得十分“萌”,但到了晚上,那双变得雪亮的眼睛使它们具备了“犀利哥”的风格。
总之,鼯鼠的出现让我们都很震撼,只是遗憾没能清晰地看到鼯鼠滑翔的盛景,想象一下,在洒满繁星的夜空下,一只鼯鼠正从一棵树的高处滑向另一棵高树,好美!
我们是云山保护,一个集研究与保护于一身的机构。欢迎转载或投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