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穿越中向光而行
——国家重点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超长斜井平导小里程与进口端贯通纪实
7月30日,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斜井平导小里程与进口端顺利贯通
7月30日,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斜井平导小里程与进口端顺利贯通,这是继斜井、竖井崛砌到底进入正洞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解决了困扰建设者长达6年之久的超长斜井反坡排水施工难题,避免出现大涌水可能导致的淹井风险,为加快高黎贡山隧道建设,早日实现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彩云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彩云1号”是中国第一台再制造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这座世界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超长铁路隧道,从年正式开工,到年7月底斜井平导小里程与进口端贯通,耗时6年完成41%掘进任务。建设者们正在向光而行,艰难地穿越横断山脉,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9项第一: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
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千米,是大瑞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中铁隧道局承担28.6千米正线施工任务和33千米的II线施工任务,出口段14千米采用2台TBM施工,设1座平导、1座斜井、2座竖井辅助施工。
13千米“二十四道拐”施工便道成为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高黎贡山隧道的建设创下了9项中国第一: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超级工程;隧道规划了24条线路,选线千米,是中国铁路选线最多的隧道;隧道设计周期10年,施工周期10年,是国内设计施工周期最长的隧道;隧道长34.千米,是当时中国第一铁路长隧;1号竖井主井深.59米,副井深.74米,是中国铁路最深竖井;1号斜井长米,是中国铁路隧道最长斜井;先进的TBM工法首次在滇西南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彩云号”TBM直径9.03米,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TBM;“彩云1号”TBM,是中国第一台再制造TBM。
现场立拱班组作业工人进行钢支撑立拱支护
第一的背后是建设者们与“三高四活跃”复杂地质殊死搏斗的较量,更是越是艰险越向前、向光而行的精神写照。“三高”即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跃”即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和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随之而来的大变形、大涌水、高温、坍塌等各种叠加在一起超乎想象的复杂地质难题,让建设者们吃尽了苦头。面对异常艰险的建设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施工技术挑战,项目建设单位云桂铁路云南公司和承建单位中铁隧道局大力发挥各自优势,实施联创共建,在施工现场组建联合党组织,开展联合学习、联合攻关,铆足干劲,不断凝聚形成攻坚克难的最大合力。
向前进:应力大,决心更大
斜井开挖至米处开始进入顺层、偏压、高地应力段落,建设者们遭遇了施工以来最艰险、最难克服的隧道大变形。高地应力将支护钢架扭曲为“S”型、“Z”型,将已经成型的隧道挤压变小,将初期支护挤压开裂、掉块,使得壁岩侵入隧道1米多,导致隧道作业空间狭窄变形。
建设者们顶着瀑布在洞内作业
隧道内到处都是初支混凝土开裂,摇摇欲坠,随时都有混凝块掉落,令人胆寒的窸窸窣窣墙壁裂缝声,随时都可能发生坍塌或者被弹出的碎石击伤,时刻考验着建设者们的心理意志,也一直影响着隧道开挖进度。仅因高地应力导致的变形、局部坍塌,项目前前后后共计进行了11次停工处理。
“我们采取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和技术措施。”斜井工区总工程师刘亚飞为了破解大变形难题,带领技术人员通过调整隧道结构曲率、加强钢架型号、调整加密钢架间距,径向注浆,采取仰拱初支与拱墙钢架一次成环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恢复了掘进。同时依托张政创新工作室,针对施工难题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形成了许多论文研究成果,为今后同类软岩大变形施工起到重要借鉴参考作用。
战高温:地热高,干劲更高
掌子面处几名工人正坐在堆积如山的冰块上用冰块擦拭身体,豆粒般大小的汗珠夹杂着消融的冰水从脊背流了下来。“这么高的温度我还是第一次经历,这里太艰苦太难干了。”电焊工陈开树今年53岁,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在隧道里从事开挖、焊接等工作。高温闷热的环境使得作业人员出现头晕、缺氧现象,常人在这种环境里最多不超过2小时,而陈开树一呆就是7至8个小时,眼药水一个月就要用掉2瓶。
作业人员用冰块降温
从年7月份开始,斜井掌子面就开始出现高地温,掌子面处的岩温最高时超过了39℃,涌水则达到了38℃,隧道上方作业区更是达到42℃,早已超过我国38℃橙色高温预警临界值。而且周边有温泉上百处,深孔钻探实测地下水温最高达℃,高温涌水足以使施工现场像桑拿房蒸桑拿一样难熬。高温湿热的环境,对建设者们来说无疑危及身体健康、降低了施工效率,也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实体。
为此,项目制定出了堵截热水源的办法,对隧道内的出热水点进行注浆堵水,购置了全进口大功率风机以及2台千瓦大功率机械制冷设备,加大通风制冷和空气流动。考虑到长期应对高温复杂环境,项目一次性投入万元自建了日产60吨冰块制冰厂,以满足现场每天近60吨冰块需求。现场还为作业人员配置了工地医务室、皮肤病药品、高温应急药品,盐水、凉茶等解暑饮品,积极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为安全快速推进隧道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斗涌水:贯通是唯一选择
建设者们在艰难地同高温斗争的同时,还要面对38℃的大涌水。开工以来,涌水就没停过,根据数据显示,仅斜井每天的涌水量就达到了3.3万方。同时,高黎贡山隧道内的水压一度到7兆帕,创下最高纪录,这在国内隧道施工中还从未遇到过。
喻勋武在高温中施工作业
在隧道掘进至米断层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涌水,巨大的涌水如瀑布般喷涌而出,每小时达立方,不到半小时掌子面瞬间就被完全淹没。
47岁的李大怀是斜井隧道的领工员,也是当天现场作业人员里唯一的职工。在出现涌水险情的第一时间,身高只有1.57米的他顾不上脱衣服,抢先跳入1.6米深的涌水,拼命游向掌子面及时关闭了电源,撤出了重要物资设备。
同时,39℃的岩温夹杂着高温涌水,使得隧道内潮湿度平均达到99%以上,让建设者们身上长满了湿疹。项目及医院做了全面体检,邀请国内皮肤病专家为作业人员进行线上会诊,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涌水、隧道气体等做了详细检测,好在各方面指标都是正常的,医院给出的结论是因为长时间处在高温湿热环境中才导致皮肤湿疹。
为此,项目把每个班4小时作业调整为2至3小时。为解决高温涌水难题,采取“打泄水孔引排水”的方式提前打孔泄水,既避免了涌水险情又能提前散热。投入千瓦大功率抽水设备反坡排水,及时排除高温涌水。针对性攻克超长斜井高温富水施工关键技术和降温处理技术课题,为现场降温排水提供理论支撑。
“家”的追求:夹皮沟里的幸福
高黎贡山隧道施工现场海拔米至米,斜井工区就被高耸入云的两座高峰夹在夹皮沟里面,周围几乎荒无人烟。
在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下,建设者们苦中作乐,已经在这里坚守了6年多。6年来,他们在这深山里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工地医务室、温馨鱼塘、心灵驿站、开心农场、亲情厨房……有的在本地找到了对象谈起了恋爱,有的在这里娶妻结婚生子。
他们将荒无人烟的夹皮沟过成了幸福家园。
作业人员正在维修开挖台架
高黎贡山隧道项目所在地龙陵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央企,项目在攻克高黎贡山隧道的同时,始终不忘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打赢属地脱贫攻坚战。
项目自进场之初,就经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将当地农户脱贫工作纳入项目整体工作,在企业政策范围内,拿出后勤相关辅助性岗位面向当地开放,优先考虑当地贫困民众,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项目还与驻地村芒告村签定了龙陵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村企结对帮扶协议书,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涉及岗位有门卫、保洁、帮厨,甚至包括隧道内作业一线辅助岗位。据统计,目前在项目务工的当地贫困农户有22人,均已脱离贫困。近两年来,项目每年通过就业就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人均4万元至5万元的年收入。
项目还通过修缮便民道路、修建防洪坝、免费开放项目文化体育广场等扶贫扶智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生活出行水平,通往斜井工区长达13千米的便道也成了一条远近闻名的“扶贫路”。
忠诚担当:6年的无悔坚守
离斜井工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松山战役遗址。在民族复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征程中,这片昔日的英雄热土,随着高黎贡山隧道的建设又重新赋予了她伟大的时代使命。
在高黎贡山隧道项目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醒目的标语:“守土有责”。这正是全体建设者对扎根滇西边陲,建设高黎贡山隧道,助力“一带一路”打通中缅国际通道中国境内“最后一段”的决心和豪言壮誓。
对建设者们来说,干好高黎贡山隧道,早日贯通高黎贡山隧道就是守住了阵地,守住了初心使命。
王波是斜井工区工经部负责人,王甜是办公室部员,他们俩几乎见证了斜井这6年来的所有艰难困苦和取得的骄人成绩,同时也在高黎贡山隧道的见证下结束了长达9年的爱情长跑,在这里结婚生子。虽然孩子带在身边给他们带来了为人父母的喜悦和快乐,但他们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小孩夜里发高烧,他们只能连夜驱车到50多千米外龙陵县城就医。这里通往外界的道路是有名的“二十四道拐”,13千米的施工便道是山顶通向山底斜井的唯一出路,将近米落差的便道盘旋而下,常人都难以忍受落差带来的头晕、耳鸣以及晕车,更别说一个一岁多发着高烧的孩子。
好在他们历经艰难,最终也克服了所有困难。
从开工之初几乎全是大老爷们,到现在家属、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寒暑假,前来探亲的更多,偏远的工地平添了许多家的温馨,这也让建设者们更加坚定了坚守高黎贡山的决心。
李大瑞、高黎贡,这是高黎贡山隧道项目员工李恩方、高继虎为儿子取的名字。作为父母的他们将自己对高黎贡山隧道的感恩和情怀,延伸到了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像高黎贡山一样顶天立地,也像高黎贡山隧道一样坚韧不拔,更像高黎贡山隧道的建设者一样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十年之期和前方未知的艰难坎坷,建设者们向光而行,越是艰险越向前,只为道通天下,争取早日贯通高黎贡山隧道,打通“最后一段”,为重塑“南方丝绸古路”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隧道施工“国家队”力量。
杨虎王勤伟陈瑞/文范南丹/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