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云海
负重前行
追捕偷猎者
布设远红外线相机
护林员和解放军一起巡护界碑本报通讯员沈祥贵
●在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避难所”的高黎贡山,活跃着一群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己任的护林员队伍。他们用艰辛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坚守着莽莽大山,为保护绿水青山做出巨大贡献。在这座聚集无数珍稀动植物的大山里,人性的贪婪与公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了“盗与守”的两股势力。而守护者与偷猎者之间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较量更是让人终生难忘!请看——
近日,在位于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自治站的守护辖区内,拍摄到了高黎贡羚牛的珍贵影像资料,这是近40年以来在高黎贡山南段拍到的第一组影像,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在不同的地点监测到了30年不见的云猫;首次发现并拍摄到了红鬣羚的珍贵影像;全球不超过只的天行长臂猿有13只定居在自治辖区……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自治站全体护林员们长年累月的艰辛守护分不开。
长期以来,在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避难所”的高黎贡山,人性的贪婪与公众的保护意识就形成了“盗与守”的两股势力。
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自治站管理着亩的莽莽原林。自治站辖区国境线长23公里,因保护区与缅甸山水相连、与怒江州浑然一体,自治站成为了守护者与偷盗者较量的最前沿阵地。
木棍与长刀的搏斗
“黄杨木”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被称为“木中君子”。
年2月4日,本来是中国人欢度春节的日子,但自治站的3名护林员还在茫茫林海中风餐露宿,当3人巡护至中缅边境北9号界桩时,护林员发现保护区的黄杨木刚被盗伐现场,但木材并未背走,护林员不顾辛劳,爬到保护区最高的山顶,找信号打电话向站长姜兴伟汇报,姜兴伟立即组织5名职工护林员前往支援堵截,由于时间紧迫,并且担心在山上护林员的安危及心态,大家顾不上吃饭,带了一点干粮,以最快的速度行进,本来正常6个小时才能到达,用时不到4个小时,有个别人员几乎虚脱。
前来支援的护林员与山上的护林员汇合后,大家心里踏实了,静下心来商量堵截方案。因为盗伐木材的偷盗者可能有暗哨,并且熟悉山形地形,必须出其不意。最后大家决定不走小路,直接翻山梁子朝着盗伐现场方向去堵截,当时天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队员们带了电筒,但只能将灯头用手捂着,让灯光从手缝里露出稍许,因为违法人员一旦发现灯光就会怀疑,并逃逸。这可难为了护林员,山是70-80度的陡坡,是原始丛林,荆棘密布,且护林员上山时已经消耗大量体力。加之灯光必须尽量放暗,很难看清路,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滑倒时为了保持平衡,手就要去抓旁边的林木做支撑,结果好几人是抓住了带刺的林木,手掌被扎得满是鲜血。
护林队来到一个盗伐人员必经的路口,设置好包围圈,并每人准备了一根木棍防身。大概22:00多一点,有两名违法嫌疑人进入了包围圈,站长姜兴伟带头冲出并同时大喊:“站住”,嫌疑人顿时被吓住,回过神来随即抽出携带的长刀挥舞,企图冲开包围圈逃跑,大家即提木棍应战,将两名嫌疑人逼退到了一个1米多深的窝坑边,乘势而上迅速控制住两名嫌疑人。据嫌疑人供述,还有一人会背着木材经过此地,大家继续埋伏,又堵截了一名嫌疑人,其他嫌疑人由于被惊动,都四散逃去。当日战斗结束,回到护林点已是凌晨4:00,而此次战斗,站长姜兴伟被砍4刀,分别位于胸口、衣服口袋、衣服侧面、大腿位置,四个地方迷彩服均被砍破。
黑洞洞的枪口
年5月24日,自治站开展正常的深度巡护,由于18人的队伍目标大,容易打草惊蛇,于是站里安排4人的先行小分队,从北9号国界向10号国界侦察行进。
在快要到达平河大结坝的时候,小分队听见了狗叫声,队员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有人在盗猎,于是通过对讲机向站长进行了汇报,姜兴伟要求小分队注意隐蔽,不要暴露,并做好侦察工作,等待后续支援人员的到来。
人员汇合后,根据狗叫的方位和路口的脚印分析,违法嫌疑人很可能从平河大结坝通往缅甸的两个山脊丫口返回,但带狗打猎一般都带有枪支,姜兴伟要求大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见机行事,实施堵截抓捕。方案计划分成两个作战单元,第一单元负责下横路丫口,第二单元负责上横路丫口。由于上横路丫口还要爬又长又陡的一个大坡,并且嫌疑人通过的概率较大,姜兴伟指挥该单元作战,战术采用三方围堵的方式进行堵截,围堵时正面阻击组在中间,左右两翼负责包抄,左翼兼顾放哨,发现嫌疑人及时用对讲机通知正面阻击组,行动以正面阻击组的喊声为动令,一旦正面阻击人员喊“站住”,则其余人员合而围之。
很快包围圈设好了,虽然山风呼啸,但大家都是屏息凝听,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比平时更清晰了,时间仿佛静止。果不其然,盗猎者鬼祟而至,朝着姜兴伟负责的第二作战单元而来,3名盗猎者每人端着一支枪,那一瞬间,姜兴伟大喝:“站住”,3名盗猎者立即将枪口调过来,对准姜兴伟,面对3支黑乎乎的枪管,时间瞬间凝固,电光火石之间,两翼人员迅速合拢,将盗猎者团团围住,在强大的震慑和法律攻心下,3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放下了枪支,共缴获一支三八大盖枪、一支五六式冲锋枪、一支射钉枪,子弹数发。
事后才发现其中的两支军用枪支子弹当时已经上膛,保险已经打开,只要手指头一动,姜兴伟就会倒下。
小站所促成武装巡护大联防
高黎贡山缅方一侧,道路四通八达。违法犯罪人员从车辆行进不了的地方,走到保护区核心区及资源丰富的地方不超过半个小时,而自治站的管护人员最低要走6个小时以上的山路才能到达,违法犯罪人员往往携带武器,但保护区的林政执法人员和护林员没有相应的武器装备。
年,自治站经过和边防部队尝试开展了几次联合巡护,发现震慑效果比较明显,保护区人员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后将这个情况向上级单位进行了汇报,在上级大力支持下,年形成了由保护区牵头,森林武警、森林公安、林业稽查中队共同参与武装联合巡护机制,机制实施以来效果非常明显,被推广到了全省其他地方。
年机构改革,森林武警、森林公安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机制运转不了,为了巩固武装巡护成果,自治站积极和当地边防解放军、边境人员出入境管理站、边防派出所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做好边境管控工作,适时开展武装巡护,将保护生态文明的高压态势保持好、巩固好。除了武装巡护,自治站还通过民间交往的方式和缅方一侧的地方头人友好交流,努力成为朋友,请他们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与怒江州保护区轮流召开联席会,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将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自治站辖区自年边境发生大火以来已经21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从年自治站成立伊始涉林违法犯罪活动频繁,到现在一年难有一起案件,形成了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干、不想干、干不了的高压态势。
群英荟萃“铁军”
自治站现有职工4人,护林员22人,这支队伍之所以服从指挥、听从安排、能打恶仗、打胜仗。首先是大家把高黎贡山这座母亲之山当成了自己心里真正的家,站里同时也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规定了各项值班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护林员有脱岗的“捐款”元,有不服从组长安排的“捐款”元并回家反省,有迟到的“捐款”元……面对严苛的制度,本来薪水就少的护林员“不敢拿钱开玩笑”。
其次是自治站培育了特有的单位文化。一是公正文化。自治站的职工、护林员都是单位大家庭的一分子,在处理利益和责惩上,手抹桌子一样平,从不厚此薄彼,不会受情感的干扰而产生不公现象,所以长久以来就形成了我只要干好我的工作,不怕得不到单位的认可。二是斗争文化。敢于斗争、敢于拼命,每一次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的砍刀、枪口时没有一个退缩,展现出强大的精神震慑力。对外斗争强悍,对内也不孬,开小组会时常争论激烈,但大家讲道理,懂规矩,道理说透亮了,也就一笑泯矛盾,许多事情得以在争论中沉淀下来,处理得更好、更完美。三是团结互助文化。职工、护林员工作上、生活上出现困难或者解不开的结,大家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有路子的找路、铺路,站内同志不幸生病住院,首先他不必担心工作问题,因为有人替他上岗值班,替他处理分内事务,医疗费用上需要单位帮助申请补助的,自己不用操心。四是主人翁+自信文化。自治站的职工、护林员无论在任何场合讲到自己单位都是说“我们站”“我们站长”“我们家护林员”,虽然是简单朴实的表达,但其中主人翁的情结和对单位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大家都把单位的事当自己的事,与单位共进步、共发展,对单位充满了自信。
单位文化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两年后即将退休、但还激情澎湃的监测工人老韩,虽然是工人身份,但许多珍稀物种就是他组织拍摄到的,如红鬣羚、云猫、羚牛等,高黎贡长臂猿的日常监测也缺少不了他;被称为“树亲爹”的加宝,因为对植物比较熟悉,属于乡土专家,许多工程师都自叹弗如;熟悉五种语言的“翻译官”小宽同志,在中缅边境范围内没有交流不了的民族和缅籍人员;熟悉山水地形的“活地图”大王同志,每座山、每条河、每条路都在他不大的脑袋里存着,即便是大雾漫天,他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猎人世家永金同志,对人和动物的痕迹比痕迹专家还分析得准,一旦有人活动过,他都分析得出是什么地方的人、来保护区做什么、性别、活动时间和路线,是不折不扣的“追踪者”;熟悉枪械的退伍老兵阿磊,曾在军事比武中多次获奖,可以将枪械快速拆装;还有善于控制违法嫌疑人的退伍老兵立斌同志、善于野外生存的永有同志……这些可爱的人汇聚成了强大的正能量,让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越雷池。
今年疫情期间,根据腾冲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自治站全面封锁进入林区道路,并强化巡逻力度。自治站辖区8号、9号边境民间通道及小道就成了保家卫国的战场,大家在护林点坚守岗位,雨雪无阻,共劝返缅籍欲入境人员21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48.html